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没有蒸蒸肉

 大美洛宁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我洛宁人对蒸肉的喜欢程度被宣染到了极点。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贵宾来访,不用问,招待客人的顶级美食一定是蒸肉。因为那锅热气腾腾的蒸肉,吃了后,会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过节。招待了客人,做了这道美食,才觉得对人家足够重视。客人离开后,自己也觉得做得很到位,待人接物做到了恰到好处,不留遗憾。
今天是八月十五,在我担纲做家长的时间里,第一次破例,没有张罗着去做蒸肉。相对于那些年的忙碌,那些年做好蒸肉后的心满意足和成就感,今年的做法有点意外,虽然清闲安逸了些,但心里的这份缺憾,却是久久的挥之不去。
因为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挑战了许多我们千百年来曾经雷打不动的东西。譬如:过节做美食方面,就是最明显的佐证。
我小时候,因家里很穷,过节时只渴望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便是最美的事情。世代种地的农民,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满足口欲,一锅蒸肉就是最好的美食。蒸肉可以用五花肉,也可以用猪肠子代替,再配上那每天每顿总也少不了的红薯切成的细条做主角,拌上玉米面。按说肉和粉条才是一,二号主演,但那时候肉却只是像调味品一样的的占量,做了不折不扣的配角。因为所食食品的单一,寡淡,每逢节日,即使能吃上这样名不副实的蒸肉,心满意足的总让人觉得有过年的欢乐和酣畅。
结婚后,我终于可以自由支配饭菜了。做蒸肉的时候,我首先去掉的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每次都有的红薯。纵然肉的量不很充足,也一定只是肉和粉条。红薯的被彻底的取消,是因为那个时代对红薯食品的过度拥有,使我时至今日,多年不曾入口仍然是我对它心存芥蒂。
我每年的节日,一直一往情深做蒸肉吃,但在孩子们那里却遭遇了滑铁卢。他们对蒸肉不再和我一样的痴迷和热爱,而是有几分不屑,以至于每次做完后,放进冰箱冷冻留给他们吃时,总是不是那么被青睐。
后来有了亲家,每当家有喜事,依然不变的是蒸肉礼待宾客。儿媳妇回来时,亲家总不忘让他们带回来一些,那满满的一塑料袋蒸肉是必备,感谢亲家爱的传递,常常兼收并蓄。
今天,儿子一家去了亲家家里,我和先生两个人在家有点落寞。月饼太甜,吃了牙齿不舒服,蒸肉,冰箱里还留存有。中午我们的大米饭,萝卜炖肉,做了中秋节的午饭。
八月十五没有蒸蒸肉,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你们说是该遗憾呢?还是该欣慰?
张红粉作品集锦
走亲戚
英雄归来
立夏的雨
端午记忆
悼杨守智先生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
哥哥姐姐“进贡”来
造访同轨城——城头村
书法奇人雷老师(外一首)
故乡河底——我一生的牵绊
书记邀我回娘家 思乡情思连夜发

作者简介:张红粉,洛宁河底人,挚爱文学,一直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