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唐长青《青山绿水谱红歌》(专辑)总1646期2023年276期②

 新京都文艺 2023-10-10 发布于江西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青山绿水谱红歌
(专辑)
作者:唐长青

(一)看:红军辛苦走过这里;做: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这片被红军鲜血染红的土地
作者:唐长青

天城镇地处遵义市湄潭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2公里。东邻凤冈县进化,西靠联合,南连兴隆,北交永兴三镇。湄进线和永隆线纵横通过此地,全镇总面积70.6平方公里,17877人。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红军长征留下诸多的革命遗址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它是湄潭红色革命老区的重头戏。天城,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血流凉风洞,惊恐上厂沟,血染青草窝,悲凉血腥的方龙山寺庙,猫田沟的红色革命故事都相继这里发生。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有1935年的红色记忆,有1949年洒下热血的光辉历史,在他们无数革命英雄血染的地方,天城小镇这片红土地让人骄傲,到处是红色。这里充满着神秘,充满着阳光,充满着希望!



(1)红军悄然到,精神留人间

据当地98岁的老人娄成章讲述,红九军团到达天城,开展创建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活动时,第一次被杀害的红军是4个侦查兵,他们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先遣部队,以唱猴戏为掩护,负责沿途敌情的侦察,以便于部队前进,在天城唱猴戏时,为打听敌人的情况不幸被敌人抓住把柄,于1934年5月被地方土匪安某某等人骗到他家去,对这4位红军战士严刑拷打,使用灌辣椒水、用荨麻抽打等等不堪忍受的方法,逼他们说出他们的任务及最重要的红军情报,但这几名战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没有留给敌人有用的话语。于是,敌人恼羞成怒,伪乡长就下令把这几个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押到青草窝杀害,并把他们的尸体扔进了深不见底的溶洞里。

第二天清早,被贫苦善良的农民钱清福、钱二哥两人悄悄把烈士的遗体安葬了(合葬一个坟墓)。后来当地人民为表达对4位烈士的怀念之情,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去给烈士们亮灯挂青,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城镇人民政府才将4位烈士之墓迁到了天城镇所在地的革命烈士墓(老红军墓)!



(2)天城闻桂香,血染大地情

1934年12月,红军大部队浩浩荡荡驻进了湄潭县城,以第九军团首长罗炳辉为司令的司令部设在了天主堂,主要是确保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发展湄潭的工农运动暨巩固革命政权。据《湄潭县党史》记载,1935年1月14日,红九军团从湄潭、永兴两地的红军抽调共200多人,在水涯子(湄潭县兴隆镇水涯子)汇合,然后经湄潭凤冈交界处的杉树坳、十里溪、高院墙、张家大土、三教寺来到琊川,建立了“偏刀水苏维埃”政权。1月15日,红军接到命令,离开琊川返回湄潭。“(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经锡落坪(今湄潭县天城镇星联村)、龙潜乡(今湄潭县永兴镇德隆村)抄包回永兴;一路经杉树坳、鱼龙山、马鞍山绕回湄潭。”《凤冈县党史》记载:(红军)分两路撤离偏刀水,一路经锡落坪、龙潜乡回永兴;一路走到湄潭、凤冈交界的杉树坳,再走鱼龙山、马鞍山回到湄潭。天城鱼龙山,是凤冈县与湄潭县的交界山,位于杉树坳东北侧十余里,连绵不断的山岭将杉树坳与鱼龙山相连,古老的小路在山岗山岭中穿梭,鱼龙山北坡下便是湄潭县天城镇星联村(锡落坪)辖区,在鱼龙山西北约十里就是马鞍山。红军从琊川撤离回湄潭县城的路线是在杉树坳向东北鱼龙山,再转向西北到马鞍山绕回湄潭。

从杉树坳到鱼龙山的路都在山岭上盘延,所以红军在走到杉树坳山脚的十里溪时,由杉树坳到鱼龙山,在路过天城时就留下了九个(约一班)红军战士负责筹集粮食等军用物资。他们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买卖公平、说话和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边帮助穷人宣传革命道理,一边筹集物资。国民党反动派听见惊恐万状,于是,他们就大肆宣传,说什么共产党共产共妻,长的是红头发、还吃人等等言论,使那些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老百姓都被吓得躲进了深山老林,土豪劣绅更是逃到了很远的地方。因为采购物资非常困难,就耽误了返回大部队的时间,那时,因战斗的需要,驻湄潭的大部队已开拔了,敌人见大部队一走,各地反动武装也纷纷赶了回来。我们这几位红军战士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急忙快速向湄潭方向前进,去追赶大部队。在他们行进到小溪金赞垭时,反动武装团团包围了他们,他们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敌人抓住,关在文昌宫(现蚕桑站)里严刑拷打,战士们想了很多种逃生的方法,都因敌人看守太严而没有成功,敌人因得不到关于红军的任何情报,就决定杀害这7位红军战士。

