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黑,也是高端的自白

 木子2166 2023-10-10 发布于河南

这个国庆,国内非凡热闹的除了旅游大热点的城市外,杭州是当之无愧成为王者。西湖与灵隐寺、名贯中国的绿茶之王龙井、全球网购的基地……还有精彩纷呈的亚运会上分,无疑把杭州搬上这个秋天的城市榜首。

然而,近期的杭城出名,可不单靠这些。

浅浅感受下这个城市的地铁文化

城市出行看地铁。

最近的杭州地铁已经达到自信且癫狂的地步!

地铁里的广宣图直接采用八十年代流行的祥瑞图案大综合,例如“花开富贵”叠加“高山流水”叠加“日出东方”叠加“飞龙在天”,配色土到极致;同时,再Mark上时尚的电竞术语:“打野”/“带飞”/“水晶”等,成功的让每个走过路过的人都行注目礼,引发了各种讨论。

以上图片是真实存在的

这波操作,先不管好不好看,总归是让大家都开始讨论地铁广告的癫狂了。当你以为这样就足够热闹了,但这只是城市整活儿的开始。地铁官方甚至出来官宣说:经过审查,这些都符合广告法,给予投放。

哈哈,就是这么的自信,大方!~‍

抬头看天,低头要看路

还是要说回地铁,其实墙面广告看完,并不足以显示杭州人的实力。高端的自黑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

来看看地铁车厢内的地面,有更加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

例如“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向游客推荐理发店”;“提醒游客,在「立马回头」站,不要回头,否则会错过灵隐寺”;“记得带伞,给杭州说变就变的天气一点面子”;“记得对「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评价做好情绪管理”……

必须承认,杭州人是有明确自知的。

他们清楚的知道杭州的特色是什么。这些文字,妥妥的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深刻的经验总结。

关于吃饭,我们就是“美食荒漠”

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这个称呼是两年前就开始的,面对闻名于全国的西湖美景,西湖醋鱼也早早的成为一道名菜。然而,全国游客来尝过之后,统一发出了“这条鱼死的冤”的呼喊。

是的,连杭州市民自己都承认的,西湖醋鱼这道菜,真的醋是醋、鱼是鱼,他们在杭州并不愿意吃这道菜,只是为了陪外地的朋友会偶尔吃吃,但吃过后,也发出同款但感慨。

而且杭州市民还曾经认真的自我总结过:即使火遍全国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来了杭州也是要降低三个维度的……更不用说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无一幸免,这些标准化生产的方便食品,在杭州,也会失去原有的味道。

也难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其他兄弟城市不是临海就是靠山,不是山珍就是海味。只可惜了杭州,与兄弟城市相比,食物的味道,真的略有逊色。

另外,隔壁还有一个苏州在与之实时PK,且苏帮菜最大的特色就是时令,为了吃,隔壁还总结出了十二个月的时令菜,还都是苏州本土的地产,鲜灵灵的,实在是逼的隔壁不得不站出来自我反省。哈哈~

自黑,也是高端的自白

面对经济增长,杭州拿出了全国范围内最宽松的营商环境。

面对城市发展,杭州也搬出了高额的市民奖励政策。

面对亚运会,单看火炬手们,凡人英雄很多,让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的力量。‍

面对文化发展,杭州的教育环境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中小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从小就能感受到多元的文化,他们还拥有令全国同期的孩子们羡慕的“春假”与“秋假”,还有各类技能/创意/机器人大赛;从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另外杭州一座城拥有44所大学,除了双一流和双高,农林/中医药/财经/茶学/艺术等特色学院真的遍地开花,先锋扎堆啊。

即便如此优秀,也挡不住杭州人民的自黑。

他们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清楚的认知,且拿出了足够的底气来自黑。单看内容,自黑的项目都是真实存在的,然而,自黑的背后,是源于其高度的自信!

开放、包容、多元且精彩的杭州,可以凭实力自曝短板,也可以凭实力赢得全国的掌声。

后话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很多次走在杭州的街头。

那时的我,肤浅的认为杭州是一所旅游城市,也只是凭借西湖的名气,深度发展了旅游文化和茶文化;这座城也不过如此,只是抓住了一波先机而已。

后来,我曾在春秋两季分别去杭州呆过一段时间。游走于大街小巷,发现在西湖区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一个茶店或者茶馆,门店也不一定常开,但去看一直都在。我很疑惑他们是如何生存的。

后来发现:每逢春季,店主们都在茶山和工厂繁忙着,门店也只是他们打包发货的场所。而到了秋季,十点之前,这些店都是不开门的;十点半之后,门店陆续营业,且每家都会有自己的顾客,三五成群,或是在谈生意,或办公,或看书,或学习新的技能……

这期间,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位门店店主在招揽顾客,但都有顾客上门。说明,背后每一家店主都在为拓宽顾客的渠道而努力。这些门店,绝不是我想到的守店等顾客这么简单。毕竟满城都是茶叶店,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然而大浪淘沙,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着。

而在所谓的写字楼或者直播大楼里,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我看到的并不是他们的奇装异服或者青春活力。而是,他们真的各有各的任务,只不过,每个人都多了一些自信从容,或者说是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慵懒感。

这个现象,并不是只针对写字楼的工作人员或者主播们。通过我的观察,还包括写字楼的咖啡厅、餐厅、外卖员和24小时便利店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展示出同一个面貌:要冲业绩的时候,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每个人都在该努力的时候拼尽全力;而该安静的时候,他们也早早的计划好属于自己的放松方案。

张弛有度,就是这个城市的节奏。挺好!~

这是一个来自隔壁美食之都苏州朋友的观察总结。我在隔壁为杭州鼓掌,为杭州的朋友点赞,你们的高端自白,非常真实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