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精准高效执法,打造山东“打假”样板

 书洋康乐 2023-10-08 发布于辽宁

2021年以来,山东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精准高效执法,打造山东“打假”样板,对环境违法犯罪坚决“亮出牙齿”,较真碰硬,依法查办危险废物领域刑事案件262起,自动监测领域刑事案件66起,数量居全国首位,对危险废物非法倾倒、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烈震慑,守护了人民群众环境健康安全,保障了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强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图片

创新机制、精准高效,破解案件线索来源难题

危险废物非法倾倒、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如何精准发现是关键。山东省立足实际,构建多部门联合监控网,打一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攻坚战争,做到“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按照“三先一准”(提醒预警在先、研判分析在先、预防化解在先、精准查办案件)的原则,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应急管理厅创新打造危险废物“产废单位+运输车辆+处置(利用)单位”和自动监测“样品采集+监测分析+数据传输”违法犯罪线索全过程联合发现机制,为精准查找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领域环境违法犯罪问题线索,深入挖掘环境违法犯罪脉络提供解决方案。

一是建立大数据研判预警机制。强化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部门数据信息共享,逐个点位设立数据预警阈值,建设预警模型,锁定问题线索。

二是建立日常执法检查问题互通机制。依托“双随机、一公开”日常执法检查,四部门联合建立机动队和联合研判办公室,互相通报、共享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线索。

三是建立全社会联防联控机制。统筹社会公众、公益组织、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全社会联防联控体系。淄博市成立了联合研判办公室,统筹协调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发现工作开展,负责问题线索收集共享、协调对接、梳理研判分析、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行动等工作。

为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举报“造假”问题线索,山东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工作。建立以举报奖励为主体,联动公安,联动媒体,聚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的“双联一聚焦”有奖举报工作格局,实行重大违法犯罪重奖、内部举报人特奖、一般违法小额普奖的工作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发挥有奖举报支持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的作用。

同时,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建立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举报奖励工作联动机制,将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的环境犯罪线索同步纳入举报奖励范畴,拓宽举报渠道。联合各级媒体设立曝光台、拍摄制作曝光片等,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布3批22起举报奖励典型案例。结合“打假”等重点工作任务,分析研判信访数据,有效提供案件线索,精准查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潍坊市将向公安部门举报属实的环境违法举报件纳入奖励范畴,对5起涉刑举报案件进行了重奖,兑付奖金25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举报奖励案件10602件,奖励金额1386.77万元,其中,发放5万元以上重奖案件52件,奖励金额273万元;发放内部人举报案件22件。

图片

实战比武、交叉互查,违法犯罪打击成效大幅提升

山东省创新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暨重点行业实战比武(以下简称“打假”行动比武),统筹开展“打假”行动与实战练兵,坚持“三创新、三结合”,营造全员实练真干、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违法犯罪打击成效。

一是培训模式创新,业务培训与“打假”工作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性,打造集中面授、网络培训、现场观摩、执法云讲堂、实战比武“五位一体”培训新模式。针对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等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建立“专题学、研讨学、定期考”的培训机制。

二是行动模式创新,执法检查与练兵比武相结合。以专项行动为平台,以实战比武抓手,将执法检查与练兵比武结合,组织16市精选执法、监测、监控骨干成立“打假”机动队,异地开展交叉检查,省级派员现场协调支持,以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来检验执法能力。合理规范标准,细化评分规则,重点针对各组“打假”案件数量、典型案例质量等指标进行评比打分,作为实战比武结果全省通报。查处的“打假”涉刑事犯罪案件记入大练兵成绩,对派出市及被检查市均予以加分。通过评比引导,提高了派出市及被检查市双方对案件查处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有效破除地域壁垒。

三是联勤联动创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山东省坚持以“立得上、诉得出、判得下”为原则,不断强化联勤联动,合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打假”行动比武期间,各市公安机关明确1名食药环侦民警全程参与现场工作,发现的涉嫌犯罪线索,提前介入,共同开展证据固定、现场勘查等工作。各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引导侦查取证,加强对生态环境犯罪案件移送、立案、侦查和审判工作的法律监督,确保案件依法处理。2022年“打假”实战比武共检查企业772家,发现存在问题企业734家,问题率达95%,查办涉刑案件31起,执法成效显著。

联勤联动、行刑衔接,合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部门间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联席会议、联勤联动执法、案件移送、重大案件会商督办、信息通报共享、协作配合、联合培训等工作机制。

山东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全省公安机关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的工作意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立”原则设立四级“生态警长”,由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四级“一把手”担任本辖区“生态警长”,全面实施“生态警务”,履行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生态环境部门在调查案件时,邀请公安机关协同调查,对涉嫌犯罪或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有效分工协作,排除外界干扰,及时固定证据,防止证据灭失;重大案件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安排人员调阅案件资料,提出移送意见。加强与审判机关工作衔接,研究制定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证据标准,严格法律适用,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

2021年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针对10起重大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有效推动案件办理;“打假”典型案例曝光常态化,省级公开曝光73起典型案例,形成强力震慑。2022年,枣庄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出击,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优势,联合开展“数据清洗+案情分析+突击执法”,成功破获多家企业利用氮气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案件(枣庄“5.26”污染环境案)。

助力发展、服务大局,为企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山东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既做铁面无私的执法铁军,又当热情帮扶的指导专家。修订《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裁量计算公式中增加修正裁量系数,包括当事人整改情况、补救措施、配合调查情况、规模大小、违法次数等,以“过罚相当”为导向进一步强化精准执法。

扩大不予处罚清单,新增6种不予处罚情形,“打假”行动比武期间共依法减免处罚案件140余件。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执法普法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送法入企活动,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普法专题培训,发放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送法入企”服务手册14万余份,引导企业知法懂法守法。

开设线上服务“云学堂”,设置专题学法交流平台,组建专家团队录制专业讲解视频,智能推送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解答企业疑点、难点,剖析典型案例,为企业提供24小时环境执法业务知识服务。对存在治理难题的企业开展重点帮扶,邀请专家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整改方案,杜绝以罚代改,切实增强企业守法意识和治污水平。

开发智慧监管系统企业服务端,指导全省11.8万家企业上线企业服务端,线上审核整改问题31417条,整改审核期由原来1个月左右压缩至3天,压减现场执法3万多次,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简化了企业办事程序,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下一步,山东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突出问题导向,加大“打假”力度,坚决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者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