时值年关,那天北风呼啸,阴雨霏霏,黑暗笼罩着天城,使整个天城街变得死一般的沉寂、凄凉。从文昌宫出来,红军战士们昂首挺胸、面带笑容,他们深知此去的结果,却还是和蔼地与站在街道两旁默默送行的人们告别,毅然地踏上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路。风呼呼地刮着,像是在为红军战士送行,雨细细地下着,像是在为红军战士的壮举落泪,树垂着头,轻轻地摇摆着,像是在向红军战士致敬、默哀。在敌人残暴地追打下,战士们踩着泥泞的小路,相互鼓励着、依偎着,艰难地行进,他们还利用当地人听不懂的湖南话(这7位全是湖南人)商量着与敌人斗争的方法。在经过一个叫缸洞的一条小路时,勇士们趁一个押送他们的土匪头目与另一个土匪接火吃烟的机会,一起闯过去把这两个家伙撞到了几米高的路坎下,痛得这两个家伙喊爹叫娘,战士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一个个开怀大笑,这一下敌人更凶残了,几十个土匪一哄而上,几个甚至十几个抓一个连拖带打地把这些勇士押到了一个叫猫田沟的地方。在刑场上,敌人脱掉红军的衣服,用山坡上的葛藤捆紧他们,他们仰望青山、面对死亡、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反动武装的封锁,我们这7位红军战士的籍贯和姓名都没能留下来。但战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天城这片土地,他们以红军这个名字载入史册,留芳百世。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天城这块大地才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3)青山绿水谱红歌,血泪斑斑思圣贤

1935年1月5日,红军长征右路军一、九军团由余庆方向推进攻取湄潭,九军团留驻湄潭县城和牛场一线,以保卫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召开。军团司令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后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二十二师(辖六四、六五、六六三个团)师长周子昆、师政委黄开湘,住在县城天主堂,这一时期到过湄潭的还有聂荣臻元帅和杨德志将军。1月7日,红军在县府衙门口召开2000多人群众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湄潭抗捐委员会”。全县相继成立了12个抗捐委员会分会,在红军的组织领导下,打土豪、分财产、办青工干部培训班,工农革命如火如荼。正当革命深入发展的时候,红军为了战略转移,执行新的任务(以向赤水前进为目的,19日,在湄潭驻扎了14天的红九军团离开湄潭,经官堰,翻五里坡往绥阳郑场方向前进。红军走后,留下红九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王友发为政委、周凤山为队长、陈南忠为特派员组建“黔北游击队”。王友发领导游击队在遵、湄、绥一带活动。1月7日,红九军团进驻湄潭县城后,立即派干部伍保善和一个姓杨的同志,带领部分红军进驻离县城四十里的永兴镇,发动群众成立抗捐委员会永兴分会,并组织了抗捐军。

有一天,8名红军从永兴到天城去开展工作,在路上寒冷的北风裹着大雪,铺天盖地地向人们砸来,缺衣少食,有时倒在雪地上爬起来,靠着顽强的毅力前行,有时雪水使本已滞水泥泞的路彻底成了稀泥使之寸步难行,但最终他们走到天城德荣村白果寨凉风洞时,据当地85岁的袁平安和87岁的袁平芳两位老人口述,被埋藏在天城德荣村白果寨凉风洞的反动派们逮捕,后国民政府东二区田孔皆区长派团防队杀害。一块大洋杀一个,(何银州他们杀了也没有拿到一块大洋)后来土匪强迫当地屠夫何银州、娄洪清和庞木匠杀了8个红军,手砍软了砍到最后一个看到非常年轻,就在他的脖子上连续砍了几马刀,掀下洞去,这些土匪就在洞出口的寨子一户农民家院坝烧火取暖。过了1个小时左右,这名红军战士从洞口爬出来,在一个小沟边浇水洗伤口上的鲜血,突然被烤火的有一个土匪发现,大家又去把这个红军押到下面的方龙山寺庙里,五花大绑绑在一根柱头上,敌人用宽背薄刃的马刀残酷杀害致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天城这块肥沃的土地。



