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真教主东华帝君的来历略考-尹志华

 假如明天来临_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尹志华

要 全真道尊奉东华帝君王玄甫为教主。本文通过考察道教神仙 谱系的演变,指出东华帝君这一神格的渊源是早期道教上清派所尊奉的传经大神东海青童君。至迟到唐代,东海青童君又被称为东华帝君。在南宋道经中,东海青童君又与东王公(木公)合而为一。按上清经的说法,青童君掌学仙簿录。而修仙之经典和方法也是由青童君传到世上的。这似可作为全真道尊其为教主的一个原因。北宋末年盛行的道教神筲派,所尊奉的主神之一青华帝君,有时也称东华帝君。这似可视为全真道尊奉东华帝君为教主的时代背景。本文还指出,全真道南北宗关于东华帝君在人间显迹的姓名有不同说法,除北宗说是王玄甫外,南宗有李亚、李茜、李真多等多种说法。

关键词 全真道 东华帝君 东海青童君 东王公 青华帝君

作者:尹志华,1972年生。哲学博土,现为《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

元彭致中编《鸣鹤余音》卷三收有题名王重阳的《满庭芳》词,上阕云:汝奉全真,继分五祖,略将宗派称扬。老君金口,亲付与西王圣母,赐东华教主。东华降钟离承当,传玄理,富春刘相,吕祖悟黄梁。①

若此词真为王重阳所撰,则以东华帝君为全真教主,为王重阳亲定。但王重阳的诗词集未载此词,且该词中明确提出的全真“五祖”的说法,也不见于王重阳的其他著作,因此难以认定该词为王重阳所撰。但《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载王重阳回答马丹阳“何者为三命”的问题时,说:“道常有也,在三者,东华帝君是心也,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①这说明王重阳不仅知道东华帝君的名号,而且还把东华帝君与内丹修炼联系在一起。

① 《迷*.》第24册,丈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


学者们已经指出,明确将东华帝君作为全真道的始祖,始于宋德方(1183—1247,曾先后师事刘处玄、王处一和丘处机)所撰《全真列祖赋》。宋德方说:

龙汉以前,赤明之上,全真之教固已行矣。但圣者不言而天下未之知耳。逮我东华帝君王公者,分明直指日:此全真之道也,然后天下惊骇倾向而知所归依矣。帝君乃结庵于青海之滨,受诀于白云之叟,种黄芽于岱阜,城绛雪于昆赛,阴功善被于生民,密行远沾于后裔,然后授其道于正阳子钟离公者。②这里明确说东华帝君姓王,其师为白云叟。

宋德方之弟子秦志安所撰《金莲正宗记》(成书于1241年),序言中说:“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派于长春。”③卷一所载全真道祖师传记,首列东华帝君,谓:

    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日:“天上谪仙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退结草庵以自居,篆其额日东华观。稻光峰迹百有余年,而人未之知也。后徙居代州五台之阳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县。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日东华帝君,又日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迹,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④这是目前所见较早记载东华帝君王玄甫生平事迹的文献。

元代道土赵道一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成书于1294年)卷二十也有王玄甫传,谓:

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海人也。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日降 世,十月十六日上升,不记是何朝代。后传与钟离全,即正阳子钟离权也。⑤

赵道一的记载,明确王玄甫为汉代人,并载其别号华阳真人。

秦志安、赵道一所著书,都未记载王玄甫出生、升仙的年份,连籍贯也付阙如。王玄甫被奉为全真道祖师,事迹却如此模糊,难免让人生疑。秦志安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王玄甫传后有 《赞》,试图解答他人之疑:

帝君之仙名如此其赫焕,道价如此其高大,何故不见纪于汉史,乡里世族、年代行藏如此其熟暗也?仆应之日:仙道多隐,非垂世立教之急务,故史官灭裂逸漏而不书,兼儒家之所恶言者也。年岁深远,碑刻泯灭,由是不得而详焉。且两汉四百年间,幽人隐土不可胜计,岂数千帙故纸能尽录之乎?⑥

  《道藏》第25册,第807—808页。

  陈垣编:《道家金石略》第593页,中华书局1988年版。

③《道藏》第13册,第344页.

