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笔记|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梳理拓展②

 胖胖老师图书馆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发言人   00:00:20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围绕第二单元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做一些梳理。这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之一是阅读新闻传美丽文本,掌握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通讯报道的角度、立场、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文本的价值取向的新闻传媒类文本包括新闻通讯、调访访、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闻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本单元新闻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就属于新闻传媒类文本。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是梳理阅读新闻人物通讯的方法策略。学习了本单元的新闻人物通讯,同学们了解到人物通讯通过真实性和时效性实现价值导向,这些特性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不妨梳理第四课三篇文章的出处,先了解这些作品与受众的关系。

发言人   00:02:02

喜看倒数千重浪,发表于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远在于1977年12月24日北京日报。探界者中阳选自时代楷模2018中阳。

发言人   00:02:32

科技日报、北京晚报分别是哪种类型的报纸?时代楷模是本怎样的书?他们的主要阅读群体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联系新闻发生的时间点,2001年、1977年、2018年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这些都是我们阅读新闻作品时不能回避的关键信息。

发言人   00:03:09

2001年2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次大会重在激励我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学家努力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200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刊发了国务院关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农业问题与农民收入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受人关注,粮食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对袁隆平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的宣传和报道就会显得非常有必要。

发言人   00:04:12

科技日报是富有鲜明科技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党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是广大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务平台,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和世界的明亮窗口。所以,本文必然要抓准人物身上的科学贡献与科学品质来写,要向世界展现中国科学家研究过程当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品质。1977年,这是中国结束文革十年动乱后的第一年。在整个社会百废待兴、人心回暖的时刻,更需要弘扬务实求本、安于岗位、乐于奉献的精神,这就是时代精神的写照。1977年8月,张秉贵在他所做的为革命站柜台一书中手提一团火精神。

发言人   00:05:35

北京日报是首都地区日报类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者群体以北京市民为主。作为一份主要报道民生民情的报纸,则要选取人们身边的人物,体现其平凡性之中的不凡之处。2018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全社会宣传发布钟扬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3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视频做中央那样的播种者。2018年4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初心与梦想,号召全社会向中央学习时代楷模,2018中央是学习出版社,秉持专注传播先进文化、致力弘扬主流价值的核心理念,出版的关于先进典型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干部理论读物,只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发言人   00:07:15

为了树立起作为楷模的跨领域、全方位的才能,所以本文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对中阳加以描述。这些作品的推出都紧跟时事,及时有效。不仅如此,梳理新中国成立七十几年来劳模内涵的演变,不难发现,提到劳模这个词,首先会想到敬业爱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张秉贵就是这样的传统劳模形象。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袁隆平这样的劳模,他有着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情怀,以科技赋能,为国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而中央青藏高原生物学研究创新工作室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劳务模创新工作室。这几年涌现了更多富有科技含量的劳动者成为劳模。劳模内涵的创新其实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通讯的时效性恰恰体现在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由此可见,新闻传媒作品的选材必然与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时代的导向性。

发言人   00:09:09

那么,新闻人物通讯是怎样实现其独特的新闻价值的?让我们来梳理三篇人物通讯的构思,探究这类作品是怎样通过独到的表达来实现人物通讯的导向性的。首先比较阅读三篇人物通讯的开头部分,你发现他们对人物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开头用生动的故事,通过顾客的议论引出张秉贵人物简介,他就是劳动模范张秉贵。探界者朱阳通过不起眼的呢然却被发现的小故事,引出中央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的诸多身份。比较特殊的是,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开头直接展现了正月里袁老挽起裤腿走下稻田的画面,并没有对人物的身份进行常规的简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张秉贵的一团火,服务精神温暖了顾客的心。通过顾客之口介绍人物,既呼应了标题,又揭示了人物精神品质,同时生动形象鲜明突出贴合北京日报的读者定位。