(4)可爱红军大雅可泣,追思血染地的业绩

   1949年解放后,我们天城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为了肃清反动势力和国民党残余武装,天城也驻进了一批解放军。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政权。土地改革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国民党反动派残渣余孽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曾组织土匪几次进攻天城,都被英勇善战的解放军打败了。敌人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方法。1950年1月的一天,他们利用一个革命意志薄弱的姓夏的民兵来诱骗当时的解放军指导员汤学敏,说请到他家去过年,由于是自己人,汤指导员就相信了他,便和乡干部谭发育(永兴德隆鸭水人)一起到他家去,刚走进大门,就被埋伏在他家门背后的几十个土匪抓住了。土匪把他们两个押到上厂沟,还有现在健在的刘长征(现龄83岁,住天城村小溪,曾在湄潭县农业局工作),刘长征当时是学生进步青年(儿童团团员),在经过一条小河沟时突然一位姓刘的开枪把这两位同志杀害了,还用石头把他们的尸体压在河沟里,后来我们的大部队赶来后才把他们运回来。

在马道子陵墓里的墓碑右侧小字记述:“汤学敏同志是江西省广丰人,于一九四九年西南进军在天锡乡工作,于一九四九年腊月三十日土匪攻打天锡乡政府时牺牲于上厂沟”,墓碑左侧小字为:“一九五二年三月一日永兴一区天锡乡人民政府立”。墓碑上的“革命烈士”之下,正中镌刻“汤学明同志烈士之墓”九个字,每个字都凹得较深。“汤学敏”三字的左侧,镌刻的“谭发育”三个字,明显不是和“汤学敏同志烈士之墓”九个字同一年代刻下的。被土匪抓走并枪杀的谭发育,冰冷的碑刻,记下了浓烈厚重的历史,原来谭发育在新政权里是乡的一位干部去办事——参加革命工作——被土匪抓走并枪杀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同志之列。即便是献身了,自然也不能和从江西来到贵州湄潭干革命的汤学敏同等对待。几十年之后,当初参加天城乡政府工作的本地农民干部谭发育,终于才和汤学敏一样,是“革命烈士”了。谭发育同志,安息吧!这些被报复杀害的革命同志的鲜血染红了天城这块热土,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



(5)红色血地心地宽,跃马扬鞭步征程

红军走后,曾经给红军带过路的和拿过粮食的当地一名叫王裁户的人(没有查到原名),在一个寒冷交加的夜晚,当地国民党反动派把他用葛藤五花大绑帮到德荣村八木窝山顶残酷杀害,他们非常可恶,还将王裁户的尸体拖到山顶的一个硝洞边推进去,当地老百姓对反动派们恨之入骨。

解放后,乡政府还派人到硝洞里去找,没有找到尸骨,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为追寻英雄足迹,牢记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这些先烈的血的火种留在天城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6)弘扬红军精神走新长征之路,以先烈为榜样创建美好家园

当时在天城周围毗邻的湄潭协育、鱼泉、永兴德隆等地,红军大部队离开后有12人走散,他们有些被保长、区长杀害;有些改名换姓留下来,许多地方抗捐委员会成员、给红军带过路的人也相继被杀害。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失散的红军,自称姓罗,人称小罗,走到天城十字街上朱文光(69岁逝世)家,找水喝,朱文光看他老实,衣衫褴褛,此时饥寒交迫,就让他在家吃了饭,晚上睡后面的牛圈楼上,睡了近7天,朱文光就介绍这名小罗去帮他家幺叔朱云清(1959年70岁逝世)家,朱云清家住天城村长征组小地名罗锅栏,当时的成分是小量土地出租(比富农矮但比中农高一点),帮了10年左右。朱文光就叫帮工小罗(30多岁)干脆抱养给朱云清,便于生存下来。后来两父子关系很融洽,因为他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大家一直怀疑他的身份,1958年冬天天城乡政府的干部廖兴泽就去调查,问他是哪里人?东问西问的他才说他是江西人,原名胡尊万,1958年天城乡政府打锣打鼓并放了两元火炮送他到湄潭县政府,再由县政府送他回老家。他回去还给天城村安堂坝王碧光(系天城完小教师,又是朱文光的姑爹)写个一封信,具体内容不知。至今当地群众们还记忆犹新,人们还在怀念他。

追思烈士的丰功伟绩,血染土地的亲情,红土地之启发,创美好社会之远景,天城这块血染的土地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怀念牺牲的革命烈士,把在青草窝、猫田沟牺牲的烈士遗骨拣了起来,集中装在一口大棺材里,安葬在一个叫马道子的地方,今天又搬迁到小溪革命烈士陵园!

