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军廖政国军长谈长津湖战役美联社电讯把我们称为“陈毅部精锐”

 兰州家长 2023-10-08 发布于甘肃

廖政国军长谈长津湖战役

陈阜 朱锦辉

20军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是在我军回国不久,由廖政国军长亲自领导着手编写的。当时我们参加了这一工作。由于时间较紧,故先作为“抗美援朝作战经验总结”上送。但它仍为以后的战史编写搞了一个基础。

在编写过程中,廖军长对如何总结经验,如何从严治军等作了多次指示,对编写工作明确了方向。其中对入朝作战第一仗—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所作的指示最多。

今天,把有关材料回忆整理出来,以此作为对廖政国军长的怀念。

一、要写出仑卒入朝带来的困难

20军在上海郊区解除攻台作战任务,结束水上练兵后,于1950年10月7日经铁路北运山东充州地区,准备休整三个月,后因朝鲜战场局势变化,20军提前于11月7日离开兖州北上。当时拟到东北梅河口地区短期休整一个星期,补充装备物资和其他战前准备。

廖军长对入朝时的情况说:“我们从兖州出发,列车是按旅次行军编组的。在天律车站、山海关,总参谋部下达紧急命令,因为朝鲜战局急剧变化,20军立即入朝。这样一来就没有了梅河口地区的一个星期休整,部队来不及补充,战前的一切准备都落了空。战前动员是在列车上进行,至于针对美军作战特点进行战前训练也没有时间进行。可以说,当时部队上下士气十分高涨,但对美军了解不广大指战员是带着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概念入朝的。”

廖军长反复讲了当时部队按旅次行军编组列车,给部队带来的困难时,他说:“部队装载时是按列车长度和车皮容积进行的,因此部队建制被分割,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指挥系统被打乱,到了鸭绿江边,指挥员找不到自己的部队,部队寻不着指挥机关。”

’廖军长具体地谈到了我军的冬季装备。他说:“我们的棉衣,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标准,大沿帽、翻皮鞋,棉衣是一层薄薄的棉花,原定到梅河口换装,但由于仑卒入朝,打乱了计划。后来我们军直属机关的列车在沈阳车站暂停时,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受总参谋部委托,来了解我们军人朝准备情况,我就在车站向他作了简短汇报,他一见我们穿的是这样的棉衣就要入朝,惊讶不已。”廖军长继续说:'他们东北部队是有经验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要我们列车在沈阳车站多停留2个小时。他立即赶回军区机关,动员干部战士把身上的皮帽、皮靴、大衣脱下来,紧急送到火车站,发给我们的部队。这样,我们有些部队领到了一些,但总的数量大大不足,而且时间紧迫,我们的干部战士领到算数,多不配套。

后来部队过了鸭绿江,一个多星期行军,11月中旬气温有点回升,部队又是向南行军,干部战士以为南边气候不会再冷,且徒步行军,战士背着枪支、弹药、米袋、背包已经够重了。这时大衣、皮帽等又成了负担,临时又由团后勤收起来留在当地。”这一点,廖军长不无概感。他说;“这也不能责怪部队的干部和战士!”

对于20军作战的长津湖地区,廖军长认为应当在史料上写清楚,他说:“我们军作战的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狼林山脉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冬季这里就是高山严寒地带。1950年冬天,又遇到西伯利亚寒流侵袭,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40度。这些情况,我们战前知之甚少。如果战前有时间准备,有兵要地志等情报资料参考,就可以作些必要的准备。但当时什么资料也没有,连1:5000的作战用图,军司令部也只有一份。”

廖军长还说到:“我们有些干部是不错的,一看气候如此寒冷,立即就把防冻保暖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做,叫战士把棉被子裁些下来,做成手套、耳套。89师有一个营,营长叫秦书宝,他这样抓了,全营就没有严重冻伤的人。”对于这个营长,廖军长在战后的总结大会上又作了表扬。

关于部队的粮食供应,廖军长也多次谈到,他说:“我们只靠战士身上的一条米袋,五、六天就吃光了。当时敌我态势是,敌人在公路上,我们是翻山越岭,投人战斗。粮食供应极度困难,作战地区人口稀少,老百姓有点土豆,朝鲜的地方千部动员群众拿出来供给部队,但靠老百姓家里的这点口粮,是杯水车薪。当时供应我们军的粮食,从东北运出,火车到江界为止,再用小火车、手推车运到乾慈介军的后勤基地,还要翻越一道上下40华里的广城岭,才能到前方。当时运粮任务十分艰巨,除了后勤人员外,军政治部连文工团也动员去背粮,每人背几十斤。一些女同志背到半山,实在背不动了,坐在雪地上哭。有的爬到岭上,实在没有气力,就抱着米袋往下滚”。

