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遗址出土神秘陶罐,因为外面缠绕着一圈绳子,竟成难得的宝贝

 历史解密坊 2023-10-10 发布于辽宁

在发掘宜兴丁埂遗址的过程中,文物专家们曾意外地发现一个陶罐,但平平无奇的陶罐,却因为外面缠绕的一圈绳子,成为难得的“宝贝”,这圈绳子究竟有什么珍贵之处呢?为什么会让陶罐瞬间升值?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20年,宜兴市周铁镇准备进行工程建设,在正式施工前,施工方联系到当地的文物研究所,准备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对该地进行考古前置调查,让考古工作人员们没想到的是,在现场调查的过程中,他们真的发现遗址,该遗址原分布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现在残余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

经过商议后,考古工作人员准备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通过碳十四测定,专家们确定该遗址文化内涵是一处良渚文化的濒水湖岸遗址,距今5000年—4500年左右,非常具有考古价值。

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出土大量的文物,如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其中,发现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专家们认为它上面的鸟纹和老虎纹,绝对是良渚社会非常有意义的图像,但上面的图案究竟代表什么意思,专家们还需进一步研究。

当大部分专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上,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突然传来,工作人员竟在在遗址内一个陶罐,瞬间成功转移专家们的注意力。

在丁埂遗址发现的一处商周时期古井里面,工作人员发现一件格纹陶器,虽然这件陶器的外形并不突出,甚至可以用非常常见来形容,但吸引工作人员们注意的是,陶器外面用来捆绑取水的绳子依旧十分完好,最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除了捆绳保存完好外,捆绑方式依旧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陶罐外面被草绳围绕,从捆绑的手法上看,这样的捆绑方式应该是非常牢固的,甚至是平稳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会通过打水的方式进行取水,此时就需要将容器绑上绳索,但古人如何将绳索缠绕在陶罐上,历史资料中却没有明确地记载,如今该陶罐被发现,终于让后人知道古人打水缠绕的方式,千年的谜题终于被揭开,不得不说,古人真的是非常聪明的。

最初古人想要得到需要利用绳索,到后来开始使用金属桶取水,到现在我们开始用自来水,并用净水装置生产纯净水,也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取水技术逐渐升级,慢慢地变得更加成熟和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这完全是一环扣一环的结果。

看到丁埂遗址发现的绑绳陶罐,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古人取水时的场景,同时也更了解古人的生活,不得不说,考古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千年的秘密之门,让我们知道历史的来路,同时也明白历史的历程。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文物专家们将在丁埂遗址出土的文物身上,破解更多历史谜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