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菜两改三适两抗生产技术

 小月弯弯988 2023-10-08 发布于重庆

(一)技术基本情况(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专利范围及使用情况等)

针对当前油菜生产中存在的水田渍害、茬口紧张、低温冻害、早薹早花等瓶颈问题,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大力推广油菜两改三适两抗技术。通过改良秸秆处理和耕整地方式,提高油菜播种质量和效率,通过改善田间排水设施,明确“三沟”配置要求,解决稻田油菜易发生渍害的问题,通过规范播种时期、适当增加密度、选择适机品种和施肥方式,实现一播全苗,提高产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科学运筹肥水,适时化学调控,提高油菜抗病抗逆能力。应用该项集成技术可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是促进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向着高质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推动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为加快该项技术集成示范步伐,全国农技中心在多年多点试验的基础上,专门制定印发了《2021年油菜“两改三适两抗”技术集成方案》,组织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积极开展技术集成示范,目前,该技术已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稻油产区开展了大范围示范,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00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项技术在湖北、江西、湖南等油菜主产省的多点大面积示范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种植的稻田油菜稳产性好,平均亩产达170公斤以上,较当地平均单产提高15%以上;高产示范片亩产达220公斤,每亩投入成本控制在270-320元,亩收益超过500元,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二、技术要点

(一)改良秸秆处理和耕整地方式。稻油轮作机械化直播模式,水稻收获留茬 18 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10-15厘米,均匀抛洒还田,油菜翻耕深度20厘米以上;稻油轮作免耕直播模式,水稻收获留茬40厘米以上,均匀抛撒还田,减少稻草覆盖度,施肥播种后用盘式开沟机开沟覆土。

(二)改善田间排水设施。严格“三沟”配套,厢沟、腰沟、围沟要逐渐加深;水田厢宽1.8-2.0米;三沟深度分别为20-25厘米,25-30厘米、25-30厘米,确保沟沟相通,雨止田干;低洼田的厢要窄、沟要深,旱地“三沟”可稍浅;迟熟水稻茬口,应在收割前10-15天进行排水晾田。

(三)适度增加种植密度。适期播种的油菜种植密度为3万株/亩左右,播期推迟密度相应增加;人工撒播播种量0.30公斤左右,机械条播0.20公斤左右,无人机飞播0.40公斤左右;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种期每推迟5天,则在最优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密度依次增加1000株/亩,播种量依次增加10克/亩。

(四)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油菜品种生育期适宜,要求茬口衔接得上,适期早播,以增强抗冻能力;长江中上游稻田直播油菜播期不迟于10月15日,长江下游不迟于10月20日,力争形成冬前壮苗,确保单株绿叶数7片以上。

(五)选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施肥方式。选用在本地区登记的双低高产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要求品种具备抗倒性、抗病性和耐密性,适宜机播或飞播及机收;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底肥、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分施钾肥,提高茎秆强度,降低倒伏指数,以适宜机械化收获。

(六)提高抗病虫能力。选用抗菌核病、抗根肿病的油菜新品种,提高遗传抗性;花期采用氟唑菌酰羟胺等新型药剂防治菌核病、蚜虫、花而不实以及早衰等。大田蚜株率达到8%、菜青虫百株虫量达到20-40头以上时,利用无人机喷施2.5%的溴氰菊酯、4.5%的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防治。

(七)提高抗逆水平。采用科学的肥水管理和化学调控提高抗逆性。对于苗期低温冻害,在冬至前后人工喷施烯效唑,增加叶片厚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地上部分抗寒抗冻能力,规模地块可选用无人机喷施;对于早熟油菜品种,在开春后喷施浓度不高于0.1%的氯化钙溶液,提高低温下籽粒结实率,缓解倒春寒危害;对于中迟熟品种,在终花后叶面喷施5%的磷酸二氢钾,防角果高温逼熟。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长江流域稻油轮作产区,尤其适合于早稻-晚稻-油菜、水稻-再生稻-油菜、一季晚稻-油菜等种植模式。

四、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当地区域的登记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稻油轮作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