④《道藏》第13册,第344页。

⑤《道藏》第5册,第215页。

⑥《道藏》第3册,第344页。

笔者按,东华帝君和王玄甫之名,在全真道创立之前,早已见于道教典籍。东华帝君乃是神仙之名,不知起于何时。但至迟在唐代已出现在道教神仙谱系中。

    唐末杜光庭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经文载:“仙人葛玄日:吾得真道,曾诵此经 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杜光庭注日:“东华者,按 上清经云,东方有飘云世界,碧霞之国,翠羽城中苍龙宫,其中宫阙并是龙凤宝珠合就,上有五色苍云覆盖其上,故号苍龙宫也。乃是东华小童所居之处。”①

杜光庭认为东华帝君即东华小童。

按,东华小童,即东海小童,在道教上清经中,常称为上相青童君、东海青童君,又称东华青童、东华大神方诸青童君,是道教上清派所尊奉的传经大神。西王母一金阙帝君一上相青童君的传经过程,在上清经中屡有记载。

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已载有“东海小童传②陶弘景所编《真诰》卷十《协昌期第二》载有东海小童口诀,并注解说:“此上相青童君之别名也”。③卷一《运象篇第一》所载诸真 人,第二位即为“东宫九微真人金阙上相青童大君”。④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之第二左位为 “东海王青华小童君⑤《上清大洞真经》中有“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王青童君”之名。⑥《汉武帝内传》有“青真小童”,又称“青童小君”,乃“太上中黄道君之师,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 姓延陵,名阳,字庇华。形有婴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之号”。⑦此“青真小童”,似即东海小童。

据道经记载,上清派经书、道法、符图大多是由上相青童君传到人间。如:《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说,该经乃“太上大道君受之于玄古先生,以传玄都仙王,西王母受之于九天王,以传扶桑大帝君,大帝君以传后圣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传上相青童君。今藏一通于东华宫,依科七千年当传以成真之人。”⑧《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题“五老上真仙都君,受圣君命,授青童君,青童君以传王远游,使下教骨相。玄名有仙籍之人,应得此文者。”⑨《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说:“七转七变之道,上皇紫晨君受之于九天父母,修行道成,以传玄感清天上皇君,皇君以传三天玉童,三天玉童以传紫极真元君,紫极真元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传后圣金阙君,后圣金阙君传上相青童君,承真相系,皆经万劫一传。''⑩《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说:“豁落七元内符,(太)帝君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君,金阙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授应仙之人⑪甚至还有的经书直接题为“上相青童君撰”,如《上清金真玉

  《迷藏》第17册,第190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07页。

  《道藏》第20册,第553页。

  《道藏》第20册,第491页。

  《道藏》第3册,第273页。

⑥《道藏》第1册.第547页.

⑦《道藏》第5册,第54页。

  《道藏》第6册,第211页。

  《道藏》第11册,第380页.

  《道藏》第33册,第544—545页.

⑪《道藏》第33册,第452页。

光八景飞经》、①《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②等。

按上清经的说法,青童君掌学仙簿录。东华方诸青宫,“北殿上有玉格,格上有学仙簿,录玄名年月,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郎典之”。③“至冬至之日日中,天真众仙皆诣方诸东华大宫,诣东海青童君,刻定众仙籍。”④所有得道成仙之人,都要先在东华方诸青宫拜谒青童君。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说:“凡学道,道成应真人,皆先诣东华方诸青宫,投简谒青童君也。”青童君校定金名后,便可受仙号,再清斋三月,书玉札一枚,诣金阙谒金阙帝君,更受真仙之号。⑤

成仙之人由东华青童君掌管,在道教中流传甚广。五代沈汾《续仙传》卷下聂师道传,载仙人谢通修对聂师道说:“我适为东华君命主玉笥山林地仙,兼掌清虚观境土社令。”⑥道教根据成仙的等级,将仙人分为天仙、地仙等。由《续仙传》的故事可以类推,不同等级的仙人,由东华青童君委派不同的仙官管理。

在道教神系中,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方天帝之说。而东华天帝即青童君。《云笈七 签》卷二十一《三界宝箓》引上清派经书《灵书正经》说:“天尊言此四章并是四天帝王《度命妙品》,'四方正土,遍得法音。'其《东方品章经》云:九气青天东华宫中,'青童大君封以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其南方品章经云:南方三气丹天,'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以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其西方品章经云:西方七气素天,'西华宫中西王母封以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其北方品章经云:北方五气玄天,'元始北上宫中玉晨大君封以玄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即明东方而称东华,南方而称南极,西方而称西灵,北方而称北真。”⑦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所启请的神灵,经常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方天帝。《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五载有《唐武宗皇帝九天生神保命斋词》,斋词中上启的神灵就有东华、南极、 西灵、北真四天君。⑧唐末五代杜光庭编集《太上黄箓斋仪》卷一所载上启的神灵,也有东华、 南极、西灵、北真四位天帝。⑨