现在,我走近天城的红军坟,看到长眠在这里的13位无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发生在这片乐土上的红色故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天城这块神奇的土地,在红军烈士坟前,聆听红色的声音,每一个人心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感悟红色革命精神,弘扬红军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肩上承载的使命。我环视天城河两岸,血染的这块土地将因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而被载入光辉史册。远远近近的黔北民居已在晚霞中冒起炊烟,红色的太阳即将去照耀地球的那一边,在地平线的远处,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无畏的勇士在这块鲜红的土地上策马扬鞭……


(二)我爱我的故乡,明天美丽幸福



湄潭县复兴场镇是个茶窝窝
作者:唐长青 

茶园万亩在复兴,
千家万户种茶多。
採茶姑娘唱茶歌,
复兴是个茶窝窝。
 
政府茶苗拉复兴,
干群昼夜栽满坡。
阿妹茶汤煮在锅,
阿哥种茶回家喝。 

太阳出来照茶坡,
阿妹端茶敬阿哥。
採茶男女好快乐,
丰收喜悦笑呵呵。 

好好学习妹唱歌,
天天向上哥上坡。
不忘初心技术学,
牢记使命才收获。

茶房茶楼摆水果,
茶哥硬把茶妹拖。
茶妹不去边边嗦,
忙去卖茶价格搓。 

几千万把小儿科,
包儿鼓鼓睡啰啰。
群众敲起丰收锣,
书记县长来得多。

全村王李张唐郭,
爸妈有话对妹说。
你嫁哥家茶坡脚,
这个地方好村落。 

满身泥巴裤脚裹,
脱贫攻坚勤工作。
抗疫胜利搞几桌,
哥妹我们结婚啰。 

脱贫致富摆水果,
乡村振兴团圆歌。
妹的家乡在复兴。
哥的家乡在湄潭。 

走进茶园唱山歌,
党的恩情盛山河。
好歌好茶献给党,
幸福就在我心窝!


(三)改善农民的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朝复兴人,一生复兴情
湄潭县复兴场是个好地方
(快板)
作者:唐长青 

甲:打竹板,不要慌,我是大哥我先讲。复兴镇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美姑娘。交通便利好通畅,烟茶酒果米粮仓!

乙:竹板打得淅淅沙,我今来把复兴镇夸。新村栋栋白花花,富学乐美你我他。产业致富领导抓,幸福美满千万家!

丙:打竹板呀我说点,复兴镇深沟变平坦。搬迁房子展光彩,贫困户家多温暖。新修街道把场赶,唱歌跳舞尽情玩!

丁:竹板声,听原因。政府投资金。硬化道路暖人心,绿化美化新农村。条条道路通复兴,文化广场为咱们!

甲乙合:学习雷锋献青春,爱岗敬业奔乾坤。

甲:来到复兴镇心欢畅,这里人们不一样。科学种田多解放,牛羊成群心飞翔。教育医疗有保障,山水田园好风光!

乙:红军打到复兴镇,建好学堂歌颂党。百米大街万年旺,湄江水库放光芒。百家姓呀振兴墙,抗击疫情不赶场!

丙:打竹板呀手中拿,唐书浪他顶呱呱。生产生活帮学生,当好公仆建国家。领导群众建街道,种茶致富乐开花!

丁:茅台村主任刘健康,发财致富他本行。带动村民报党恩,靓丽茅台村已建成。复兴处处赛天庭,人人歌颂传美名!

丙丁合:勤耕苦读路途人,社会和谐万事兴!

甲:打竹板,如唱歌,复兴中学育人多。师生和谐重功课,抗击瘟疫有收获。诗词文化勤工作,立志成才好快乐!

乙:两学一做党支部,修街道又建路。灯笼山水拉进屋,思想文化送服务。精准扶贫养殖户,党的工作人人做!

丙:复兴场幸福粮满仓,油茶磨得遍地香。电灯电话电信网,智能手机电冰箱。机器耕田多产粮,万代幸福美名扬!

