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岁就猝死的麻醉医生,警示人们“患者第二”

 席小麻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的江金健医生头天晚上手术结束得很晚,因为第二天又有班,所以他就和往常一样没有回家,而是直接睡在了医院。第二天早上8点15分,等交接班的同事找到他,他已经永远睡着了。

中国麻醉医生全行业的努力降低了病人的麻醉死亡率,付出的代价却是自身猝死率的直线上升。中国麻醉技术已位国际前列,但中国麻醉医生的待遇和地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麻醉医生所得到的待遇和尊重。

麻醉医生的工作都是被动的接受。一个带组的主刀外科医生,这两天累了可以少排点手术,但是麻醉医生是被所有外科医生车轮战,每天的工作量真不是自己能确定的。由于人员的短缺和麻醉业务量的不断扩张,许多麻醉医生感到累了也不能休假。只要地球不爆炸、医院永远不放假!

在杭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27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也因江医生的离世而蒙上沉痛的阴影。参会的麻醉专家为江医生默哀,呼吁爱护宝贵和短缺的麻醉医生。学会的主题是:以人为本,一起强大。学会大力倡导: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和人文麻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副处长马旭东出席会议并指出:麻醉安全不仅仅是患者安全,也包括麻醉人员的安全。我们要关心麻醉医师队伍,要关心麻醉护理队伍,去保障他们的健康发展,去保障他们的执业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服务。

英年早逝的麻醉医生

1、2019年11月1日上海瑞金医院一位麻醉医生在单位猝死,30岁。

2、2018年2月5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一位麻醉医生值班时猝死,30岁。

3、2017年9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年轻的麻醉专业规培医生将麻醉药物推入自己的静脉结束了生命,28岁。

4、2017年8月11日,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麻醉科主任在办公室内被发现突发心脏病死亡,53岁。

5、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规培麻醉医生在连续加班后,在宿舍发生猝死,25岁。

6、2017年3月26日,江苏省江阴市祝塘医院一名麻醉医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离世,毕业仅一年,刚刚报考执业医师,25岁。

7、2017年2月15日,黑龙江省讷河市中医院麻醉医生于家中注射麻醉药品自杀,50岁。

8、2017年1月9日,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28岁。

9、2015年3月3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女医生厉熔英,夜班后在宿舍内被发现昏迷,终因抢救无效死亡,26岁。

10、2014年11月09日,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张德清主治医师,夜班后在家被发现昏迷,因脑梗抢救无效死亡,36岁。

11、2014年10月24日,阜外医院麻醉科医生昌克勤医生,在手术室工作期间突发昏迷,经过数日抢救后无效死亡,42岁。

12、2014年6月2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外麻醉医生吴伟平主任猝死,40岁。

13、2014年4月3日,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王存环医生,于3月30日上午工作中突发脑出血,在重症ICU抢救4天后终因医治无效死亡,42岁。

14、2014年3月27日,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麻醉科王珂猝死, 47岁。

15、2014年3月19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李峰副主任医师经过一夜手术后,次日凌晨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38岁。

16、2014年3月3日,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麻醉科麻醉医生岳琦在家猝死,虽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34岁。

17、2014年1月18日,安徽阜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吴辉下夜班后在家猝死,32岁。

18、2013年9月20日,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桂平医生带病上班时突发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挽回生命,32岁。

19、2013年7月5日, 贵州三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一名医生干了11台手术后猝死。

20、2013年7月4日,上海长海医院海宁分院的麻醉医生姚谨涵,夜间猝死在值班室,29岁。

还有一些尚没有报道的猝死麻醉医生和心跳骤停后被挽救回来的麻醉医生。

麻醉战友的牺牲给大家带来伤感,同时大家也在担忧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自己吗?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坚守的高负荷、高风险的麻醉工作厌倦了吗?没时间陪家人值得吗

这些年轻麻醉医生的猝死和自杀现象,能否引起社会的关注?能否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

此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期间,麻醉学会领导推荐阅读《患者第二》这本书,患者与员工之间并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是先后顺序问题,提高员工敬业度与以患者为中心并不冲突,读后感触良多:

“患者第二”与“以患者为中心”并不冲突!

让患者对医院满意的关键转折点在哪?--医院的员工!

“提高员工敬业度”才是第一要务!

员工满意,才能患者满意,才能财务成功。

当飞机遇到意外的时候,每个乘客首先自己带上氧气罩,然后再去照顾身边的家人。同理,医务人员自己若在受苦之中、没有敬业精神,又怎么能很好地帮助患者呢?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患者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让一群敬业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医务人员去服务患者,是让患者满意和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最佳手段。

敬业度的培养是逐渐的,需要用一些具有目的性、持续性的鼓励与灵活的方法才能达成。在每天的紧张工作中,医务人员抱着仅仅从事一份工作的心态,与抱着热爱这份工作的心态,所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医院和科室的组织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士气和敬业度,促进员工的健康成长。管理者应重视组织的宗旨、愿景、价值观的重要性,寻找乐趣、创造欢乐、展示对员工的真正关心,将推动员工的敬业度,并使员工在工作中拥有快乐的心态。

当然组织中也有悲观之人、失落之人、古怪之人,这些是比平庸之人更糟糕的存在。这些人会对整个工作场所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毁掉团队文化。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过得并不开心,不认同敬业度,也不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领导者要想办法减少不应敬业员工的影响,就要把时间花在敬业的员工上,创建组织文化,使敬业员工明显多于不敬业的员工,当这个比例达到5:1时,不敬业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负面影响会很快消除。

领导者要做目标型的领导。领导他人并不仅仅是发号施令,更要找到方法激励员工,让他们带着目标与意义去行动,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在让某些事变得不同。给下属更多授权,完全让其自己来决定哪些是有利于组织的事,激励他们从事发挥创造力的工作。

有的医院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一切从财务开始,一切以财务结束。其实如果医务人员快乐,将会获得更多的患者,医院的利润会得到增长,投资到员工身上的钱也将获得回报。

领导者为改善医患关系就要做到:员工第一、患者第二、财务第三。

员工为实现自身价值就要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自然会关心患者、奉献自己、以患者为中心!

“关心”意味着爱、仁慈与同情。你关心我,我关心你,这是一种投桃报李的行为。愿社会各界、医院领导多关心麻醉医生的成长,愿麻醉医生改善自己的心态和体魄,更好地为人民健康谋福。

♥ 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爱岗敬业、不幸早逝的麻醉医生--江金健医生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  席宏 麻醉副主任医师 《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组成员  CSA教育与人才培养学组委员  

专注于舒适医疗麻醉和医学科普宣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