至迟到唐代,道教宫观中已塑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帝君像。杜光庭《道教灵验 记》卷九之《乾元观四天神王验》条,记成都乾元观三门之下,“旧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神王,依华清宫朝元阁样,塑于外门之下,并金甲天衣。”⑩有学者据“金甲天衣”的装束指出,此文中的“四天神王”,不是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位天帝,而是羽卫四位天帝的护法神。但既有护法神,则必然有供奉四天主神的殿堂。⑪

北宋末年《宣和画谱》(《四库全书》本)卷二载有唐代道土陈若愚画东华帝君像的事情:

道土陈若愚,左蜀人,师张素卿,得丹青之妙。于成都精思观作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君像,声誉益著。画东华帝君像尤工。盖东华帝君应位乎震,自乾再索而得震。震,帝出以应 物之地。若愚非道家者流,何以知此。宜前此未有写之者也。今御府所藏一。

①《道藏》第34册,第54页。

  《道藏》第33册,第423页。

  《洞真太上八*真经三五行化妙诀》,《道藏》第33册,第476页。

  《上清洞真解过快》.《道藏》第6册,第633页。

  《道藏》第33册,第433—435页.

⑥《道藏》第5册,第94页.

⑦ 李永点校本《云发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册,第487—488页.

⑧《迷藏》第9册,第470页.

  《道藏》第9册,第183页.

  《道藏》第10册,第832页.

⑪ 吴羽《传北未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主神组合考释》,载《故宫博物院陇刊》2008年第1期。 

张素卿为唐末著名道土画家。①陈若愚作为他的弟子,可能生活于唐末五代。陈若愚画东华帝君像,可证其时道教中人已将东华帝君纳入神仙谱系。至宋代,东华帝君信仰可能已十分流行。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金代王处一在七岁时就有“遇东华帝君于空中警唤,不令昏昧” 的神异事件。②

由于东华青童君(东华帝君)掌学仙簿录,因而修道求仙之人特别尊崇之,是很自然的事 情。而修仙之经典和方法也是由东华青童君(东华帝君)传到世上的,故以之为仙道之祖,也说得过去。这大概可以作为全真道奉东华帝君为始祖的一个注脚。

在道教神系中,东海青童君后来又与东王公合而为一。

东王公,亦称木公,其名大约在汉代即已出现。据学者考察,可能是先有西王母的传说,后人根据阴阳对称的原则,认为有西王母,就应该有东王公。托名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系六朝文土所撰。该书说:昆仑山上有大鸟,“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陶弘景编纂的《真诰》卷五载:“昔汉初有四五小儿,路上画地戏。一儿歌日:'着青裙, 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到复是隐言也,时人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拜之。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③

道经《元始上真众仙记》又把东王公与扶桑大帝联系起来,称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 精,生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日元阳父”;又说:“扶桑大帝,元始阳之气,治东方,故世间帝王之子应东宫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④

托名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大约出于六朝)说:“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⑤从此“扶桑”就与东王公相联系,成为东王公的居处,正像“昆仑”与西王母相联系,成为西王母的居处一样,故东王公亦称“扶桑大帝”。⑥

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之《金母元君传》,说:“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日王公焉。”⑦这里提到的“东华至真之气”,是否已暗示东王公与东华青童君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在南宋金允中撰《上清灵宝大法》中,木公已与东华青童君合而为一。卷五《朝元入靖品》 所列圣位有“东华木公青童道君”,卷三十九《散坛设醮品上》所列三百六十位真灵名单中,也

   《宣布画谱》卷二载:“张素卿,衢州人也,少孤贫,作道土,好国道像。僖宗时遣使封上人心为希・夷公,素卿上表言:丈 人山在五岳之上,五岳有王,则此不当称公.诏可其请,因赐紫.其后作十二真君像,各为其实卜货丹书符导引之意,人 称其妙J

  正处一《云光集》卷四《沁园春·序》,《遣藏》第25册,第680页。

  《道藏》第20册,第518页。

  《道藏》第3册,第269—270页。

  《逢藏》第11册,第53—54页.

