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文化】门环当当 有客到

 新用户2420aRkV 2023-10-08 发布于安徽

紧闭的大门前,来客轻抬前臂,手握门环,“当、当当”、“当、当当”,无人应答。手中物品或斜插入门环,或系于门环,转身离去。这是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时代的徽州乡村常见之景。

徽州乡村人家的大门通常是开着的,也有虚掩着,只要家中有人。威严、神秘、静寂的门环,等待着来客扣响。偶尔,一阵风吹过,门“吱呀”动了一下,门环随之也“当当”作响,那感觉好像门环上的瑞兽冲着巷口顽皮地吐舌头。

门环当当响,有个专用词“扣门”。掀动瑞兽嘴里的门环一张一翕,称为“扣”。先扣一下,停一会儿,让屋里的人听到,然后再连扣两下“当、当”,清脆的金属声询问:我可以进来吗?“在家呢”,或清脆或洪亮或稚嫩声从屋里响起。紧接着一张灿然的笑脸伴着一阵脚步声,迎面而出。

门环,供开、拉门和扣门之用。确切地说,一个完整的门环包括底座和圆环。底座称铺首,圆环叫门环,人们称之“铺首衔环”。浑然一体的铺首与门环,妙在铺首神兽的兽口轻松叼住圆环,就像从嘴里长出来一样。或许是门环位于门上的点睛位置,人们将生活的期待化为花卉图案、吉祥动物、几何纹样等融入设计。一副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的门环,不但实用,铺首的纹饰更有驱邪镇宅、祈福守御之意。

通常情况下,铺首的形象往往以传说中的神兽螭、饕餮等为原型,也有虎、龟、狮头等。其中最为流行的要数始于汉朝,盛行于明清时期的椒图。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传说它性格孤僻却也温顺,还有点自闭,故而常用它来看门守宅,既有威严之势,又有避邪之说。门环的材质有金、银、铜、铁。百姓人家的门环多见铁制的圆形、六边形,上面还有花草、卷云图案。圆形,也称为太阳门环,意味着家家户户开门吉祥。

老家祖屋的大门比我年长许多。跨过没有门环的院门,便是堂前的大门。虽然没有电视剧里大宅门那般森严,却也是厚实高大的门板,左右两个铁制门环安得很高,这个高度是相对于儿时的我而言。那时候得站直了,举起手才够得着门环。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门环上包裹了一层时间的印记,只有手触的地方才显材质的本色。那时的我总觉得这两扇门能把所有危险都挡在外面,即使白天也会趁着大人不注意拉着门环,费劲把门关上,然后坐门槛上什么也不想,望着天空发呆。

孩童心中,门环亦是玩具。小伙伴们喜欢到“里黑门”去玩,那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只是当时成了生产队的会场。它的门环在村里最结实,也最威武。孩子们常常争先恐后抓住门环,双脚曲起离地,然后不停地关、开大门。那种感觉就像附着门飞来飞去,直到被训斥后才依依不舍。有时,也玩自家门环,忘乎所以时,难免不吃家长几个“毛栗”。百无聊赖时,还抓一只蜻蜓系在绳上,并将其缠绕于门环,静观蜻蜓奋力挣脱细线飞来飞去的徒劳。有时也将装有蚂蚱的小竹笼悬挂于门环,时而喂青草,时而用草须逗着玩……

门环的存在,当然不是服务于孩子们的游戏,它时刻等待着来客上前轻扣。抚门环之人,大多熟门熟路。不是亲朋好友,便是左邻右舍。轻抚者脆声细语,淡然从容,想来只是串门闲聊;重扣者撞山撞钟,必有火烧眉毛之急。“当、当当”的叩门声里,自然听出些心情来,屋里人或缓缓移步,或急匆匆拉开大门。

我已多年没听到门环当当响了。每当回到徽州老家,总是特别留意那些旧宅院前的老门环。驻足观赏,久闭的木门有着一种淡淡的霉味从门缝里飘出。沾满铜绿铁锈的门环,透着生动,透着典雅,静静地守护着大门。它们有插着艾草的、也有缺了一个环的,还有“铺首衔环”虽然不在,曾有的印迹却依稀可见……

如今的乡村太安静了,静到听得见风吹树叶的声音,听得见鸟儿在空中飞过的声音,甚至听得见门环的呼吸声。那些泛着岁月之光,沧桑中不失威严的门环,遇见,常忍不住轻扣。“当、当当”之声在空寂的巷子里格外悠扬,只是“客从何处来”的询问一直没有响起。(图片来自闲云  网络)

来源:有梦无徽州(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