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美俊 | 细笔写出心中景 师恩更比庐山高:沈周《庐山高图》解读

 浔庐山水 2023-10-08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周《庐山高图》
纸本墨笔浅设色,193.8×9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细笔写出心中景  师恩更比庐山高

——沈周《庐山高图》解读

范美俊

此画作于成化三年丁亥(1467),为明代大书画家沈周所作。这是画家为老师陈宽70岁寿庆所作,作者时年41岁,故精力专注画作也特为杰出。陈宽,号醒庵,其先祖是江西人,以“庐山陈汝言”自称。借画祝寿,自然是希望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山高。
沈周一生并未远足,不曾到过庐山,但庐山却多次出现在其笔下,张丑《清河书画舫》载:“启南又有《庐山图》《庐山高图》《匡山秋霁图》《岚容川色图》,皆巨幅,妙绝可宝藏也。”晚年的沈周,还在诗歌《江山胜览》里表达了未能游览庐山的遗憾心情。因此,这件《庐山高图》并非画家写生之作,而是因心造境。想象中的庐山美景,层峦叠嶂,高峰入云,云雾缭绕,山间草木丰茂,谷底清溪如练,峡谷潭水清澈,确实美不胜收。
该画的透视法为高远法,即站在山脚仰望山巅,以彰显其伟岸。画作整体上欲借仰之弥高的高山形象,表达师恩浩荡的主题。画面由近景的水潭夹岸斜坡的乱松、杂树开始,往上是中景的峭壁瀑布、栈道小路、树丛楼宇,再往上是远景的庐山主峰与从属的五老峰。自上而下,由近及远,一气呵成。山涧云雾、流泉飞瀑与上部天空的留白,起到了贯气呼应的作用。
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不同于院派、浙派承传南宋马远、夏圭之风,也直接承接了元代文人画的传统。该画用笔劲捷,布墨含蓄,有王蒙的密体山水笔意,益以画家本身的功力,更是浑朴雄健,虚实相生,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山峰用解索皴,厚重而灵动;山石用牛毛皴,满密而朴茂,山崖用折带皴,墨淡而险峻。左崖先勾后皴,墨色较重并以焦墨密点,故显得苍郁幽深,也衬托出白色飞瀑的直泻而下。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受艺术熏陶,其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擅长书画,是元代文人画风的继承者。沈周秉承家学出入于宋元各家,山水、花鸟皆名重一时,他是“吴门画派”宗师,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为四家之首。山水少承家法,40岁前师王蒙,中年后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参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传世作品还有《东庄图册》《沧州趣图》《秋轩晤旧图》《魏园雅集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


图片

图片

:原载《天水晚报》

2023-09-22(8),总第715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