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蓖麻大文章

 黄金屋3399 2023-10-08 发布于山东
蓖麻是一种常见植物。
很多人不知道,它虽然不能吃,
却可生产润滑油等3000多种化学衍生物,
被称为土地里长出来的“石油”。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蓖麻种植处于瓶颈期。
近年来,
淄博市农科院在持续攻关中,
用小蓖麻作出了大文章。

1
眼下,是蓖麻收获的关键期,也是淄博市农科院副院长谭德云和同事们最忙的时候。

图片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农技推广研究员谭德云介绍说:“要反复地记录它的性状,挨个登记好,记录好。收获的产量指数,产量性状决定了未来是否淘汰它。”
蓖麻的原产地在在非洲东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以解决我国非耕地油料产业的发展问题。从那时起,淄博市农科院将蓖麻研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立项攻关。

图片

谭德云表示:我们当时的时候,是在国家能源战略上发展能源作物,同时粮食战略又决定了不能与粮食争地。但是单位产值太低,农民种植又没有积极性,我们从农业这个角度,就希望搞找到一个高产的品种,在非耕地上,能有比较好的产出。

2
杂交,蓖麻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在淄博市农科院的精心选育下,他们先后从国内外1000多个品种中寻找“杂交优势”。

图片

每年,课题组要花大力气做一套重复“动作”——播种、培育、观察、收获、研判……工作勤勤恳恳却收效甚微,一年产不了几斤种子。

图片

淄博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艺师刘婷婷说:“没有收获,还得每年重复着去干。是不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其他的方面,而不是一直这么坚持着。”
作为项目带头人,谭德云不断给大家打气:做科研,失败是常态,坚持才有收获。在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激素诱导、异作物授粉等多种手段。

图片

经过15年的漫长坚守,2013年,他们终于培育出了新品种,实现亩产300公斤,比世界最大种植国印度增产50%。不仅如此,出油率也大大提升,无形当中,为国内蓖麻油深加工企业大大提高了效益。

图片

山东兴健投资控股集团采购部经理怀新云感受记者:“国内的出油率是在2吨蓖麻子出1吨蓖麻油,印度那边是2.5吨出1吨蓖麻油。如果这个成本,我一年的用量是在6万吨,这个数算下来大约是有7千万的节支。”
谭德云说:“这个在项目期结束以后,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

3
除了炼油,蓖麻还有一项特长——吸收重金属。2017年,得知淄博市农科院在蓖麻品种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后,国内一家公司专程找到淄博市农科院,探讨蓖麻在治理矿山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可行性。这给大伙带来了新课题。

图片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李敬忠说:“我就去看了一下,确实是有好多土地都荒废了。作为农业科研专家,地荒废了感觉很可惜。”

图片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云峰说:“难点就是只知道蓖麻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但是能富集到什么程度,能治理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都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就加紧时间做实验。”
成立攻关小组,模拟搭建重金属超标的地块。从栽种、管理,再到收获,科研人员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各项关键数据。数据表明,他们研发的蓖麻新品种在重金属超标的治理上,各项数据表现优异,双方达成了合作。

图片

杨云峰说:“就在湖北大冶,利用蓖麻进行修复的工程项目。经过验收,这个修复区的铬铜锌平均含量降低60%,土壤复耕率达到100%。”

4
如今,淄博市农科院主持培育的蓖麻新品种多达10个,在新疆、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实现经济效益7亿多元。

图片

淄博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冯源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科研人员牢记使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金种子送进百姓家,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本期记者:陈浩 宋春华 殷绍熠
视频后期:刘梦溪
编辑:杨琛
播出时间:每天18:18(除周五)
播出频道:山东卫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