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本质。

 新用户4010x7m6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大年初六,几个孩子难得聚在了一起,“教育”饭桌上逃不开的话题。

孩子哭了到底是哄还是训?去游乐场到底是丢他自己玩还是大人在一旁陪着?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是否还需要买一些教辅书或是其他培训?....

有人怕孩子有心理阴影,有人坚持再大的问题都不动手打孩子,也有人引经据典、逻辑满分地站在另一面。

说到底,各家孩子各家管。

各家孩子性格脾性、接受程度也大不相同,我个人最真实的体验吧,同样的方法姐姐好用,弟弟就不奏效啦,这事再正常不过。

作为父母,我们要寻求答案不是“方法论”,而是要有自己成体系的教育内核,然后在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下去贯穿、去执行、去随机应变。

所以,我们首先要去想明白:

1、自己有多少资源。

比如每天可以投入多少时间?多少金钱?自己的心力有多强大?可以承受孩子哭多久不烦躁?又可以接受孩子犯多大的错?

2、家庭教育要完成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要基于自己有多少资源去制定的。打个比方,像我这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妈妈,花钱去购买优秀的教育资源是没能力的,那么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就不能高。

所以,要想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幸福感爆棚又独立自主的人,我能给予孩子的是足够的爱;以身作则;在经济条件下允许的社会见识和生活试错;结合自己经历分享给孩子的一些经验分析和参考。


3、两害相较取其轻。

不管是为了什么,我始终认为不要用力过猛,不要透支。面对孩子,更是。这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我们靠伪装和压抑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如果做一件事让你不开心进而影响全家不开心干脆就不做;如果陪着孩子很无聊要不停地讲道理关心孩子破坏孩子的专注还不如去刷手机、看电视和朋友聊天;如果孩子这个阶段需要锻炼社交的能力需要多去长见识,那就适当放弃一些其他东西…

不必做完美父母,生活是有多个维度的。

4、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不要马后炮。

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接受它,不内耗,不讲废话,没必要已经承受了一次失败的痛苦,再承受一遍甚至无数遍“二次伤害”,譬如翻旧账式的讲道理,本意是想让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但孩子他很难明白,感受得更多是你不爱他,你很啰嗦,你的情绪暴力。

所以,让“结果”来教育孩子就够了。打翻了牛奶就自己收拾,弄丢了衣服就少穿这一件,搞坏了文具就到小区摆摊卖二手玩具去买...


5、不要为明天焦虑。

过日子,只要从目标倒退到每日计划,完成了就很好。这就是真正的为明天考虑,当然,如果你说要加快步伐,在自己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尽力去做。

做了呢总比不做好,但至于结果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随缘。千万不要一直说一直放在心里,这种压力不仅会掏空自己,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记住,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无愧于今天,明天自会有收获。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你给孩子呈现的是一个乐观向上、坚持奋进,善于平衡、厚积薄发的榜样,这就是最好的啊!


5、创造条件,但不是养育“温室”花朵。

做父母,试图帮孩子避坑是人之常情。但请记得不要那么惧怕坏的,不要过度帮孩子剔除错误,孩子得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沉淀、去成长。

比如控制孩子玩手机不是全家人都不用智能手机,而是让他明白什么时候该看能看多久,然后主动放下。再比如必胜客、萨利亚、达美乐…到底哪个好吃他也得自己吃过才知道,每个人的性格、感受、喜好都不一样,你的价值观只是你的,不要过度灌注给孩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说的就是这个理。

让孩子多去尝试,她喜欢什么都可以,持久的热爱和投入,积极的心态和坚韧才是本质。


6、家和万事兴。

情绪是会传染的,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情绪负责,首当其冲就是学会课题分离,别人的人生是他的,我看不惯是我的。而不是试图改变家人,让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去生活。假如自己能量低,就自己排解一下,或是向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求救。切记不要拿孩子说事,或是和孩子倾诉抱怨要求孩子站队,当然,最恐怖的莫过于把情绪倾泻在家庭里最弱小的孩子身上。反正总之,就是一句话,大人的事情大人来解决,不要牵涉孩子。

我希望我培养的是一个为找寻自我价值而努力,一个灵魂有趣内心强大,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立自然人,一个热爱生活坚持理想眼里有光,一个懂得爱自己也懂得爱别人尊重他人的成熟“大人”,而不是一个乖孩子,一个不犯错的孩子,一个永远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孩子,一个考第一名为父母争脸面的孩子,一个为了世俗定义的成功弄丢自己的孩子。

以上,与大家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