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夜黑心明 2023-10-08 发布于安徽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这是《大明会典》本宗五服图表,与《仪礼》的设定基本一致

关于“五服”的等级和分类,有许多说法,网传很多,基本都是错的。许多人被误导。我们以礼仪典籍文本《仪礼》《礼记》《朱子家礼》为依据,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五服”就是五种丧服,“五服”之人都是亲人,但肯定不是五辈人

(1)“五服”一开始就是丧礼概念,而且一直都是丧礼概念。从商周秦汉到宋元明清,中国人文历史三千多年,一直都是。《仪礼》、司马光的《书仪》、朱熹的《家礼》,《大唐开元礼》《大宋政和礼》《大明会典》《钦定大清通礼》,都有专门的篇章叙述“五服”。看一下就知道了。

(2)“五服”即五种丧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主要区别是丧服的做工。

斩是用刀剁的意思,即制作麻质的丧服用刀剁,不缝边,比较粗糙。齐是整齐的意思,即丧服的布边较为整齐,做工又好一些。大功小功的功就是“工”,做工的意思,即丧服布又细一些,做工又好一些。缌是细麻,丧服用布和做工最好。

(3)丧服“五服”的材质都是麻。后世所谓“披麻”就是从这里来的。棉花是隋唐时期从印度传过来的,因为棉布本色是白色的,用作丧服,叫“孝”,后世所谓“戴孝”,就是佩戴白色丧服的意思,被民间曲解为孝顺的意思,其实不是。

(4)“五服”之人都是亲人,但绝对不是线性分类的五辈人。生活中常有人说“我们还没出五服呢”,是指比较亲近。

网上有人言之凿凿的说,同父的亲兄弟是一服,同祖的叔伯兄弟是二服,同曾祖的堂兄弟是三服,同高祖的族兄弟是四服,等等,肯定是胡扯的。

我们以《仪礼----丧服》为依据,看看规范丧礼的“五服”是怎么设置的。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这是唐宋时期的丧服款式

2、原则上,“斩衰”“齐衰”丧服之人都是本姓家人,即一服、二服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自家人,有特例

有血缘关系的本姓家人,丧服都是“斩衰”“齐衰”。即丧服的材质、做工、款式、套式都是一样的。“斩衰”里有臣为君、妻为夫、妾为君、母为长子,算是特例。“齐衰”里有媳妇为公婆,子为母、为继母、为慈母,为祖母、为叔伯母,算是特例。

为了区别亲疏,在二服“齐衰”里面分四等:即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一年,齐衰三月。

父死为母居丧,齐衰三年;父在为母居丧,齐衰一年。为祖父、为叔伯居丧,丧服都是齐衰杖期一年。同父亲兄弟、同祖叔伯兄弟、同曾祖堂兄弟,相互之间,居丧丧服都是一样的,即齐衰不杖期一年。为高祖为曾祖为叔曾祖为叔祖为堂叔伯为族兄弟居丧,齐衰三月。

就是说,“五世同堂”的一家人,上为高祖,下为玄孙,有血缘关系的本姓家人,居丧丧服都是一服“斩衰”或二服“齐衰”,没有三服“大功”四服“小功”五服“缌麻”。这是礼仪原典《仪礼》的设定,后世执行中有些出入,但基本的规定是一致的。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这个关于“五服”的图解肯定是错的

3、原则上,“大功”“小功”丧服之人,有两类:一类是本姓嫁出去的女客,一类是外姓嫁入的女眷

嫁出去的本姓女性是外姓家人,为客为宾,即宾客。嫁入的外姓女性是本姓家人,为眷为属,即眷属。丧服“五服”中的功服,主要适用范围是这两类人。

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居丧丧服为三服“大功”,即侄子为姑母、兄弟为姐妹、父亲为女儿,丧服大功。反过来一样,姑母为侄子、姐妹为兄弟、女儿为父亲,丧服大功。

为夫之祖父母、叔伯母、兄弟,居丧丧服为三服“大功”,就是说,孙媳妇为婆婆的公婆,侄媳妇为叔伯母,兄弟媳妇兄弟,丧服“大功”。

大体上讲,出嫁女回娘家奔丧吊丧,基本都是功服。进门的媳妇为丈夫除父母以外的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居丧,基本都是功服。

4、“外姓皆缌麻”,就是说,本姓家庭以外的外姓家庭人员,参与丧事需要丧服居丧的,一律是五等“缌麻”

有两个特例,即为外祖父母、为姨母,居丧丧服升服为小功。因为外祖父母和姨母是母亲的至亲,对自己疼爱有加,所以由缌麻升服为小功。一开始原创时就是这样设定的。

外姓人员参与丧事,需要丧服居丧的,有两类:一类是本姓家庭嫁出去的女性家庭人员,包括女婿、外甥、外孙、姑表兄弟姊妹等。一类是外姓家庭嫁入本姓家庭的人员的娘家人,包括外祖父母、岳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姨表兄弟姊妹等。原则上,上述两类亲戚人员,居丧丧服一律为五等缌麻。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这是当代丧服款式

5、《仪礼》关于丧服设置四原则:亲疏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别、贵贱有别;关于丧服设置的三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

(1)文王演易,武王建国,周公制礼。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的制度性国家,从西周开始。有周一朝,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在周朝,礼是什么?礼就是国家的道统和法统,就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制。其重要意义,远大于现在的《民法典》。

《仪礼》是什么?就是礼仪经典,就是礼仪制度的规范文本。后世宗法社会的法统,其基本来源就是《仪礼》。诸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父权家长制”“嫡长子传承制”等等,源泉范本都是《仪礼》。

丧礼是《仪礼》的重要构成,丧服制度是丧礼的核心内容。后世各朝代,从秦汉六朝隋唐,到五代宋元明清,具体实施的礼仪制度,都是以《仪礼》为蓝本制定的。

《仪礼》关于丧服设置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亲疏有别,包括直系血亲、旁系血亲、近姻亲,远近关系,都有具体规定,亲尊疏卑。二是男女有别,即以男性血脉为传承线路,男尊女卑。三是长幼有别,不同辈分之间,不同年龄之间,长尊幼卑。四是贵贱有别,君臣之间、嫡庶之间,贵尊贱卑。

所以,一定要清楚,“五服”划分绝不是线性的,诸侯、大夫、士之间,大宗和小宗之间,妻妾之间,直系和旁系之间等等,都是不同的。

(2)“五服”设置综合考虑血缘关系、家庭关系和亲戚关系,绝对不是仅仅指五辈人

血缘关系是确定“五服”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民间将“五服”按五辈人理解,系误读误解误传。

“五服”设置是有规制的,肯定不是指五辈人,网传大都是错的!

胡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