丁:复兴镇到处建新房,红砖绿瓦白色墙。群山环抱有学堂,要为家乡育栋梁。家国情怀人变样,万里征途红旗扬!

甲乙合:这里人在把握,精神文明奏凯歌!

甲:打起竹板有话讲,移栽烘烤有厂房。收购价格年年涨,茶叶日子如蜜糖!

乙:打竹板,听我言,复兴镇事实摆在前。发展烤烟和茶种土田,年产万斤卖成钱。牲畜养殖上万元,群众丰收无困难!

丙:当地百姓建砖厂,依山落座亮堂堂。就地取材连山岗,肥料畅销种油粮。七仙女洗澡疯狂,经济发达太富强!

丁:湄江河投资万元,拦河旅游多好玩。对门坡上搞公园,飞架吊桥看游船。复兴美景胜江南,外来游客夸湄潭!

丙丁合:对外有口真难言,复兴镇美景数不完。

甲:戴口罩洗手疫情会,七里坝水库扶贫累。再难再苦不能退,鸟语花香心陶醉。脱贫攻坚精神贵,丰收心血没白费。

乙:土司长官历史长,引进企业新村旁。新建酒厂修围墙,保护傩戏歌飞扬。

丙:防控疫情真辛苦,复兴有个好政府。

丁:他替人民作了主,引领扶贫种梁薯 。

甲:打竹板,有话讲,群众来赶复兴场。

乙:到了复兴快照相,干群出力雄心壮。

丙:领导带头是榜样,致富路上奔小康。

丁:扶贫号角也吹响,复兴镇前景很辉煌。

甲乙:干群齐心示范场,全镇人民斗志昂。

丙丁:群众生活更富强,谱写茶乡乐篇章。

四合:复兴人,奋发强,乡村越来越小康!党指引,定方向,复兴越变越富强!

抗疫情,干群忙,乡村振兴像太阳!

搞扶贫,高大上,美好日子万年长! 



(四)阳光心态,绽放青春

        

《一筐茶叶心向党》
(戏曲天地)
献给复兴镇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者
作者:唐长青


人物:镇司法官   张老大爷

老大娘    幸福夫妇    一女孩(留守儿童)  镇司法所办事人员

道具:桌子一张   椅子二根   水壶一个   茶杯一个    手机一部    茶叶筐一个   公文包一个 口袋一根     拐棍一根    烟斗

一个地点:湄潭县复兴镇茅台组幸福家



旁白:党的二十一大马上召开后,精准扶贫工作更加有思路。在一个春天般温暖的早晨,复兴镇司法所领导下乡搞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在去帮扶的路上,正遇到茅台村一位叫幸福的农民,夫妇二人在广东打工,因生女孩闹离婚,他重男轻女想生男孩和不准女孩读书的思想经常打架,通过司法官调解化解了矛盾,并决定长期帮扶他家。复兴镇政府的领导精准扶贫帮扶一名劳教安置人员----张糊涂,他自办茶园,使家庭走上致富的道路,他自己为了感谢党的深恩,送给司法官的自产的土特产----茶叶,并书写了对联一副以表心意!


幕起:2023年3月1日早晨。

女:(坐在门口,悲伤状),(有点激动,欲哭。)

幸福家两口子刹广因为生女孩闹离婚回家又在打架了。复兴镇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官为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去帮扶劳教安置人员———高糊涂,带着书籍、粮油和衣服来到茅台村,突然听到一阵吵声,看到幸福家两口子正在打架,看见一名坐在板凳上哭泣的女子,司法官走上前去问:你们是为啥子?

司法官:莫激动,有啥子慢慢说。(突然走上来一名小女孩,用水壶到茶递上热茶)来。

正在说时,从屋里走出一位男子,气势汹汹找觉麻杆愤怒地指着女人对司法官说:同志,这是娃儿家妈,我们家没为什么,就,就是想生一个男孩,可他偏不干,所以。下定决心,我要坚决离婚。

女:晓得幸福是闯鬼了吗?又不准女儿读书,自己整天都去搓麻将,日子有啥过方吗?离就离吗?二人又吵起架来。            

司法官:有话慢慢说,我们下乡来是专门替老百姓办事的,也是到张糊涂家去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

只见小女孩害怕地上前说;叔叔,咱们家刚才发生了一场战争,求求你劝劝他们? 

司法官:(满脸惊奇)为啥?

