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小学

 鲤鱼大队 2023-10-08 发布于重庆

我的小学只读了五年。因为那时的小学都是五年制,临近毕业时听说要一部分同学去读六年,而我做好了升学的准备,升学成功。小学的前三学期(估计是,也记不准确)在鲤鱼大队的民小学习,第四学期转学到大昌小学读书。

大昌小学当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小学,有一栋苏式的教学楼,楼板和楼梯都是木头做的,一共两层,面对这栋楼,一楼最右边的教室就是我在这里待的第一间教室。这栋楼的背后是学校围墙,围墙背后是农田,农田里有时会飘来花香或者是稻香或者是麦香,还有的时候会飘来浇地的粪水味道……

之前在民小读书,教室就是我们家的堂屋,体育场就是老屋的地坝,老师是我的幺孃,回家就是十步之内的事情,坐在教室都能闻到母亲煮的猪食的味道,尤其是苕和苕藤在锅里混合煮熟后的味道,我一直纳闷的是:二师兄是什么口味,怎么会喜欢这个?

到了大昌小学,人一下子变多了,作为一个农村娃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同学们很友好,我的体育也很好。因为体育课只考做操,而做操对于一个认真的孩子来说远比跑800米要轻松。到了初中高中师专,我的体育劣势就表现出来了,因为体育老师不考做操。

那应该是四十几年的中国,身边的小朋友没有人学习钢琴,见过钢琴的人也不多,没有人学过画画或者滑冰这些才艺。不过,学校的黄桷树下安排了两根用于攀爬的竹竿,爬竹竿是我的才艺,在现在的学校没有看到过这种装置,学校有各种滑梯,借助重力滑下。仔细想想,爬竹竿却是克服重力往上攀爬,很有积极意义。我是在老家学会爬树的,先是在一根不太粗的椿树上练手,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可以通用,对于竹竿来说,比椿树光滑,人们会先在手上吐两口口水,相互摩擦增加摩擦系数,然后一跃而起,开始模仿猴子的动作,只是鲜有人能像猴子那样敏捷而又流畅的完成攀爬。

大昌小学原来是城隍庙,学校遗存有很多石凳和部分古建筑,学校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最高的楼就是我读书的那栋苏式教学楼。从最右下角到最左上角,我就小学毕业了。教学楼前面有个舞台,旗杆就在舞台后方,在这个舞台上我表演过朗诵《狼和小羊》,在父亲的教导下,我用稚嫩的童声把狼当然也有羊表现得据说惟妙惟肖,一时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以为这辈子会当上光鲜的播音员。后来发现也差不多,只是声音没有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而是在一个又一个教室传播。五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我好像是儿童节活动的主持人,弟弟穿着他最得意的海军服参加活动。弟弟说,哥,下一个儿童节你读初中了就要上课了哟!是啊!我才发现,读完小学,童年就远去了。

在大昌小学,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语文老师有杨老师、刘老师、陈明惠、许老师;数学老师有张老师,周老师。许老师后来和我同一年参加专升本考试,后来调到了成都工作,张老师是励志典范,读高中是张老师来我们班实习,他已经从小学老师成为拥有了中文英语两个专科文凭的大文化人,后来读了研究生从政了。多年以后再见面,老师和学生都少了很多头发,坐在车里相顾无言,老师后来说了一句话:三峡工程蓄水了,我的老家被淹了,人好像就没有根了!

我说,我的老家没有被淹,可是我读书的小学中学都被淹了。人,确实是需要根的,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我终于完成了半个月前想写的文字。算是在记忆里刨出一点根,让它生长,滋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