二、美军是可以打败的,我军是能打的

廖军长在多次的指示中,着重讲了这一点。他说:“长津湖战役,美军东线主力陆战第I师,疯狂冒进,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先头越过黄草岭、死鹰岭,到了柳潭里,后方指挥机关在古土水,而后勤支援基地,还在古土水南面10多公里的真兴里。前后拉开达四十公里,这就便于我们分割包围,我们军就担任了这个任务。58, 59, 60三个师分别插到了敌人的队形中间。”

廖军长还谈到了美军陆战1师的情况。他说:“我们的对手美军陆战1师,有着100多年的建军历史,是美军重装备的典型。一开始敌人并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但是一当交手,几天之后,敌人就觉得不对了。这时美联社有一则电讯,把我们称为'陈毅部精锐’了。美军陆战1师,装备火力强,汽车、坦克多,机动迅速,通讯连络也现代化。但他们的战术不怎么样,特别是他疯狂冒进形成的态势,非常有利于我们分割包围。敌人在柳潭里有2个团(欠1个营),师部在下褐隅里,有2个团的3个营,古土水有师的后续机关和1个步兵营。三处除了步兵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炮兵和坦克部队。除了美军陆战1师之外,在友邻27军正面有美7师的一部,在剑山岭我军$9师正面有美3师的一部。”

廖军长又对我军兵力情况作了分析。他说:“从兵力上看,我们和27军两个军7个师,对付这些敌人是占着相当优势的。但是在火力上,我们却是大大处于劣势,我们基本上是靠步兵的轻火器与有空中支援的重装备敌人作战的。我们师原来只有1个山炮营,而且因为开进要翻越几座海拔1千多米的山岭,有的山炮就未能投入前线使用,而军的炮兵团还只是一个架子,留在通化。因此在长津湖战役,虽说我们是进攻作战,但上级并没有炮兵来加强。这一点是与以后的第五次战役不同的。”

廖军长在谈到几个师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经过时说:'59师的任务是切断柳潭里和下揭隅里敌人之间的联系,既要阻敌东逃,又要防敌西援,还要配合友邻27军攻击柳潭里之敌、这个师在死鹰岭、西兴里、1419.2高地,和敌人打得十分激烈,在死鹰岭敌人落下的炮弹,平均每平方公尺就有2发。我们的部队最后打得弹尽粮绝,加上大批冻伤,只能看着敌人逃跑。

“下揭隅里是58师打的,从兵力上看以一个师去对付敌人3, 4个营,也是优势,但是火力上压不到敌人。进攻作战火力不能压倒敌人,是难以歼灭敌人的。尽管58师曾一度攻入下揭隅里,在纵深遇到敌人坦克集团围成一圈组成的火力点。这是我们以往从未碰到过的新情况,我们又没有足够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因此部队伤亡很大。58师最后也是弹尽粮绝,伤亡过重而停止了对下揭隅里敌人的攻击。

'60师插到下褐隅里、古土水之间阻敌北援,在乾磁开打了一个好仗。敌人是陆1师直属机关部队的混合编组,有300多人,100多辆汽车、坦克。有美军,也有英军和其他国籍的,还有两个台湾国民党的特务。这个部队被我60师179团截住包围,夜间一打把敌人打乱,以后利用政治攻势瓦解敌人。一个美军中校受伤被我军俘虏,他会讲一点中国话,、经过简单的政策教育,他同意去喊话,结果这股敌人放下了武器,共计俘敌240多名,是这个战役生俘美军最多的一仗。同时也创造了我军用政治攻势迫使美军缴枪投降的一个战例。”

'60师以后在黄草岭的作战,是特别困难的。”廖军长着重说到这一点:'180团2连上了山头守阵地,几天几夜没有下来,敌人突围时这个连没有动作。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派人上去一看,这个连100多人,全部牺牲在阵地上,都是冻死的。在阵地上不能活动,又没有一点热的东西补充进去,身上又是那么单薄。像180团2连那样成连成排冻死在阵地上的,其他团也有。”

'89师方向—社仑里、剑山岭,本来是阻击任务,后来敌人全线动摇,社仑里之敌美3师一部退却,在剑山岭被我89师歼灭一个营的大部(美3师7团),生俘美军80余名。89师后来又向真兴里方向出击,也有一些战果。

'“最后,敌人美军陆战1师越过黄草岭南逃,我们仍然决心组织追击。要60师参谋长蔡群帆组织能够行动人员追击,172团团长王详带了能走动的人组成一个班去追击敌人。”廖军长特别指出:“这表现出我们的决心,也表现出我们部队的作风”。

廖军长对整个战役也有简短的评论。他说:“我们的部队是打得英勇的、顽强的。这只要举出几点就可以说明。我们军有四位全国战斗英雄,在这一仗中就牺牲了两个。就是}5$师的杨根思和60师的毛杏表。第二是,我们军这一仗下来后医院救治伤员一万七千余人,但其中冻伤的就有一万两千多。我们军在严寒地带作战,弹药奇缺,粮食断绝,衣着单薄,在这样的情况下,与这个装备齐全(美军冬装是事前有充分准备的、每个士兵有一条鸭绒的'北极睡袋’),火力特强的美军作战,我们部队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最高限度,但是终因缺少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因此限制了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三、比长征还要艰苦