  参见坤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三卷"东王公"条,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⑦《道藏》第18册,第168页。

有“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①南宋道土宁全真授、王契真撰《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八,也载有“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的神名。②故《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六木公传,说:“一云木公即青童君,治方诸山,在东海中。''③

在道教神系的演变过程中,由于东海青童君即东王公(木公),而东华帝君即东海青童君, 故东华帝君、东海青童君、东王公三个名号最后合而为一,指向同一位尊神。成书于元代而经明人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一《东华帝君传》,即明确提出,东华帝君“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方诸君,或号青提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④

北宋兴起的道教神霄派,其所崇奉的主神之一青华帝君,与全真道奉为教主的东华帝君可能也有些联系。《宋史·林灵素传》载林灵素对宋徽宗说:

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日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

在古代以五色配五方中,东方为青色,故东华、青华可通用。如南宋赵与时所撰《宾退录》 (《四库全书》本)卷一林灵素传中,先言“徽宗梦赴东华帝君召,游神霄宫,觉而异之”,其后文又说,徽宗“诏天下天宁观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无观者以寺充。仍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神霄派道经《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一所载《元始八子封职》,说元始天王长子为南极长生大帝君,任高上神霄玉清王,职太阳九气玉贤君玉清保仙王;次子封保生大君,任东华帝君,职青华帝君玉请太和王。⑤这里明确把青华帝君、东华帝君视为同一位尊神的不同名 号。

东华帝君虽是天上尊神,但按道教的说法,很多天神也有其在人间降生修道的事迹。全真道认为,古代的王玄甫就是天上的东华帝君在人间的显迹。考陶弘景所编《真诰》卷十四《稽神枢第四》已记载有一个名为王玄甫的人:

霍山中有学道者邓伯元、王玄甫,受服青精石饭、吞日丹景之法,用思洞房已来,积三十四年,乃内见五藏,冥中夜书。以今年正月五日,太常遣羽车见迎,伯元、玄甫以其日遂乘云驾龙,白日登天,今在北玄圃台受书,位为中岳真人。(原注:伯元吴人,玄甫沛人。)⑥

此王玄甫,与受封为东华帝君的王玄甫,是一是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即记载有两个王玄甫,卷二十的“王玄甫”为全真教祖师,卷三十四的“王玄甫”为《真诰》所记在霍山学道者。二者似乎没有关系,但也不能排除全真道借古仙之名以为本教祖师的可能性。

在全真道产生之前,曾经有过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谥号贞一先生)是东华青童君的说法。 《云笈七签》卷五所载李渤《真系》,在“王屋山贞一司马先生”条下,说:女冠焦静真,“因精思间,有人导至方丈山,遇二仙女,谓日:'子欲为真官,可谒东华青童道君,受三皇法'请名

① 《道藏》第31册,第372、609页。

②《道藏》第30册,第912页。

③《道藏》第5册,第139页。

④ 《道藏》第36册,第255页。《道藏》所收《搜神记》,即为《三教搜神大全》之节录。

⑤《道藏》第28册,第563页。

⑥《道藏》第20册,第574页。

氏,则贞一也。”①五代沈汾《续仙传》之司马承祯条,则载司马承祯于羽化前,对弟子说“今为东海一青童君东华君所召,必须往。”②这条记载虽没有说司马承祯就是东华青童君的化身, 但显然也在二者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

全真道的始祖,即是钟离权之师。关于钟离权师从何人,白玉蟾一系的金丹派南宗有不同的说法。白玉蟾《题张紫阳薛紫贤真人像》说:“昔李亚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权以是传吕岩叟,岩叟传刘海蟾,刘传之张伯端。”③白玉蟾三传弟子邓镐在《道德真经三解》中,载其师萧廷芝所列“大道正统”,说从浮黎元始天尊递传至华阳真人李亚,再递传正阳真人钟离权、 纯阳真人吕岩、海蟾真人刘玄英,刘玄英分别传重阳真人王嘉、紫阳真人张伯端。④让人疑惑的是:萧廷芝既然已承认南北二宗同出一源,为何不接受北宗流传已久的王玄甫传钟离权之说呢? 是依然存在门户之见,还是认为北宗的说法没有根据?

《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有祖师青华帝君李亚、宗师高明洞明真人白玉蟾等。⑤

《法海遗珠》卷十四《追鹤秘法》所列“师派”,依次是都仙教主华阳慈济道君长生度世仙王青华帝君真玄灵应天尊李静、祖师灵真教主九天金阙选仙都使正阳上灵妙感开悟传道真君保生司命护国仙王高上元皇应化天尊钟离权(云房)、祖师九天上真高元紫虚清真元君魏华存、祖师正真教主纯阳灵宝妙通演正警化真君吕岩(洞宾)、祖师明真教主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刘玄英、祖师天台紫阳悟真妙有圆通真君张用成,后面分别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⑥

此文后又有跋语说:“此法乃祖师铁拐都仙教主东华帝君,在青城山巅,会集群仙,就南岳关鹤乘空而至,事毕复还之。其教后传钟离正阳及南岳紫虚魏元君,次传之吕公纯阳君,次授刘仙海蟾翁,翁授之天台紫阳张真君,历代自此相承,至第九代嗣教仙师琼理仙翁(即白玉蟾), 以是流传于世,绵绵不绝。”⑦

