分享

4岁女童在海边走失:最后的影像被揭露,看完太惊心!

 OK妈谈育儿 2023-10-07 发布于浙江

接下来进入今天正文。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看到昨天飙上热搜的这则新闻“上海4岁女童在海边走失”,心里真的是好难受!👇

大致的情况就是:失踪的小女孩黄元芯今年4岁,事发当天在爸爸的陪同下在海滩边玩。原本相安无事,女孩玩得开心,却只因爸爸一个转念想到去停车场拿手机,于是留下了女儿独自在海边玩耍,一来一回大约12分钟之久(注:这是爸爸自己回忆的时间,网络上也有一些网友的质疑,不予置评),再回到海滩时女孩已经消失了。

后面的情况就是,黄爸爸报警后当地警方出动了200人规模搜救队伍展开大规模排查,但很遗憾,搜救了60多个小时黄元芯始终没有被找到。直到目前,也没有更确切的说法,只是官方发布说已经初步排除小女孩被他人带离海滩的可能。由于她消失的沙滩是一个野滩涂,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洞,极有可能是踩进坑里摔倒了,然后被海浪给卷走了。

网友分享的自己可能当天拍到的黄元芯↓

痛心啊!
虽然父母很可怜,但我们依然忍不住斥问:到底是有多糊涂,才会把一个4岁孩子独自晾在海滩上?我们把一个10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尚且觉得不安全,更别说让这么小的娃一个人面对大海了。
这位爸爸真的太缺乏最最基本的儿童看护常识和安全意识了!
但我们千万别只顾着说别人,却自信地以为自己有足够的防患意识。其实真的也未必,很多隐匿的风险真就在不经意间会突然发生!
所以今天更想借此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让意外减少、减少、再减少!万一发生了,最有效的做法是什么!
01
6大走失高发场景里
一定要把把娃盯紧!
在这次事件热搜相关的词条下面,一个网友提到:
“在加州,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可以把6岁以下儿童自己留在车中,更不要说海滩这种公共场合。有的家长带孩子出门时发现忘记东西,或者到了商店后觉得孩子在睡觉,自己就进去买个东西,冷气也开着,于是锁了门把孩子自己放在车里。那么根据当地的条例,警察会开罚单(100刀)。
我想,这起事件给到爸妈最大的警示,也正如上面这段网友评议的一样,就是带娃出行时一定要保持十二万分的警惕,即便是公园,景区,沙滩还是其他公共场所,这些看似安全的地方,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让6岁以下的娃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之前央视网归纳总结过儿童走失的6大高发场景:

1、父母玩手机

父母一旦关注力在其他事物上,就没办法注意到孩子的情况,尤其专注于玩手机时,孩子走丢的几率就更高了。

2、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

经常有这样的新闻,家长说自己孩子不见了,但最终原因是父母双方在激烈吵架,没注意到可能受到惊吓的孩子自己开门出去了。

3、故意吓唬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想吓唬一下:“再不听话我就走!”假装离开,结果没想到一转眼,独自在街上等候的孩子真的不见了。

