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渐深

 心然的原香 2023-10-10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秋风慢慢在紧,秋天慢慢在凉。

大自然的四季,对应着人生的四季。春天是孩童,夏天是青年,秋天是壮年,冬天是老年。我还不承认自己老,我说我还是壮年。

眼下是秋天,正对应着壮年。

大自然的秋天,有色彩之美,有果实之美,有萧瑟之美。我不禁问自己,我处在这个季节的生命,呈现的是什么之美。

太阳每天升起,却每一天都不一样。今早,我就感觉到了异样。并没有抬头看天,就觉得它照在房间,照在植物,照在橘子身上的光亮,和往日不同。并没有细细体悟,只是在不经意间觉察到比以往清透、静谧。

我晾了衣物,做了卫生,整理柜子时,看见装冰糖的玻璃糖罐是空的。突发奇想的,在里面装了零食后,摆进了书房。这个主动,其实不是突发奇想。小时候,婆婆准备炒米麻糖之类的年货,就是放在坛子里。坛子里装食物,对于我,成了念想。

看铜钱草里水干了,连忙添。添水的那一瞬,感到一种怅然涌上心头。我无比珍惜时间,却在浪费时间。也或者说,面对宝贵的时间,却不知如何是好。

我对自己说,时光这么好,应该去读书。到了书房,却又觉得,时光这么好,应该出去转转。当时不知道,后来才想明白,是今天的日色吸引,让我非出去走走不可。

我种了辣椒和茄子,豆角和黄瓜,还有西红柿。周围杂草丛生,稍不注意,就侵袭了菜园。开始,我还经常拔草。后来一忙,就顾不上了。三天去看一次,草好深,并赶紧蹲下来拔。五天去看一次,草更深更密,不好拔了。慢慢的,草齐腰深,和蔬菜比着长,我就干脆不拔了。去摘蔬菜,要穿长雨靴。

每次一进去,就想起陶渊明的“草盛豆苗稀”。想起儿时,婆婆打理的菜园,和我现在,不能比。想起这些,就很惭愧。种菜,是技术活,要耐心,要勤奋。

收获了几条黄瓜,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是苦的。豆角不多,炒了两盘。倒是辣椒涨势良好,半人高,结了很多。西红柿,没有好竹竿搭架子支撑,倒了,果实触到地面,又不透风,烂了好些。还算幸运,吃到了几个自然红的西红柿。

秋已经深了,那块地上,还长着辣椒和茄子。茄子修剪过,留着吃再生茄。前天摘了三个,口感肉坨,比夏天的茄子好吃。

从菜地旁边过,我想起来,雨过天晴,应该去把地翻出来,准备种菜薹和大蒜。但出去转转的心理占了上风。倒不是懒惰,而是已经做了出去走走的准备,就不打算改变。我对自己说,明天起早床翻地。

在小区里的时候,我看着地上走,逗着橘子走,只一转弯进入野地时,猛地抬头,就被天色吸引住了。是雨过天晴的天青色,是棉花糖一般的云团团。什么是干净,什么是纯粹,在此刻,有最好的彰显。为什么我们喜欢干净的人,纯粹的人,看这天色,就得到了解释。

美的面前,人是很孤独的。想找个人诉说,分享。发给朋友看,他说,关键是有发现美的眼光。确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美的面前,非常容易怠慢,因为美不能给我们实际的好处。其实不一定。看不见美,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给美感留下位置。美,是有实际好处的。就像此刻,我就感觉自己在吃最好的食物,享受最贵的事物。

我们吃好吃的,穿好穿的,玩好玩的,是为了愉快,有幸福感。欣赏美,也是愉快,也有幸福感。而后者,还更深沉。而且,它不需要钱,只需要打开自己。

一位老妇人正在往野地的深处走,里面有她开垦的菜园。她的背影在这种难得的天色映衬下,有非凡之美。赶紧拿出手机,想照一张她走向深处的照片。等比对好,却看不见她了。

湖边的树林隐藏着一片杉树林。以前我也没有发现,是前年冬天看见一位男士蹲在那里摄影,我才知道。眼下是秋天,杉树还是绿的,进口茅林草深,围得很严实。

想看看里面是否有蘑菇,我牵着橘子往里走。感觉又是一个世界,里面特别安静。这种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幽深、深静。里面特别干净。这种净,不是没有杂物。而是纯粹、空旷。

里面有很大的声音,是白鹭鸟。我们进去时,它们受惊了,嘎嘎嘎地叫。并没有飞远,在树顶上窜来窜去。很多只,感觉是一个个家庭,一对对情侣在树林里安家落户。

李清照的惊起一滩鸥鹭。这里是,惊飞一树白鹭。我要赶紧离开,橘子却不想走。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想追鸟玩。我也觉得应该多玩一会,这种氛围是人群里没有的。但又觉得应该走,白鹭很惊慌,我也只是站着。

再看天,蓦地想起儿时的一条蓝纱巾。妈妈去中州农场走亲戚,给我买了一条纱巾,一元钱。第二天,我围着纱巾出去玩,回来后,纱巾就没有了。

我如何懊恼如何心痛又如何被责骂,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我记得它的颜色,就是眼前这种天色。我记得它买自哪里,多少钱、这些记得里,其实就包含着懊恼和心痛的程度。

眷念这种颜色,后来还为自己做了一条这种蓝色的连衣裙。那连衣裙的料子,连衣裙的款式,穿着这条连衣裙的样子,我都记得很清楚。这里面,也有关于那条蓝纱巾的过往。

前天来看过这片格桑花,今天再看,不一样。天色,把所有的东西都照变了。走在这天色之下,我也会不一样。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样。

美,好短暂。我赞叹的间隙,遗憾的间隙,它就一点点在变化。等我再仰头看,那种天色没有了。天际归于了平淡。它的美或许没变,但我的感觉变了。有这种比较之心,是我不能控制的。

好几个大姐,也过来看花。其中一位,手里拿着樱花,她说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季节还有樱花开放。其实这种逆时间开花的现象很多。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节奏。在大家都开的时候,有一些花没有开,它需要时间,但总会开的。

这种现象,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各方面都很顺利。有些孩子,很费力,很伤神。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着急,给孩子时间,他其实也可以成长得很好。相比于生命的长度,晚一点,慢一点,其实没关系。

回去的路上,一辆电动车开过来,后座的老阿姨对着我笑。我一愣,再才想起来,是小虎的奶奶。小虎是一条秋田犬,高大英俊,虎虎生威。每次牵着橘子往他们家门前过,小虎都要叫唤。

不久后,小虎就被送人了。没送多远,就在小区另一户人家。那户人家里,本来就有两条犬。我牵着橘子从那户人家门前过时,小虎变了,它不再叫唤,而是趴着,看着门外。无端觉得,它在等着原来的家人去接它。

再后来,没有见到小虎了。听说,是那户人家的亲戚喜欢小虎,寄住一段时间后,把它接走了。我同情小虎,觉得它被送来送去,好苦。我一发感叹,就马上想起,人也一样,有颠沛流离。当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成为一体,同情就升华成了慈悲。

我问小虎奶奶,为什么不要小虎?小虎奶奶无奈地说,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有时间遛狗,但她拉不动小虎了。

准备是明早翻地,等不及。傍晚,拿了铁锹去干活。翻的很浅,但也算了翻了一遍。再泼上沤好的肥。静置几天后种上大蒜、菜薹和菠菜。我告诫自己,这一季菜,多用点功,争取有个好收成。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