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记》:2024诗画日历,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

 在山清泉水 2023-10-10 发布于湖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虎年已接近尾声,龙年款款而来。

西方人只知春、夏、秋、冬,而中华民族则在二十四节气中知晓物候转移,体会世间冷暖。

先民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五天称为微,十五天称为著,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是古人立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参照。

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的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是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知;是中国人实证的“存在与时间”。

在唐诗宋词里,二十四节气的文辞读起来,也沁人心脾,愉悦心灵:

岑参:“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杜牧随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白居易接龙:“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贾岛说:“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杜甫感叹:“正翮抟风超紫寒,立冬几夜宿阳台。”

元稹道:“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

随着岁月,一页一页地翻过这本诗画日历,品诗赏画,也留下你在龙年(2024年)的足迹。隔着时空与文人雅士沟通,温润醇厚。

寒食节,赏明朝仇英《清明上河图》,假想着自己在明代的苏州城里一日游,感受它的繁华。

小暑,念着庞铸的诗句:“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赏着元代王蒙的《夏日山居图》,诗情画意,可谓心静自然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吟唱着诗经,赏着清代吴昌硕的《仙源桃花图》,在时间的滴答声中,如文人墨客般,如曾经的农民一样,去体悟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生生不息。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2024——龙年,愿大家健康平安、快乐顺遂、虎跃龙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