从白玉蟾一系的金丹派南宗传人所述来看,其师派亦上溯至东华帝君,或称作青华帝君,而其姓名,或作李亚、或作李静。《追鹤秘法》认为李静就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从该文所述钟离权、吕洞宾、刘玄英诸人的名号中有元世宗于至元六年(1269)加封的内容,可知该文作于至元六年以后。而李简易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所撰《玉溪子丹经指要》,首列《混元仙派之图》, 则将李铁拐列为吕洞宾的弟子。⑧因而,以铁拐李为东华帝君的说法,可能兴起较晚。但到了明清时期,此一说法却颇流行。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五十说:“按拐仙姓李,名孔目,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一根。前往京师,度汉大将军钟离权,有功,加封紫府少阳帝君。”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闵一得于清嘉庆年间所著《金盖心灯》,卷首载吕守璞所撰《道谱源流图》,也认为李亚是东华帝君,而将王玄甫称为西华帝君,似乎是要调和全真道南北宗的争论。原图在“东华帝君”旁注日:“姓李,名亚,字元阳, 号小童君,春秋时人,元朝敕封全真大教主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少阳帝君,《法箓》称铁师元阳上帝,世称铁拐李祖师。”又列“西华帝君”,注日:“姓王名骀,字玄甫,春秋时人,元朝敕封帝君。''①王乃《庄子·德充符》中的人物,《道谱源流图》将其与王玄甫联系起来,不知有何依据。

  李永民点校本《云签七签》第1册,第83页。

  《道藏》第5册,第92页。

  《藏外道书》第5册,已苟书社1992年版,第105页.

  《道藏》第12册,第186页.

⑤«itM»第29册,第330页.

  《道藏》第26册,第805页.

⑦《道藏》第26册,第805页.

⑧《道藏》第4册,第404页.

闵一得的调和做法并未得到全真道信徒的广泛认可,直至今日,绝大多数全真道信徒,仍然认为王玄甫是东华帝君。

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之施肩吾传,载:“琼山白玉蟾跋《施华阳文集》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钟离权传之吕洞宾。”②

关于李真多,南宋初曾情编《类说》(《四库全书》本)卷三引《神仙传》说:“李真多,蜀人,得仙后常游人间,约其年八百余岁,号李八百。”南宋朱胜非《纳珠集》(《四库全书》本) 卷二所载亦同。但《太平广记》(《四库全书》本)卷六十一引《集仙录》,则说李真多为神仙李脱之妹,李脱号李八百。李真多先于李八百白日升天。南宋道土陈葆光撰《三洞群仙录》卷十二 引《列仙传》,也说李真多为神仙李脱之妹。③

按,李八百是蜀中久负盛名的神仙。葛洪《神仙传》(《四库全书》本)卷三已载有李八百事迹,说李八百为蜀人,但不知其名。汉代以后,蜀中一些颇具神异的道土,或自称李八百,或被人们认为是李八百。葛洪《抱朴子内篇·道意》说:“吴大帝(孙权)时,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传世见之,号为八百岁公。……后有一人姓李名宽,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于是远近翕然,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④《晋书·周抚传》载:“时有道土李脱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李八百。”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指出:李脱其名字,屡见于道书中,其人大概是汉代巴蜀神仙方土,也被蜀人称之为李八百。而《晋书》中所 说的李脱,当即假托其名的民间道土。⑤

被白玉蟾称为钟离权之师的李真多,应该就是李八百,这符合以声名显赫的古仙作为祖师的惯例。

全真道南北宗关于始祖姓名的不同说法,其实不必深究。因为神仙授受之事,乃教团内部的传说,用历史考据的方法如何弄得清楚?对其名号,也不必执著。元代全真道土谢西蟾、刘志玄编撰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就曾提出,说东华帝君姓王,其实只是表示一种尊崇之意。“所谓王姓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姓也。”⑥循着这一思路,我们似乎也不宜再追问,王玄甫之名与东华帝君之神格是否有必然联系。

附记:本文的写作,在资料方面,主要参考了李显光先生所惠赠大作《混元仙派研究》(出版社中 国社会科学2007年版),特此说明,并向李先生表示感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藏外道书》第31册,第162—163页。

《道藏》第5册,第395页。

《道藏》第32册,第315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75页.

任维套·主喊《中国道教史》(增订本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版,第67页.

《道藏》第3册,第36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