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曾队

 新用户1169lFl7 2023-10-08 发布于河南

我的恩师

曾队,南阳人,是我求学路上的第一恩师。他既是大学时的入训教官、大队长,又是名副其实的师兄,是学校最后一届留校任教的学长。从年龄上论,大不了我一轮,但,他在我心中始终是一位令人尊敬和无限崇拜的长者形象。时至今日,无一人可超越他在我心中的影响……

初识。二零零一年火热的九月天里,当父亲和我从郑州火车站下车,肩扛蛇皮袋,手挎尼龙兜,“长途跋涉”辗转到中原警官的摇篮,接待我们的最高首长便是曾队,经他面容严肃的一番指点后,顺利的找到了所在中队宿舍,时间已经临近中午。收拾好铺盖后父亲忽然头疼病发作,斜依着床铺额头渗满了豆大的汗珠,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的父亲亟需一种退烧药,服下便会好转很多。因为警校管理规定,自报道之始,便不能随意进出校门,当我火急火燎的找到曾队想要请假时,他直截了当的一口拒绝,并甩给我一句话:请你父亲自己出门买药,你不能出去。我看着他那深不见底的表情,心里老不是个滋味了,父亲最终只能喝下几大杯热水方显精神了点,后便匆忙离开了。“这老师真没有人情味!”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军训

非警务类院校的入学军训一般是15天的时间,请来的教官多是部队的在职教员,而警校不同,军训教官大多由高一届的学长担任,而曾队,是所在系部的总教官。自此,全体零一级警管系新生便进入他所“掌控”的魔鬼军事训练中。从稍息立正到齐步走, 从跨立到蹲下,从跑步到正步动作分解,从123…的报数到齐声唱响“日落西山红霞飞……”曾队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他会在凌晨忽然吹响集合口哨,吓得一众大激灵翻身下床边向集结地跑边系好衣裳扣;他会在下雨天特意请学员们站在空旷的操场上练警姿,一站就是60分钟以上;他会在站警姿的人群中“巡视”,冷不丁的用膝盖顶一下某人的后腿弯儿,一旦软踏踏的被击凹进去便会被他勒令一句“站直了”,也会忽然拉一下某人的胳膊,倘若被轻易拉起,便证明没有按照警体动作要求“双臂紧贴裤缝自然下垂”;他会在全校新生大集合时站在系部队伍的前方,正对着我们悄咪咪的竖起食指,意思是“拿出精气神儿,都给我把腰板挺直溜儿喽!”

标兵

然而, 在我看来这些要求都还不够严格那味儿,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胆量,写了一封有关建议增加训练强度的信给他。第二天一早,便被他当众点名“贾*,出列!”我一惊,应急回应“到!”他对着向队伍前跨出一步的我,微微俯下身子问:“你,觉得训练强度不够?” “不够!”已经心乱如麻的我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强装平视前方做标准站立状,他上下打量我一番,沉默片刻后没再说话便放我归了队。心情更加惴惴不安了起来:坏了,我这愚蠢的行为怕是要遭罪喽。正当我为自己的唐突而懊悔不已时,他竟当着全系的面公布我为系部训练标兵,标兵是每一位新生心中的白月光,不仅是对新生军训期间各方面的综合肯定,还将身载荣光作为汇报演出方阵前方的领队,在经过校领导所在的主席台时展示正步走分解动作,并大声喊出“忠诚 团结 求实 开拓”的八字校训。叩问内心,胖乎的我并不符合一个标兵的外形条件,警体动作最多也只能算是合格,堪称不了优秀,相比较另一位长相俊俏且身高条顺的标兵同学来说,自己就像一个凑合而来的小丑鸭。当队伍散去,我火急火燎的穿过人群寻到曾队身后,准备表达拒绝时,忽然想到了自己先前的那封信和他的那句问话,原来,他是在激我。呵!以为我会怕吗?当就当!

影响

可想而知,此后的军训中,我是如何的全力以赴且谨小慎微,唯恐哪个动作不标准对不住标兵的头衔,当然,也是怕遭到他的笑话,显而易见,如果我做不到足够优秀或者打了退堂鼓,他完全有理由嘲讽道:你看,是你自己说的军训不够严格,连动作都做不好还意思说?万幸,最终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完成阅兵任务,军训一个月,一切都以最好的状态结束。同时,也是以最好的状态开启三年的大学生活,且一路顺畅,顺利的成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顺利的在系部社团任了职,顺利竞选为低一届学弟学妹的军训教官,顺利的毕业并考公出圈穿上了正式的制式警服......而这其中每一份顺利中,无一不源于曾队的影响力。

师者

他是一位注重言传身教的师者。每天的早中晚三次点名集合中,除了安排一些具体性事务,他总会将最新的时事动态简明扼要的通报给我们,并启发性的引导我们学会关注、思考。当然,老生常谈的便是“劝学”,但他绝不会采取哪种惹人烦的填鸭式说教,倒是常拿自己身上的案例打比方,说的最多的是,每天不管多忙,必是要完成看书半小时以上的阅读目标后方入睡,我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毕竟,毕业于大专院校的他,通过自学拿到了本科学历,继而又取得研究生硕士学位,更为厉害的是,他不仅跨专业(侦查)自学且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律系任课老师,还长期潜心研究中医药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多门类学问,并一一取得相应的资格证,真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且拿证拿到手软的一位爱学、能学、会学、学有所成的人才。师者如斯,夫复何求?师者如斯,何以不向学?那些多年来养成的读书看报,写写小文章的习惯,乃至于最喜书香的癖好,不得不说完全是受了他的影响。也正因此,能够顺利考公上岸,并遴选到省会,得以实现更为丰富的阅历和成长......

看望

毕业后多年,有次跟同学们一起去曾队家中看望,偌大的房间里,充斥在眼前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籍。阳台有一简易桌几,上面放着正在翻阅的一部中医药典籍,是个足有十公分厚的大块头,一根木质书签斜插其中,书籍旁是喝剩下的半杯茶,一如他十多年前坚持的那样。曾队婚后一直两地分居,平日里就他一人在郑,可以想见,每个清晨或者傍晚,他依例坐在阳台安静的看书,一人一凳一茶一几,或沐浴在窗外布洒进来的缕缕晨阳,或沉浸在月光泄涌来的丝丝清凉,空气中安静的只有他翻动书页的声响,那种感觉实属一种对生命的享受,充满了玄妙的味道。

今天教师节,不由得更加念及曾队,每每想到他,就会想到那些年的青春岁月,想到他的敦敦教诲,想到他的绵绵影响力。生而为人,同样是一日三餐食五谷杂粮,他就能够成为那样优秀的人,我想除了勤奋,他身上的那种坚持劲儿,当是我始终学习不尽的最闪亮的光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