发言人   00:11:10

探界者中阳发表于中阳身后。这样的开头,不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高度概括评价了周扬的一生,揭示了这篇通讯题目中的探界者的内涵,还用抒情的笔调引导读者读物思人,去了解中阳辉煌的人生历程,很有艺术性与感染力。而袁隆平教授已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通讯的副标题也清晰的呈现了人物的最新身份,头显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就这样朴素而日常的走下稻田,身负圣誉却淡泊名利,极高明而道中庸,给读者带来强大的震撼力。

发言人   00:12:21

我们再来比较三篇人物通讯的写作顺序,探究其谋篇布局的理由。喜看到书千重浪。以时间为抓手,凸显袁隆平终身劳动、毕生奉献。采用金字塔式结构,按照其研究超级稻的时间顺序一一写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以顾客为抓手,凸显张秉贵劳动中恪守职业道德。平面展开多个事件,其内在逻辑正是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温暖助人心的同时,社会风气的渐趋温和。探界者周阳以身份为抓手,凸显中阳在各岗位劳动甘为人妻,采用漏斗式结构,一方面提取人物的重要事件重点叙述,另一方面也按照时间轴安排写作的内容。优秀的新闻人物通讯正是在构思上充分关注了读者定位与人物身份,从而实现其导向性。那么,人物通讯的真实性又是怎样实现的呢?这里呈现的是百度百科罪人物公众号推文90岁袁隆平,你们吃饱了,我也变老了这几个语段。

发言人   00:14:29

他们与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部分,都是关于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前后的表达。他们都写了袁隆平上个世纪70年代在水稻研究上的成就。

发言人   00:15:13

然而,这三部分文字中呈现的袁隆平的形象、精神、品质是不一致的,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感受也不相同。

发言人   00:15:32

不同于百度百科的单一平面,课文中杰出优秀的袁隆平呈现出许多精神品质,不迷信权威,坚持热爱专注,可以说,新闻人物通讯里的人物是更有灵魂的。也不同于公众号文章的散文,是主观课文中不畏困难、艰辛探索的,袁隆平是扎实在艰辛而漫长的实践之路上不断突破进取的。可以说,新闻通讯里的人物是更真实的。

发言人   00:16:21

阅读感受不同,是因为文字表达的不同,百度百科的技术平面线性重在陈述事实。公众号文章的继续点散多元,重在抒发情感。课文选段围绕人物精神品质选择典型事件,同时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记录人物的具体思想和行为,反映人物精神。比如在写他对权威态度时,百度百科的叙述很客观,用事件结果来表现人物精神。公众号文章的叙述情感充沛,用形象画面来表现人物精神。课文的语言中加入作者的评论,运用议论性语言,如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勇敢点名袁隆平在此事件中表现的精神品质,不迷信权威,同时表达自己的肯定与敬佩之情。在课文中,作者还推测袁隆平的心理活动,如短语他、袁隆平,坚信这些使人物形象如在眼前,也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人物的品质和价值。

发言人   00:18:21

跨媒介比较了三段文字就同一内容在选材、表达上的异同,不难发现,除了细节的把握,新闻人物通讯还通过生动有度的语言实现其真实性。好新闻要显示出一定的价值立场,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作品更需要强调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梳理公众号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相关推文,我们发现这些假新闻的本质进入后真相时代以来,新闻真实常常让位于利益诉求,部分媒体从业者利用公共关切生产违背新闻真实性、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新闻。面对当代社会丰富多元的信息,选择可信度高的信息,通过全面的观察,经过完整的思考过程,做出合理的判断,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给出理性的表达,这是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与思维品质,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发言人   00:20:04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梳理阅读新闻人物通讯的方法策略,借助新闻发表的时间,联系社会背景媒介的目标受众,初步把握新闻作品的导向性、时效性、针对性。细读标题开头,梳理写作顺序,体味语言与细节,把握新闻作品是怎样实现其真实性、导向性、时效性与针对性。最后,在新媒体时代,强调新闻伦理,培育新闻素养,本就属于我们的使命与担当。最后,布置一下作业,通过本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推想三位作者各自的创作状态,并尝试概括写好一篇人物通讯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归纳一张材料清单。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