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见青黄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蝉解庄子”第18期

《刻意》图文精读版


“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

读了这样的句子,我们的精神怎能不为之一振、有所升华呢?

庄子这里说的“精神”,实质是心,即超越我们狭隘意识心的那个“本心”。

回归本心,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把控自己的生命,也就是成为自己世界的造物主,所以叫“同帝”

庄子告诉我们,本心“无所不极”、“化育万物”,这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境界,但为什么我们体验不到,而只有极少数人能体验到呢?

因为,这极少数人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养神!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庄子著名文章《刻意》。

在我看来,《刻意》可以视为《养生主》的姊妹篇。

前面我们讲过,“养生主”的主旨,并非世俗理解的“养生”,养我们这个肉身。

庄子说的是养“生主”,也就是“养神”,即养那个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我们真实的生命。

但《养生主》几乎全是通过寓言来表达,含义比较隐晦,而这篇《刻意》则以论述为主,用三段文字,层层深入地阐明了“养神”这一主题。

一、五种俗人

《刻意》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五种人,在世人眼中,这五种人都不同凡响,或聪明,或能干,或有道,或脱俗,可庄子是怎么看的呢?

第一种,山谷之士、非世之人。这些一般都是隐士,有才学却不得志,所以愤世嫉俗,对社会持悲观、批评的态度,类似当代俗称的“愤青”,或者“愤老”。

第二种,平世之士、教诲之人。他们习惯将“仁义忠信”等字眼挂在嘴边,当然本身也可能有很好的品德修养,并以教诲众生为己任。当时来说,在儒生或者墨者里边,这类人很多。而当今社会,也不乏类似的学者、说教者。

第三种,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这群人热衷于功名,也有一定的才干,他们负责社会管理,或军事、外交事务。

第四种,江海之士,避世之人。他们一般也过着隐居的生活,不怎么关心世间的事情,平常就是钓钓鱼、旅旅游,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光。

第五种,道引之士,养形之人。道引即“导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气功,这群人很善于养生,也就是懂得长寿的秘诀,像古代的著名寿星彭祖,就可以归到这一类。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应该说,这五种人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像平世之士、朝廷之士,都是积极入世并有所建树的人,而山谷之士、江海之士、道引之士,这些人更容易把自己归于出世的修道者,并以“无为”相标榜。

但在庄子看来,这五类人还是不懂得“养神”的俗人,离道的境界还很远。

那么,真正有道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二、圣人之德:天行

庄子说,真正有道的圣人,他们是“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

圣人,既入世又超脱于世,真正奉行无为之道。

这段话,也等于间接评价了上述五种“俗士”,指出了他们最致命的缺陷——“刻意”

所谓的高、修、治、闲、寿,都是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在追求的一种人设,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脱离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不是偏于有,就是偏于无,不是偏于静,就是偏于动,违背“养神”的妙旨,尚未入道。

庄子说,天地之道,圣人之德,是“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是“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当你内心忘记了美丑、好坏、善恶,事事无碍,了不分别,你才能拥有一切真正的美、真正的好、真正的善。

相反,如果始终停留在二元化思维中,那一定是有取有舍,有悲有欢,执着幻相,轮转不已。

那如何达到“无不忘”的境界呢?庄子这里用了八个字,《天道》一文也用过,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天道》称其为“万物之本”,而这里又称为“天地之平”、“道德之质”

不管外境如何变化,圣人都能保持这样的心境。

即使面对“生死”,也是一样。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庄子说,“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既然已经被赋予人形,那就遵循天道,自然地活着,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也遵循天道,自然地化去。

但是普通人最放不下的,正是自己这个身体,但所有的“放不下”,所有的执着,无不意味着痛苦。

因为我们知道,肉体迟早是要消亡的,再善于养生的人,比如彭祖,就算他真跟传说中的一样,活到了800岁,最后不还是一死吗?

所以庄子在《养生主》的最后,用了一个“薪尽火传”的比喻。这里的“薪”就是蜡烛,隐喻我们的肉身,而火隐喻我们的“生主”,即不生不灭的自性、真我,也是本文所称的“精神”,或者叫“神”。

这个神,需要我们当下深深地契入内在,才能体认到它,这就叫明心见性。

当我们明心见性,体认到那个不生不死的“神”,才能真正看淡生死,也才能理解庄子接下来说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也就是说,我们这个肉身就像一艘船,它载着我们的“神”,顺着命运的河流而前行,死亡就像中途的休整,生命的旅途其实并未结束,神还在,只是又换了艘船而已。

每个生命唯一正确的目标,其实是学会操控这个过程,做命运的主人。这,就是“修道”。

当我们能这样看待生命,看待生死,那么处世也就简单了,庄子说“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一连三个“后”字,也就是说,凡事不刻意为之,而是一切随缘。所以老子称他有三宝,其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一切随缘的关键,就是庄子接下来讲的“不思虑,不豫谋”,即减少意识心的干扰,活在当下。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我们的失败,我们的痛苦,往往是想得太多,精神内耗太严重,所以总感觉事没做多少,人却疲惫不堪,烦恼也一大堆,这就叫“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第二段最后,庄子总结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但为了更明确,更便于实践,他又简化为两个字,叫“纯素”。

三、养神之道:纯素

庄子说: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纯素之道,就是守神,就是守一、抱一,彻底改变人类固有的二元化思维,这就叫合于天伦,即天道。

那什么叫“纯素”呢?

庄子说:

“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纯就是不亏,素就是不杂,那怎样才算不亏、不杂呢?

很简单,不亏,就是少用神;不杂,就是少外求。

庄子打了个比方说,吴越所产的宝剑,人们得到后都好好珍藏起来,轻易不敢使用,因为极其宝贵。

而我们内在的精神呢,不是每个人最可宝贵的吗?可并非所有人都懂得珍惜,我们总是不断地把精神耗费在身心欲望的满足上,或自认为重要的人和事上。

所以庄子说: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名利就不说了,这是人类的共同嗜好。贤人尚志,就是说,贤人有造福人群的美好愿望,但在庄子看来,这个也要放下,首要的是效仿圣人的“贵精”。

贵精即守神、抱一,合于天道,这和庄子一再强调的“治身先于治天下”,是一个道理。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庄子:养神之道,停止你的精神内耗

在庄子看来,世人最大的愚昧,莫过于不懂得“养神”,导致生命能量低下,本来我们的“神”可以周流六虚、化育万物,现在却只能困在三维世界,无法掌控生命的流转,无法了脱生死。

所以《刻意》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养神”,一定要懂得不亏、不杂的纯素之道,所以全文的最后,庄子画龙点睛,说“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成为“能体纯素”的真人,您准备好了吗?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蝉大侠经典导读,让经典更好读,咱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