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舌体、舌质、舌苔判断胃病经验

 呵呵8909 2023-10-08 发布于云南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李玉奇医生诊治了大量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他注意到,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象,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阶段、病情轻重以及恢复情况。舌象,这一微妙的变化,就像一部无形的镜子,反映了胃部的健康状况。

舌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在李玉奇医生的研究中,舌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诊断工具,能够初步揭示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球炎和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前期病变等疾病的踪迹

这些疾病的踪迹,就隐藏在舌象的色彩、质地、形态之中。通过观察舌象,李玉奇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这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五,这无疑是对传统诊断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

李玉奇医生的这一发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医学研究的道路。这不仅是对诊断方法的创新,也是对我们理解和认识生命的一种方式。他的研究,无疑将对医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

舌象学概括起来包括舌体、舌质、舌苔的改变。

望舌体

(1)板状舌体:

此种舌体平直宛若木板,伸缩自如,舌尖椭圆,系脾胃虚弱之象。

临床多见于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

(2)香蕉舌体:

舌体圆细而长,尖细根粗,体窄而厚,舌体伸出向下微弯,形若香蕉,舌体表面不平,附着颗粒状物,如谷粒撒于舌面。

此种舌体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乃脾气大伤、胃阴耗损之象。

(3)胖鱼舌体:

此种舌体临床多见,舌体宽大肥厚,膨胀满口,其状愚笨。病机为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成。

此种舌体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萎缩性胃炎进展期。

(4)锯齿舌体:

舌体偏薄偏长,边有齿痕,齿形清晰。此形舌体为气阴两虚,内有虚火所致。

糜烂性胃炎、溃疡病、疣状胃炎、胃黏膜下垂等疾患常见此舌。

望舌质

(1)红绛亮带舌:

舌质红绛兼紫,舌体两边颜色稍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约0.5cm的亮带圈,此亮带圈命名为“舌周边瘀血带”。

此亮带舌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的其他疾患少有此舌。

(2)猪腰舌:

舌质色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肾切面。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此为瘀血征象。

此种舌象常见于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期,或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裂纹舌:

舌面中间有纵断裂,形成小沟,舌质颜色紫绛,或淡紫色。

此为胃深部溃疡的征象。

(4)粟粒红舌:

舌尖呈椎体状,红赤无苔,表面铺有细砂状粟粒。

常为十二指肠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外候。

(5)龟背舌:

舌面纵横断裂,形成近方块样突起,状若龟背之纹,其色赤红,有的上敷薄白苔。

此舌临床少见,其含义有二:一是中晚期肿瘤性疾病,病势深重之候;二是先天遗传,查无病证,是一种遗传性舌质。

望舌苔

(1)晚秋老云苔:

苔厚色白而腻,状如晚秋老云,深层透以黄褐之色,层次不清,舌体偏瘦,舌尖紫红。

此种舌苔乃脾胃气败,阳气欲竭,阴液将涸,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舌象。

(2)斑块剥脱苔:

苔白或微黄,成块剥脱,界限分明,若胃病日久见此舌苔,则病势较重或将欲癌变。

从众多的病例所见可知,舌质愈红愈无苔,病势发展愈快愈险恶,这在判断萎缩性胃炎进展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指征。

舌质失去苔的保护,证明胃气将绝;反之,当病势好转,舌质随之变淡,舌苔渐生,呈现有神有根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