长津湖战役结束之际,我们20军收到了一份电报。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电报。当时在军指挥所里读这份电报的时候,张翼翔军长、廖政国副军长、谭右铭副政委都在。这份电报的最后一段是二“……二十军这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以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毛泽东。”

这份电报是毛主席发来的。毛主席如此关怀我们这个部队,在我们军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读这份电报时,军指挥所里出奇的安静。电文读完之后,大家发出低声的议论。这时张翼翔军长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一仗的艰苦,超过了长征的时候。”廖副军长很有同感的点着头,这两位曾经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此时此刻发出这样的感慨,决不是什么夸张,他们是用亲身经历作着对比而得出的感受。

战役结束之后,我们军到咸兴地区休整,这里和黄草岭相比,海拔差了一千多米。虽然仍然是冬季,但比长津湖地区暖和了许多。

四、几个点点滴滴的回忆

1.关于留在朝鲜再打几仗的建议

我们军在长津湖战役后,军委曾有考虑,要我们军回国休整。当时军党委作了讨论。廖副军长发表了这样的意见:希望我们军留在朝鲜休整补充,让我们再打几仗,锻炼部队。军党委在这个建议上统一了意见,并且上报领导,这样我们军就留了下来。

2.关于军侦察营调查东白山情况的失误

对于这个问题,廖副军长当时就作了严厉的批评。东白山是58师开进路线上的一座大山,在拟定作战计划时,预定58师要通过东白山进入作战地区。但是从地图上不能判定它的通行程度,因此要军侦察营查明情况。但侦察营没有到东白山附近调查,只是在新德里(距东白山脚有20华里)问了一些当地居民,听说早年曾有日本军队走过,就发来电报,说“东白山可以通过。”等到58师到了山下,大雪封山,东白山根本无法通过。当年日本军队通过东白山是在夏秋之际,而今是严冬,由于东白山不能通过,58师绕道三岱坪多花了一天时间,这样东线战场就推迟一天发起战斗。

战役结束后,为了弄清情况,廖副军长专门派了侦察参谋宋昌彪带一个班再实地侦察,一共去了三次,证实确实是无法在冬季通行部队。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廖军长对重大问题的认真。

3.战役总结大会上的批评和表扬

长津湖战役后,召开了全军营以上干部参加的战役总结大会。战役总结是廖副军长作的。他表扬了172团团长王详和89师的一个营长秦书宝,也严肃地批评了另一个带部队投入战斗时摸错了方向的同志。廖副军长当时的批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是这样批评的:“你摸错方向,为什么不摸到敌人那边去?哪里打枪打炮,那里就是方向!”当时我们觉得这个批评尖锐,也认为得当,是非分明,至于“哪里打枪打炮,那里就是方向!”言简意赅,可以说胜过“一打战斗条令。”

4.在黄草岭战场亲自抓反坦克训练

长津湖战役后,我们军在休整时,廖副军长亲自组织各级干部和反坦克骨干到黄草岭、剑山岭等战场,利用被我军击毁的坦克进行实地的反坦克研究。当时还带了几个俘虏中的美军坦克兵去的。在黄草岭,有人问一个美军坦克兵:“这种坦克的要害在哪里?”不知是这个美军坦克兵没有听懂翻译的语言,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廖副军长笑着说:“美国坦克的要害在哪里?不是明摆着吗,它的后背装甲最薄,发动机也在那里,还有它的腿(指履带)也容易炸断。”

在现地,廖副军长还亲自组织了用炸药、爆破筒、火箭筒、无后座力炮等反坦克效能的试验。并把刚装备部队的苏式“莫洛托夫手雷”和被我们称作“王八雷”的磁性手雷都作了试验。这次反坦克现地训练,收效是显著的,提高了部队反坦克的能力。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50师在江口洞战斗中就一举击毁了美军坦克18辆,还涌现出了反坦克英雄。

这一切和廖副军长亲自抓反坦克训练是分不开的。

廖政国军长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至今我们仍然十分怀念他。他自淮海战役后来到军部,我们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得到他的许多教诲。他对我们参谋人员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更是令人难忘。这里我们只提一件事二在入朝作战的第五天,他亲自召集我们伙战科同志开了一个会。刚入朝时我们科内出现了上下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他得悉后,十分重视,不让问题过夜,他在会上指出了我们科内这几天发生的一些问题,又耐心地告诫我们:这一次是出国作战·,不能再像国内战争这一套,游击习气不行。他要我们很好团结,上下之间要关心爱护。他还说:“在战争中别的部门出点问题,还不要紧。作战部门是保证首长指挥作战的助手,是不能出问题的”。经过这次会议,我们全科上下以后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无论是外勤、内勤,都认真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