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平临秦汉印

 海涛书屋 2023-10-10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善平临秦汉印》封面(缪篆,用印:羊言无恙)

印蜕布局格式如下:

图片


图片

1.《元汉私印》15*15mm

2.《华安世印》19*19mm

3.《诸庆之印》19*19mm

【评注】三枚印蜕都夹在印谱中,用的纸都不是连史纸,而是普通的比较有厚度的宣纸,第一枚《元汉私印》用的还是粉彩笺,印泥用的是漳州八宝印泥,色彩红中带紫。这些都是初学篆刻时的临作,时间应在丁酉之前,在章法、篆法、刀法的把握上,都显得很稚嫩,线条较弱,表现力不强。权当警示自己的资料留下来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军司马印》22*22mm

2.《军司马印》22*22mm(边款:军司马印,西汉官印代表作。丁酉冬,羊言拟)

3.《大羊家印》18*18mm(墨稿)

4.《淳于仁印》23*23mm

【评注】两枚《军司马印》,线条显得单薄、柔弱,尤其是线条的起收处还有多余部分,说明刀法不甚熟练,在刻治的过程中还有多余的“小动作”,不够简洁干净(如“军”最右侧笔画、“印”末笔的收笔处);平行横线、竖线之间的间距,也不够均匀一致,显得有些紊乱(如“军”的车部、“马”的上部横线和“马”的下部竖线)。相对来说,《淳于仁印》好一些。

传世的《军司马印》有多枚印蜕,有笔画细致如单刀的,有笔画肥厚满白文的,也有线条中粗的。从临印气息来看,对临的应该是笔画细致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渭成令印》24*24mm

2.《广威将军章》25*25mm

3.《博昌》26*18mm

4.《徐武印》26*26mm

【评注】整体来说,本页四枚对临的印蜕,在章法上与原印差距相对不大(本身汉印最主要的亮点也不在章法上,其常用章法主要有:两字印,多用半通或11式;三字印,多用12或21式;四字印,多用22式;五字印如将军印/章,多用221式);但,线条显得孱弱,“生机”不够旺盛,说明刻治时注意力主要是在“形似”上(结果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太好),还未关注到“神似”,基本功不够扎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1.《庄长君》24*24mm

2.《庄长君》24*24mm

3.《(飞鸿)延年》24*24mm,寿山石26*26*92mm(边款:拟吴让之,竟成反文,奈何奈之何?!丁酉年夏,平。此为汉飞鸿延年瓦当。壬寅夏。)

【评注】《庄长君》有两枚印蜕,其一为细白文,单刀刻治,线条较弱,起收处细节处理尚不够到位,印面红与白的对比似不太妥帖;其二接近满白文,双刀(复刀)刻治,大多数线条已有一定进步,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印面红白对比还算合适,但还不够出色,若把印面最上部的留红移到最下部,效果是否会更好呢?《(飞鸿)延年》这枚临作,就不多说了,哎,竟然都刻反了?!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周诱》23*23mm

2.《寿佗》23*22mm

3.《魏霸》23*23mm

4.《军仓令印》23*23mm

【评注】《周诱》《寿佗》《魏霸》三枚印蜕,属于对汉代玉印的临作。汉代玉印的典型特征是,章法平稳,字形修长,线条劲挺,笔势圆转,横线、竖线各自之间基本平行、间距一致。三枚临作,在章法、篆法上问题不大,刀法和印面精气神问题最大,刀法不够熟练,导致线条粗细不太一致,线条显得稚嫩、柔弱,笔画转接甚至还有生硬之处;印面气息不足,不能给人以“大家闺秀”式的庄重典雅、秀丽高古、凝练含蓄的感觉。

《军仓令印》的线条介乎细白文与满白文之间,已有一定的表现力,尚嫌稚嫩了些,不够老辣,尤其是印面右侧两字显得稍粗、左侧两字显得稍细,且右侧笔画多、左侧笔画少,则这个印面显得“右重左轻”;右侧“军”“仓”两字外侧的下行线条,除“仓”右侧线条之外,其他三根线条都作圆弧状,显得雷同。毕竟,简单重复,不是艺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李强》26*25*60mm,青田石,素章

2.《大将长史》22*21*50mm,青田石,素章

3.《关内侯印》26*26*50mm,巴林石,素章(边款:东汉官印精品,未得其神髓。丁酉年)

【评注】《李强》属于汉铸印中满白文类代表作,临作基本得其风貌,在章法、篆法、刀法上都基本达标了,缺点主要有:一是破边过于小心,还不够大胆、自然;二是极少数变化转接处还不够圆转、自然,显得有些生硬,比如“李”字的右肩处,“强”字的“弓”部、“虫”部的转折处;三是部分长笔画刻治得过于光洁,还是要有一点又“毛”又“润”的感觉等。

《大将长史》也是汉印中的名作,印面四字满白文均匀分布,但由于文字本身的繁简程度不同,就形成了一疏三密的布局形态(“大”疏、“将长史”密),且上下、左右字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穿插关系;“大”字四周的红,与“将长史”三字的白,形成了色彩上的平衡感。临作较为形似,但“大”字向右下倾斜,与全印气息不太一致;部分笔画的转接处仍不够自然。

《关内侯印》同样是汉印中的名品,印面四字等分,文字本身繁程度的不同,自然造就“内”字较疏、“关”“侯”“印”三字较密的布局形态“内”字内部的红,与“关侯印”三字的白,达成了色彩的平衡临作整体尚可,但笔画有些生硬(应是基本功差造成的,再加上印石太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3.《淳于蒲苏》26*26mm

4.《赵禁私印》29*29mm

【评注】《淳于蒲苏》是汉代玉印、私印中的名作,工整端庄,雍容华贵,精湛动人。三枚临作,均差之何止千里,应为初学篆刻时的临作,弱不禁风啊!

《赵禁私印》,汉代私印名品,满白文。临作在章法、篆法上问题不大,但刀法还不是很成熟,偶有懈笔,如“禁”之右横折、“私”之“禾”部上横(撇)中竖、“印”之“爪”部转接处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1.《偏将军印章》25*25*53mm,青田石,素章

2.空缺

3.《长贵富乐毋事》34*20mm,青田紫檀石40*20*49mm,素章(边款:长贵富乐毋事(隶书)。汉吉语印,略加意造。庚子元月,善平)

【评注】《偏将军印章》,汉代将军印,汉代官印中的一种,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某人为将军,来不及铸印,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而成,将军印又被称为'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锋芒毕显,荒率挺拔,天趣横生;印文凿刻刀痕明显,线条生动,简炼有神,笔尽而意无穷。临作得其大概,线条较为生动,凿刻痕迹比原印更率性、自然;章法上大下小,比原印失真,导致“将”“印”两字显得过于局促。

《长贵富乐毋事》,汉代吉语印,原是白文,现临作意临为朱文,章法、篆法等未做改动,但“富”字下部之“田”在临作中作类似于“女”,不知其来处,存疑。

图片    图片             


图片

《思言敬事》20*20*67mm,寿山石,素章(边款:王伐录子,“耳+口”(圣)揸氒,反(叛)。王降征令于大保,大保克敬亡谴,王永大保,易(锡)休余土,用兹彝对令。(金文大篆+楷书)大保簋。庚子正月,善平)

【评注】《思言敬事》,秦代吉语或箴语印,秦印的典型特点是带有界格,常见的有日字格、田字格等。临作得其大意,在章法、气息上有些像了,但细节仍不到位,尤其是线条的质量不高,线条的方与圆、与日字格的关系、印面留红等,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    图片

秦印,《思言敬事》,印面、印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