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时节一个温暖的故事,因酒而生的人鬼情

 陈想读名著 2023-10-08 发布于浙江

寒露节气到了。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正是人们要互相提醒“珍重加衣”的时候了。据说,寒露还有“秋钓边”的说法。因为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阳光已经无法照透深水处,鱼儿便都游到水温较高的浅水区。

《聊斋》里有一个与打鱼有关的故事,叫《王六郎》,不过基调不是阴冷,而是温暖如春。这大概是《聊斋志异》中描写友情最动人的一篇了。

故事说的是山东淄川北门外有个姓许的人,以打鱼为生。他嗜酒,每天晚上都带着酒到河边,边喝酒边打鱼,还不忘以酒洒地,让河里的落水鬼也干上一杯。他这样做成了习惯,而奇怪的是,别人在此打鱼总是一无所获,只有他能满载而归。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却原来是一个叫王六郎的少年——严格地说是鬼,生前跟许某一样嗜酒,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失足掉在这条河里淹死了,成了落水鬼,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这王六郎生是酒徒,死是酒鬼,嗜酒之性未改,因此特别感激许某能够让他每晚都喝上一杯酒,就常常为他在水中驱鱼。时间长了,他对许某也产生了“酒友”之感,一天傍晚还现身河边,与许某对酌,又为他驱赶来一大群的鱼,许某一撒网就打到了好几条,每条都有一尺多长。

许某这时候可不知道对面这个少年是个落水鬼,自此两人成了朋友,每晚都在河边喝酒打鱼,其乐融融。

这样过了半年后,王六郎伤感地向许某辞行,他坦诚地告诉许某,自己其实是个鬼,如今业数满了,可以重新投胎做人了,只要有一个人来代他就可以了。

人见鬼,总不免要受惊吓的,但是许某因与王六郎亲近已久,就不害怕,而是心伤离别而止不住哽咽抽泣,两人于是痛饮,既留恋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又祝贺六郎的重生。

可是这里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谁是王六郎的“鬼替”呢?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如我一样,有一个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王六郎该不会是要许某替他在河里做鬼吧?

不要以为这个想法可笑,现实生活中这类事多了!在重大利益面前,友情、亲情、爱情,都有可能被丢弃。

不过,王六郎却不是这样的“鬼”。他是个重情重义的鬼。

他不仅没有把许某变成他的替身,甚至在第二天把基本上已经成了他的替身的一个落水的女人给放了——因为这个女人是个母亲,她落水的时候,把孩子抛到了河岸上;她在河里浮沉挣扎的时候,孩子在挥手踢脚,呱呱哭个不停。

于是王六郎放过了那位母亲。他宁可继续做鬼,也不愿意伤害两条命。

那个女人在河里挣扎的时候,许某是看见的。他心里是受着很大的煎熬的,因为他出于善良,想救那个女人;同时出于友情,却又不能出手相救。

幸好王六郎放过了那个女人,也让我们避免了内心的冲突。

但是新的冲突又在形成,这么好的少年,就让他这样沉沦河底吗?

令人欣慰的是,王六郎虽然没有机会重新做人,却因为他的善举被天帝知悉而封了他做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

这个天帝值得点赞!

故事还在继续。王六郎临去之时向许某辞行,并希望他去看自己。王六郎做土地神的地方,许某并没有听说过,但他马上就先不打鱼了,要去看这位远方的“神友”。

他的妻子感到有点好笑,说:“这一去好几百里路,就是真有这么个招远县邬镇,只怕一个泥菩萨,你也无法同他交谈。”他妻子的话应该说没错,古代可不像现在这样有导航、交通发达,那时候山重水复的,走到何时能到达?

但许某毫不动摇,收拾好行囊就上路了,还真的找到了招远县邬镇;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一打听土地庙,这里的人竟然都知道他是从淄川来,姓许!原来几天前,已成为土地神的王六郎给他们托梦,说他有一个姓许的好朋友要从淄川来到这里,可帮他一些盘缠。

王六郎也真的一直在期待许大哥来看他啊!这就是友情的“双向奔赴”吧!

于是许某马上去土地庙里拜祭了六郎。不过现在六郎已经是神了,不能直接相见饮酒,许某当晚在林里见到了六郎。许某在邬镇住了几天后准备回去了,乡民们一再挽留,轮流作东请客,后又纷纷赠以礼物,装满了大包小包,并热情地送出村口,六郎则化为一股旋风,伴随许某左右,一直送了十几里路才罢。

许某回家后,家境稍稍宽裕了些,就不再以打鱼为业了。后来向从招远县来的人打听六郎的情况,都说土地神有求必应,非常灵验。

严格地讲,在此处,作为土地神的王六郎是有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利的嫌疑的,不过呢,相信没有人会苛责这位善良的神灵的,更会为人与鬼(神)之间的情谊而感动。

对这个故事,朋友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诚荐一个触角细腻的读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