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我国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三大鸿沟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3-10-09 发布于北京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Claudia Goldin获得这一奖项,她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揭示了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虽然每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让人期待,但国人更关注我国的经济学者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我国经济学者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不重要,我国经济学者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三大鸿沟:

第一大鸿沟是原创经济学的鸿沟,我国经济学研究成果原创性不足

自1969年以来,截至2023年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共颁发了54次,共有92人获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诸多领域。这些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具有原创性,既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能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而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基本上属于应用性研究,原创性较少,更缺乏世界领先性理论研究成果,自然难以引起国外的关注,难以对政策制定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拥有众多的知名大学教授,却难以出现著名的大师,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经济学研究的原创性不足,这是导致我国经济学者难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第二大鸿沟是我国经济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示范不足,难以获得国外经济机构的认可

我国经济学基本上是应用性研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自设立起,重点关注的是计量经济学领域,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弗里希,还有荷兰“计量经济模式的建造者”丁伯根。根据相关机构梳理,从2010年至今获奖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博弈论。而在这些领域,我国的经济学者研究缺乏足够重要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而在近几年注重经济研究成果实验效果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学应用性研究成果又缺乏实验性结果的支持。我国经济学研究成果更多地体现为政策说明和国家社会治理方略性方案,而根本谈不上系统的经济学理论成果。

第三大鸿沟是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传统的特殊性,我国经济研究成果缺乏世界性传播和认可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来是西方经济学的传统领域,一方面说明近代西方经济学在世界的引领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认可。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的8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算上13位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78%的获奖者拥有美国国籍,在全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最多的前30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包揽了2/3席位。

而我国由于文化的特殊性,我国经济学研究成果很难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获得认可,这也导致我国经济研究成果很难成为经济学主流的一份子。

实际上,我们并不要过度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的事情,毕竟所有的诺贝尔奖都是西方自己的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经济学难题,从而通过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来最终提升经济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