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你,一定一定要先爱够自己

 半窗晴日 2023-10-10 发布于福建

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我听着故事FM的《成为安宁疗护志愿者后,我抗癌、和解、为自己活》,讲述者徐舒是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志愿者,听完徐舒的讲述,我感觉到那种对生命无差别的爱和尊重,人临死前可以是放松而惬意的。

我想起昨天和老妈打电话,老妈说一想到奶奶临终前吃苦受罪的种种,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阵刀割般的疼痛。

我想起我前阵子做的一个梦。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周日的上午,我在家里坐着,我奶奶突然变成八九岁孩子的模样,她委屈万分地扑到我怀里,抱着我说,“我怎么会生病呢?我太难受了,你帮帮忙,让我轻松点走,好不好……”

现实生活中一向独立好强又倔强怕麻烦人的奶奶是好像是拒绝亲密接触的,我印象中在我小时候她没有抱过我,然而在梦里,她扑到我怀里抱着我,委屈巴巴声泪俱下地讲述她身体上无法忍受的痛苦,仿佛我是可以让她依靠、可以减轻她疼痛的那个人。

这个梦我记得异常清晰,因为醒过来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懊恼,梦里我没法帮助奶奶,现实生活中也是。我不知道是那种拥抱的触感还是奶奶的绝望无助让我泪流满面。

奶奶临终前太痛苦了,她粒米未进35天,因为肠梗阻,她连喝水都不能畅快,我知道这是我妈心中永远的伤痛。

故事FM中徐舒的讲述,让我对安宁疗护有了更多的了解。目前全国有61个安宁疗护机构,我查了下,厦门好像还没有。

其实很多人害怕死亡,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临死前的痛苦和被病痛折磨的过程。

在中国,老人和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体验感似乎很难像年富力强的健康人得到那么多的重视,整个社会的资源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健康的年轻人身上,鲜少有人把触角和注意力伸向那些无法为自己代言的人群。

所以我们一面害怕衰老,一面恐惧死亡。

在中国,死亡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大家对待死亡都是既恐惧又忌讳,这明明是个我们每个人逃不过避不开的生命课题呀。如果我们的生死教育能够更普及的话,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困于其中,无法坦然谈论和面对死亡了。

生命如此美好,无论老弱病残,每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每个生命临终前都值得被认真善待。听完徐舒的讲述,我感觉这一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临终关怀和生命质量愈发得到重视,也许到我们老的时候,安宁疗护已蔚然成风,我们可以得到温柔的呵护和善待,死亡不再充斥着恐惧和悲伤,而是通往温暖彼岸的一段必经旅途而已。

徐舒的母亲死前承受了病痛非人的折磨,徐舒一直为此自责愧疚,她觉得就是自己送母亲去医院的决策失误害母亲痛到中风,为此徐舒久久困在自责懊悔愧疚的痛苦里走不出来。

后来徐舒自己也被确诊了乳腺癌,她内心居然挺开心的,觉得自己能去陪母亲了。

当徐舒机缘巧合成为一名志愿者后,安宁疗护的心理学老师告诉她——“首先我想告诉你,不要用你今天的进步去谴责昨天的自己。因为在你母亲去世的时候,按照你的当时的认知,认为送母亲去医院是最好的,你也这样做了,就应该欣赏这样的自己。尽管结局不是很好,但是你尽心尽力了

是啊,中国多数子女面对临终的父母往往手足无措,只能送父母到医院才能觉得自己尽力了,因而病人临终前往往承受着不必要的插管等过度治疗。

心理学老师劝徐舒拿着母亲的遗像跟母亲告别,“你要跟她聊聊天,把你现在内心的所有的感受告诉她,比如有些事没做好,你要向她道歉。然后要告诉母亲你很爱她。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你一定要跟她告别,要跟妈妈说再见,然后要告诉妈妈你会好好生活,你会照顾好父亲,告别这件事一定要做好。

认真学习生死教育和跟母亲告别之后,徐舒感觉到自己心上的一块大石头好像被搬走了。

的确,人要学会接纳和谅解自己,我们只能做出当下自己认知里最好的选择,我们不能用今天自己进步的认知去谴责昨天的自己,总是自责和懊悔无异于自杀。

海淀医院的安宁疗护非常完善,有三类志愿者,穿着不同的马甲,“红马甲”是心理师和社工,主要是了解患者的诉求和情绪、心理,帮助完成患者的遗愿;“绿马甲”做最基础的陪伴,帮患者洗头,陪患者打牌、唱歌等,主打一个陪伴,患者生命后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理发,让自己清爽美丽着;“黄马甲”是芳香呵护团队,给予患者包覆式的抚摸,让患者有一种被全然接纳和被关爱的感觉,患者随着“黄马甲”的引导语可以放松身心,然后舒舒服服的睡一会儿。

看完有没有感觉心里安定多了?毕竟在我们身边的多数临终患者是得不到这么全方位的爱和尊重的。

徐舒刚当安宁疗护志愿者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她想学习安宁疗护,帮助父亲安详宁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徐舒说志愿者们帮助病患的时候,脸上都是平静愉悦的。徐舒很疑惑,为什么志愿者们可以温柔耐心地陪伴临终病患?是什么支撑着志愿者们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刚开始徐舒甚至怀疑志愿者们脸上的表情是装出来的。后来安宁中心的秦主任一句话解答了徐舒的疑惑。

秦主任说:人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到别人,包括爱和温暖,如果自己没有爱,或者说自己的爱没有溢出来,就不可能给到别人。

原来那些志愿者们都是足够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爱充盈了,就会自然而然溢出来,然后患者也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温暖、爱和支持。

学习了安宁疗护的徐舒,的确帮助她父亲善终了。

父亲临终前,徐舒没再给他急救,而是和哥哥一起陪在他身边,握着父亲的手告诉父亲,我会一直陪着你,你是安全的,我和我哥在给你做精油抚触,慢慢的你身体会舒适下来,你只要放松就行。你就朝着温暖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去就好了,那边有我妈有我姑,还有无条件的爱……”

平时徐舒做了让父亲特别满意的事情那样,父亲的反应都是打个哈欠点点头。

临终前原本发烧得手脚乱动的父亲平静下来,打个哈欠点点头,就像平时他特别心满意足的那样,然后父亲点完头一口气就没了。

父亲的离开徐舒没有悲伤,因为她知道父亲临终前是满意而平静的。

安宁疗护让徐舒重新看待和思考人生,也彻底治愈了母亲临终给她带来的伤痛。65岁那年,徐舒做出了人生重大的选择,她的癌癌胚抗原也惊喜地降到了正常值,往后余生,她都在认真拥抱和享受生命。

向死而生是一个我们每个人终身都要学习的课题,希望我们都先爱够自己,然后溢出来很多爱去爱和温暖别人,人生漫漫,往后余生每一天都应该愉悦又灿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