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是一年麦收时

 新用户1169lFl7 2023-10-08 发布于河南

八十年代,麦收时间总是很长。清晨四五点就要趁凉快下地割麦,一垄一垄的麦地一眼望不到头,人在丰收在望的喜悦中,往往充满了力量,不管麦田有多长有多宽,只管闷头干下去,往往是从晨曦忙活到差不多正午,将割下的麦秆打包成一个一个腰粗般的麦捆,条件好些的家庭,会将带车斗的拖拉机开进地里面,然后像摆弄积木一样逐个将打好的麦捆整齐有序的撂进车斗,就这样一车接着一车的将麦捆卸到自家麦场。那个时候还没有下地机收的联合收割机,一个村大概有五六台打麦机,用机器打麦需要排队,倒也不用拿号作为凭证,都是熟门熟户的老街坊,承诺下一家是谁家的往往就会是谁家,但也是需要下家时不时过来盯一下上家的机收进度。白天还好说,轮到夜里的下家就要费些心神,不敢睡沉,总要二半夜爬起来去盯几次,如此三番五次,终于轮到自家时,全然顾不得是夜里几点,喊大唤小的将家人召集到麦场,装麦子的塑料袋早是准备好了的,腾装脱粒麦的大盆、小盆塞在出麦口,挑麦的钢叉攥在大人手里,轮番将麦捆送进搅拌机口,妇女和孩子两人一组,负责倒腾脱粒小麦,一盆一盆的倒进袋子里......打麦机是烧机油的大块头,一开始作业,轰隆隆的吼叫声跟39度的高温一样反应强烈,分布在机器各个关口的人们对话也得扯着嗓子喊,真叫一个“人机奋战”。

麦收

麦收时下雨也是常有的,往往是正在打麦或者晾晒时,天边有乌云飘来,亦或是惊雷乍然响起,大人小孩手脚不停的扯来备好的塑料薄膜,将麦子盖的严严实实。总有几回,雨来的急骤,人还没离开麦场,大雨已经倾泻而下,索性就跟麦子一起藏在塑料薄膜下面,吧嗒吧嗒的雨滴声脆生生的敲打在塑料上,清晰、空灵,那一刻,身体在麦子里包裹,馥郁的麦香混着被雨水撩拨的泥土气,整个人都跟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美妙至极!

summer

等麦子都收了回来,接下来就是两三天的集中晾晒,趁天气晴好的档口,偌大的麦场、稍宽的乡道上都是各家各户摊开的新收小麦,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连着一片,如同泛着喜感的金子。大人们脱下沾有泥土的鞋子,光脚在麦子上来回的蹚来蹚去,每一趟都是在给麦子翻面,如此反复多次,将水分降低不少的麦粒放在嘴里仔细品咂,多年的务农经验在每一个庄稼人心里扎了根,虽没有数据上的精准测量,但也约摸着差不离儿。对湿度达标的小麦进行一番“扬场”清理后,便是按照自家定量的公粮数去乡粮所缴纳,全乡人跟赶集一样排队,长龙逶迤,汗水和着麦香,烟袋子里的碎烟絮换了一嘬又一嘬,终于挨着轮到了自己。等乡粮所的公家人验过小麦品质、过磅,方拿着缴粮收据乘兴而返。剩下的麦子是一家子重要的经济来源,赶上收成好的年景,粗算下一家人的口粮,所余部分便可以置换成现金,供应一家日常开销,即便是成分不甚好的麦子,也是市面上换豆腐、换馍的硬通货。

SMER TIME

S

改革开放以后,国力突飞猛进,2006年国家出台取消收缴公粮的政策,这项始于春秋时期的古老税种,在延续了2600年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科技给收割机械插上了翅膀,新式联合收割机不仅能下地收割,还能即收即脱粒,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民营粮企也将业务开展在田间地头,机收即脱手,真金白银立马到手,一家一户种粮的越来越少,土地开始被企业经理人流转连片种植,“三夏”前后忙碌的时间逐渐缩短。分布在乡镇上的粮所、粮库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国人来说,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鲜有人再因为吃不上粮食而发愁,也是因此不愁而觉得粮食一事大可无忧。但中央层面始终没有忘记要时刻守牢粮食这个根本,每年的一号文件必讲三农,国家领导人的每一次调研,每到一处必关注粮食安全,但遗憾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一些人心里并没有足够分量,更多的是嘴上说的高度重视,实际行动上轻描淡写。

人之渺小

攻坚战

今年5月底河南的一场“烂场雨”赶在了麦穗成熟期,豫南正熟的麦子和豫北早熟的麦子,局部出现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的情况,令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场打赢小麦抢收、尽收、仓储的攻坚战火速打响,自省到市到县到乡密集调研、发文、调度,会议一个接着一个,研判一场连着一场,规格之高,频次之繁,要求之细,紧迫感之强,重视度之重均是自1961年以来的巅峰时刻。麦收在即,全靠一个“抢”字,抢气象窗口期,抢调度农机,抢场地晾晒,抢烘干机械;麦收过后,全靠一个“储”字,国企靠前,分类仓储,以质论价,政府兜底,不让孬麦流入口粮市场,不让受损农户因灾减收(入)。一场人与天斗,行政管理与雨带北移相搏的战役,牵动社会多个行业部门一起奔赴在力保粮食安全的攻坚战场。

在老天爷面前,人是渺小而无力的。当抢回来的粮食何处安放成为问题时,猛然才发现,亟需的粮所、粮库早已消失在历史舞台,县级层面粮食局已经取消组织架构,成为发改(商务)部门的一个业务处室,接住粮食安全这个活儿的基础力量在特殊时期表现出来的力道,令人瑟瑟。从大环境上将,雨带北移是人力无法干预的,但大自然的偶尔一哆嗦,是在教会我们审视自我、及时改过,大型烘干机要不要定量配置?履带联合收割机要不要提前购置?小麦保险要不要实现全域覆盖?粮库要不要重新布点?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逐项认真思考、周全落实。若不然,假设它年的收割档口又碰上了“烂场雨”,影响到当年的收成,更严重的是影响到麦种如此种种,还会有退路吗?当粮食这个基本盘都不得安稳,其他逐项还从何处可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