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最大的误区:不加区分 平均用力

 任公子成事派 2023-10-08 发布于河南

今天是日更的第106/1000天

01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你阅读

平均用力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没有甄别和挑选,不加以区别的阅读。

这导致很多质量差的书,水平不高的书进入我们视线,浪费我们的时间。最后阅读完了,发现这本书并不值得花费时间去阅读。

因此,在阅读前挑选高质量的书就非常有必要。

02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得平均用力

我们在追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从来不会老老实实用正常速度播放。在无聊冗长的地方,我们会用两倍速甚至三倍速飘过,而对于精彩,有疑惑的地方,则会放慢速度仔细品读,对于武打或者悬疑的地方甚至会退回来再看上几遍,想想之前发生了什么。

阅读一本书也应当是这样,对于不重要的地方只需要看标题就能够初步判断,跳读几个环节就能验证。经过验证之后,就可以用“快进”的方法阅读,而不必斯条慢理,一字一句的读下去,这样耗费了精力而收获却很小。

03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持久战

对于我们感兴趣的电视剧,我们会在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在乘坐公交的时候看,甚至能熬到半夜和通宵。

在这样的方法下,我们追一部电视剧,一天基本上就可以看完。

一个人可以通宵的去追一部电视剧,却很少去通宵地读完一本书,甚至在读书的过程中会瞌睡,疲倦,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倘若我们能像追电视剧一样追一本书,那么对于吸收知识而言,则是一日千里的成长。

我们之所以不能通宵地去阅读一本书,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本书早读也可以,晚读也可以。

在一些企业中,有的领导当天提到一本书,当天晚上所有的下属会通宵地去研究这本书和相关延伸的内容并制定如何落地的策略,以备领导咨询垂问。

这可能是最实战,最要求产出的学习策略。

我们不能做出改变,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功利性不强。

阅读一本书,并不一定要用持久战,我们也可以用攻坚战,长途奔袭,一夜千里!

04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只阅读”

如果把阅读比作“吸气”的话,那么写作就是“呼气”。

我们不能只“吸气”而不“呼气”,因此也不能只输入(阅读)而不输出(写作)。

所以“平均用力”的第四层含义就是,我们不能把适合阅读的书都放在没有输出的状态。对于有些激发我们思考的书,要进行写作输出,要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我们看完电视剧,并不会写观后感,几乎对于所有的观影都是这样的。

如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也不写读后感,这就会使我们阅读的效果打折扣。

如果我们能回头思考一下,简单的理清其中的线索和逻辑关系。简单的思考哪些对我们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尝试做一下的。是这样简单的去思考,就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