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和“宽容”,是中文经常使用的两个抽象概念,近些年,在媒体的报道宣传中也经常读到。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就表达了对“和平、团结、包容”的承诺。 由于都带有“容”这个字,“包容”和“宽容”在中文语境经常被理解为一回事。 但在英语中,“包容”和“宽容”却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外在形态采用截然不同的拼写,内在含义也是两回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视角。 在英语中,tolerance 和 inclusiveness 这两个词语概念,都涉及到对不同观点、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多样性的态度,但两者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重点。 Tolerance 在词典中的定义是:the willingness to accept or tolerate sb/sth, especially opinions or behaviour that you may not agree with, or people who are not like you tolerance指的是,就和自己在信仰、价值观、观点上存在不同的人或事物,尽管你可能不赞成、不同意,但仍然愿意接受或忍受他们的存在。 tolerance的本质,是尊重他人拥有的各项权利和行事自由,即使你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和做法,也会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干涉他们的行为。 相比之下,inclusiveness采用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词典中的定义是:including a wide range of people, things, ideas, etc inclusiveness更强调,积极地把不同的人或群体,纳入到某个社会、组织、团体、共同体之中,通常inclusiveness同时会尽量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inclusiveness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表示tolerance容忍,还包括,创造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环境,鼓励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都参与加入进来。 通过在词典中的篇幅可以看到,tolerance的概念,在英语中要比inclusiveness更加常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tolerance这个观念,在英语国家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非常关键的角色。 在英语文化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曾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基本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拒绝宽容、压制甚至消灭异己的intolerance观念。 直到今天,英语文化中仍然在时刻警惕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各种违反tolerance精神的行为和观点。 在英语文化中,人们思考问题更多采用个人视角,因此,inclusiveness这个基于宏观整体的词语,就不是那么常用,在词典中的篇幅也更加有限。 tolerance和inclusiveness的差异,本质上就在于两者分别采用不同的perspectives视角。 tolerance 是基于不同的个体人员、不同组织群体之间的关系,指接受和尊重相对于自己的不同和差异。 而inclusiveness更多是采用顶层设计的视角,强调创造一个能容纳不同和差异的大环境。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和文化中,tolerance和inclusiveness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也经常共同存在,被视为建立更加公平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tolerance,是建设和保证整体inclusiveness最起码和必要的前提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