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自己占理,却说不出,吵不过,怎么办?

 82年的老周 2023-10-09 发布于江苏

John Holcroft【英】|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428天



假期里,一位南京的朋友,留言:在单位,经常需要跨部门沟通,所以经常有争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我占理的事,一争起来,马上大脑死机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事先想好的话也说不出来,就好像失忆了一样。等到争完了,那些该死的话又想起来了,但有什么用,辩论都结束了,搞得我又窝囊又委屈。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相信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窝囊”事,我也经历过。
其实,想一想,你如果和你的手下争,你肯定不会忘,你如果回家和你爸妈讲理较劲,你也不会忘。
问题是你在单位和同事争,这些同事可能是你平时比较怵的人,也可能是你的主管上级,你在他们面前没有心理优势,本身就带着紧张去争的,而你又太过在意辩论的过程,你想向他们证明自己,你越占理,你就会越紧张。
实话说,如果面对他们,你一直有这种心理压力的话,短时间内,可能你不会有什么改变,除非你熬成领导,你占据心理优势。这个事需要一点一点锻炼起来,至少眼下很难根治解决。
不过,我倒可以分享一个相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切身经历,对我有效)。
比如,你跟同事争起来了,你的“老毛病”犯了,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而对方在那眉飞色舞,唾沫横飞,眼看着“窝囊”又要跨坐在你肩头了,你赶紧伸手制止,行行行,打住,我说不过你,你这人不讲理,把我都气糊涂了,行了,不跟你说了,我缓一会儿。
你先躲开,不跟他直接辩论。坐下之后,缓一缓,等那些“该死的话”都想起来了,心平气和地一条一条写在笔记本上,准备充分了。
这时候,你再战。
XXX,我好容易缓过来了,咱们继续,不过不许胡搅蛮缠,心平气和地说说道理,我觉得你不对,我的理由是12345……
这时候,你的“老毛病”再厉害,也不会大脑空白,照着笔记本念,傻子都会。
当然,你要是实在不想看到他了,更不想面对面争论了,也有办法。反正就是为了说服他嘛,你回到家,把你的“理”言简意赅地整理成文字,以微信(别发语音)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他。因为紧张,所以大脑空白,你在冷静的状态下,你的逻辑性是没有问题的。
举个例子,金庸和倪匡
这俩人不必多介绍,金庸、倪匡、蔡澜、黄霑是香港的四大才子。
当年,金庸办《明报》,倪匡给他写专栏。《明报》刚开始那会儿的经营状况并不好,金庸给倪匡的稿费不多,可以说很微薄,倪匡也厚道,一写就是3年,稿费也没涨。但随着香港的物价飞涨,倪匡有点憋不住了,而且后来一打听,金庸给别的作者都涨了稿费,唯独没给自己涨,倪匡这个戳火啊。
这一天,倪匡没憋住,直接找到金庸,指着鼻子就开骂,你这个薄情寡性之人,厚颜无耻,欺软怕硬,凌弱暴寡,你你你,欺负老实人……怎么难听怎么骂。
金庸,属于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主,嘴笨。他就坐那挨骂,也不吱声,等倪匡骂够了,他说,啊呀,你看我这一堆事,回头啊,我跟你细说这事,好不好?你先回去,好不好?他就先把倪匡打发走了。
隔天,倪匡就收到了金庸写的一封信。结果,倪匡看完这封信,眼泪都下来了。心说,金庸太不容易了,我太不是东西了,作为朋友怎么能这样对他啊,后来,倪匡反过来给金庸负荆请罪去了。你看,金庸这个笔杆子得有多厉害。
你想,如果当时金庸要把信里的东西现场跟倪匡掰持,倪匡当时正在气头上,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啊,你要是反应慢,在某个瞬间,你的嘴跟不上,不要紧。咱们事后算账,想好了,我再跟你说,或者写出来给你看。
在我看来,争利益之长短,不在一时,好饭不怕晚,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如果当时逞一时口舌之快,效果也不见得理想。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老毛病”比较难根治,大可不必为这种现场辩论的“窝囊”烦恼,你试着把轮番争论,变成你自己的单人演讲,即可。
我们中国人办事,从来不会直来直去,绕着弯就解决了,而且有些“老毛病”也不需要根治,人各有“治”嘛。
再说了,你占理,你怕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