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阅读杂感之陆游

 邹蓝茶座 2023-10-10 发布于广东

               阅读杂感陆游:卧听潇潇雨打蓬

邹蓝/文,图

  偶然看到两句诗,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蓬。

  这场景按说的是酒友聚后,席散人离去;当事人喝得醉醺醺的也昏睡了一阵,醒来已是半夜子时。这时,蜡烛或者豆油灯还没燃完,火苗晃晃悠悠的还亮着。而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小雨,滴在船蓬上,滴滴答答的。万籁俱寂中,听雨倒确实是很有诗意。

  我倒不是欣赏酒意朦胧,我欣赏的是后一句。是这一句的意境把我给勾住了。

  不过古时的酒,不是度数高的蒸馏酒,而是发酵酒。据说蒸馏酒的技术还是元朝的时候从西域传来的。之前中国的发酵酒,比如果酒,米酒等,都是度数不高的。现在民间的酒酿或者说醪糟酒,无锡称老白酒,都比较淡。不过身经酒局无数的朱学东说,家酿的米酒喝多了也很上头。

  难怪那时武松喝了好多碗,才能醉意朦胧中上得景阳冈。要是现在的高度蒸馏酒,两碗,衡水老白干,红星二锅头或者金门高粱,酒量再大就算四碗,斤把白酒,武松可能就醉卧景阳冈,被老虎吃了。

  要是茅台(不过陆放翁时代还没有茅台),据说一般性喝多并不上头。不过喝多少不上头我不知道。就算茅台多一两碗,估计武松也扛不住。

  有人评价说,这是喝酒的第六重境界,烂醉。不知道诗人具体喝了多少。但是真烂醉的话,估计半夜醒来也是稀里糊涂的,嘟嘟囔囔的醉话说着,喝几口水润润口,一翻身又睡了过去,根本感受不到夜雨滴答的诗意。陆游能写出如此的诗来,根据他自己的描述,我看是他在微醺和酩酊之间。

  原诗是陆游的《东关》:

  烟水苍茫西复东,扁舟又系柳阴中。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蓬。

  这么说来,陆游喝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独酹,或者说漂泊时心怀家国一个人喝闷酒。他居然还能诗意盎然,确实大家。

  只是有人说,这诗写于会稽东关扁舟上。会稽属绍兴。按说他是在家乡,不能算漂泊在外。可能距离山阴还有点距离。因赶不回家去睡觉,又是家国事愁上心头而有点喝大,但是也没过分。此时醒来环境感触下有诗意上来?

2023/9/25

无锡清名桥雪中  借来的图

   江南细雨蒙蒙。估计绍兴乌篷船这时也是细雨滴答在船蓬上作响。借来的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