4、单独带孩子上厕所

父母单独带孩子出门,会让孩子在厕所门口等,但是对孩子来说,一旦时间稍微长点,可能就原地待不住了,乱跑的几率就比较大。

5、带孩子结账、取钱、安检

结账、取钱、安检等情况,都是家长没办法随意走动,但孩子却像小兔子一样跑来跑去,家长这边忙着付款或者收拾东西,顾不上孩子。

6、带孩子到人流量特别大的地方

因为人多,孩子个子小,如果淹没在人群中,就很难找到了。

02
娃如果走失,做这三件事
孩子一旦走失,24小时内是最关键的搜救期!所以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就做好3件事。
1、发现孩子失踪的当下,就要第一时间拨打110!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报警!
网上有一种说法,“儿童失踪超过24小时警方才会立案”——不是的!
发现孩子失踪或走失时,我们就要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并让一名家庭成员到最近的派出所立案,警方接报后会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不需要等24小时。
警察会立即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我们在报案的时候,记得要把下面这些信息表达清晰:
孩子的年龄、面部特征、衣着打扮、智商程度;给警察展示孩子的近期生活照,并且回忆一下孩子走失之前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2、发动亲友用“十人四追”法进行搜寻
“十人四追”是国际上公认的寻人利器,每个当爸妈的都有必要了解一下,具体就是:
母亲原地不动等待孩子,父亲发动亲友10人向4个方向寻找。
首先是粗的搜索,要锁定要2公里以内,排4个人沿着大路赶快去追,就是一个方向1个人赶快去追。
其次是细的盘查,就是在2公里之外,到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去找,也是4个人左右。
派1个人迅速去报警,让民警使用“团圆”系统展开搜索。
留1个人守在家里,确认孩子有没有自己找回家。
3、使用公安部“团圆”系统
向办案民警申请,在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上,发布失踪信息。
“团圆”系统是公安部为适应“互联网+打拐”的时代要求而开发,一旦有儿童失踪信息发布,该平台可协助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将儿童失踪信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
03
这些“熟悉”的陌生人
不能跟着走!
除了我们要12分的小心外也要不断培养娃自己的安全意识。当他们上了幼儿园,有一定的沟通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机会给他们多讲一些安全防走丢的知识——
比如我在OK小班的时候,出门前就会和他聊,在外面玩的时候要经常抬头看看,能不能看到妈妈,看不到就站在原地不要动,然后大声地喊妈妈。等到他中班的时候,就会试着让他记熟爸妈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这些基础信息。
当然,出门在外,最最关键的防走丢的安全知识,就是要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或者给陌生人带路;不要在外面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等等。
但,大多数娃其实没办法真正的识别“陌生人”。
比如在校门口遇到一个面善的叔叔,“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今天临时有事来不了,我来接你回家”,或在公园里陪自己玩耍了一会儿的亲切的阿姨,在孩子的认知里,这些叔叔阿姨大概率不算是“陌生人”。
还有一些远房亲戚,比如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曾经照过一两面的那种,这些在孩子心里也不算是“陌生人”。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安局提供的数据里,熟人犯罪也屡见不鲜。
所以他们统统都属于不能跟着走的“陌生人”。
大家一定不要忽略了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要求大人小孩一起学习和答题的“安全教育平台”。很多爸妈可能会认为这是学校丢给家长的负担,一般都是自己点开随意划拉几下就给应付过去了。其实我陪儿子认真看过,这些小视频做得还蛮生动的,都是动画片的形式,防火、防溺水、防拐卖、交通安全等内容都有,也省得我们还要去外面找其他视频资源。
04

光是大喊“救命”可能没用
要学会这招

在娃走失的各种可能性中,我想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被坏人拐带。所以如何从坏人手中挣脱是必须告诉孩子的。
之前有个新闻,东莞一个五年级孩子放学回家。怪叔叔用一根棒棒糖诱惑不了小孩,就直接把他抱走。小孩喊救命也没用,因为绑架的人当街骂小孩是不孝子。
没想小朋友很机灵,马上闭口不再喊救命。倒是到了一个小区口上,见到一个男的,就大喊:“爸爸!爸爸!”假爸爸对假爸爸,绑架者心虚跑了。
这则新闻就告诉咱们一个很有用的经验:遇到危险,一定要向固定的人求救!
心理学很著名的理论——“旁观者效应”说的也是这个。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曾经进行过一次实验,来测试人们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态度。
实验中,72名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方式与一名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交谈。假癫痫病人会在交谈中突然“癫痫”发作,大呼救命,然后晕过去。
事后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一对多通话的那组,只有31%的人去帮忙了。
由此明白了,遇到危险,向一个人求救,他伸出援手的几率高,因为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可能会困扰他一辈子;向一群人求救,原来聚焦在一个人身上的责任感就分散了,甚至压根感觉不到责任感,因为“有人会救”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对孩子说,遇到危险时,如果附近看不到警察叔叔,那就找离你最近的,看起来比较面善的大人,然后死命地求救,这时候千万别慌,情绪要保持镇定,嘴能甜一点就更好。

最后,依然为失踪女孩黄元芯祈愿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