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让“没意思”有意思起来?

 吴翠平书馆 2023-10-08 发布于内蒙古
 Image
外求,只能令自己迷失
唯有觉性
才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喜悦
Image

@点击音频聆听

Image

在人类生活早期,人们需要用很多精力维持生存,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往往集中于少数文人阶层。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已经没有衣食之忧,甚至对娱乐和享受心生厌倦,感觉对什么都兴味索然。

可以说,“没意思”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并且不断蔓延。在当代艺术中,就有大量作品反映了生命的无聊、荒诞、无处安放。

出路在哪里?佛法告诉我们,除了无明,生命还有觉醒的层面。我在北师大讲《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时曾写过一条微博:“生命的本质是自由而快乐的,只因迷惑,人生才有种种烦恼和痛苦,所以佛教说人生是苦。一旦止息迷惑烦恼,生命就会恢复本有的清净、自由和快乐。”

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生命,认识心的作用。无明使心成为痛苦的源头,但我们的心中还有觉性,可以源源不断地散发喜悦。这种喜悦是心本来具足的,不需要依赖外在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本身就是巨大的宝藏。佛陀对众生最大的贡献也在于,发现每个生命都有觉醒的力量,有自我拯救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它,开发它。

《涅槃经》中,以贫女宝藏比喻众生的觉性。贫女家有真金,却不知藏在何处,更无法使用。后来在高人指点下掘出真金,成为巨富。佛陀以此告诉我们:众生的觉性也是如此,虽然本自具足,但因不能得见,是不起作用的,所以要通过修行来发掘宝藏。

众生因为看不到生命的富足,内心匮乏,才会对外在事物形成依赖,不断索取。但向外追求所得的一切,只是外在的,并不能解决内心匮乏,反而会在追求过程中迷失自己。越是追求,越看不到内心的真正需求,越得不到满足。

现在不少人在财务自由后,因为失去奋斗目标而陷入精神危机,似乎什么都有了,却还是不能安身立命。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向内观照,没有认识心性,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摘自:《人心、人性与人生》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