孩子:是他打妈妈。

女:这些女孩命苦,是他不让女孩读书了,怪可怜的。

小女孩:妈妈,我要读书。  

母女俩抱着痛哭。

司法官看在眼里,决心帮扶她家,抚摸着女孩的头说:“小姑娘,你本身是留守儿童,你会好好读书吗?”

小女孩点了点头。

此时只见隔壁邻居张老太太拄着拐杖,看热闹走来了。

司法官见有人来,马上站起来说:老人家,有事吗?

老太太:我家娃儿叫……糊涂,姓张,叫张糊涂。因吸毒被判了两年的刑,现出狱了,通过你们复兴场镇政府的帮扶,他不埋怨我,当时他的母亲我举报他,你们书记因劳教安置帮扶我家,回家后他办了一个茶场,收入可佳啊!还给我交了养老保险,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要感谢共产党。


司法官:喔。我想起来了,你是复兴镇茅台村高糊涂家。

张老太太说;是我家,前个月镇里熊书记和刘健康两位书记还来帮扶过我家。

司法官:喔,现你赡养费没问题咯?那是我们应该办的,不知高糊涂还像原来啷个不?

老太太:不只是赡养费问题哟。正在这时走过来一个老头,说:糊涂家妈,和那个在谈些啥子嘛,人都认不到。

老太太:不要乱说:这是复兴镇的冯法官喽,来搞精准扶贫工作的哟,是好人呀。

老大爷:哦!是正楷的哟?对不起,我有眼不识泰山,是教育我家幸福的那些人是不是哟!

司法官:是呀,大爷,是赡养费问题?那还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

大爷走过来握手!

大爷:是你们把我那儿子教育好了,浪子回头是个宝嘛。

司法官:你的儿子以前不懂法律,现在慢慢懂得就好了噻,哪里还用得着感谢呢?

老太太:过去我的娃儿不争气,是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个政策好呀!不然他还在监狱里减了刑呢?

大爷拉着大娘的手说:“去学了一门种茶的技术,还开了制茶厂,还承包上千亩茶园,收益蛮可观喽,加上上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帮助,他还当了茅台村的合作社公司老总呢?还种了梨子、李子、杨梅、桃子和核桃多得很,并且也养了猪牛,复兴镇政府下一步还要给我们优惠栽大量的茶叶呢。还有新建茶园有补助呢?经济发展好了,赡养费问题不愁了,我啷过不感谢你们呢?”

司法官:哦!叫你儿子去学种植茶的技术,只不过提供一条信息而已,还是在于他自己的努力。是呀,这年头不懂技术就是要吃亏哟。现在好了,学了技术回来,家庭副业搞好了,生活不愁了。外面好多人都来旅游参观,别人都说“到湄潭当农民去。”

司法官:(摸出手机看,有人打电话来。)(左手往下按,示意大家安静。)

喂:我是司法所的,请问你是那一位?(对方答找冯所长)

办事人员:你找冯所长打不通呀?他到茅台村刘支书帮扶去了,乡下信号不好,是可能打不通哟!

电话的那一头,(对方答他是要求处理土地纠纷伤找冯所长的)

办事人员:哦,你就是要求处理土地的李明哟,找不到司法所在哪里?就在复中大道,哦,对、对,继续往前走。

转身对老太太说:老人家,那你现在该享清福啰。

老太太:我还帮儿子看茶树和茶厂哟,并且还有跑推销噻,今年赚了好几十万,到年底恐怕还要赚个万儿八千呢?

司法官:好、好、好,这样一来,既缓和了过去母子相仇的关系,又贡献了余热,两全其美吗?应该应该。

司法官:转头对男女同志说;当前乡村振兴,你们看看,像老人家的儿子那样,去学一门技术,家庭副业搞好了,就没有那么些皮扯了。当前党的政策好,种田不交粮,读书不拿钱,看病有医保,大家都在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喜迎党的二十一大胜利召开。别个那些都到我们湄潭来当农民----种茶,都到我们复兴镇来-----种烤烟。你这男人却成天光打麻将、斗地主,多多生些娃儿搞哪样吗?迷信脑壳,经济发展不起来,是要扯些皮。将来把媳妇打跑了咋办,娃儿成为留守儿童,还要给国家增添负担喽!

女:我那砍脑壳死的男人不听呀?

司法官:你那男人不听可以,何必非要砍脑壳呢?伟人说:“抓革命促生产,”这些事情懒得管,大家必须教育他回心转。何必离婚呢?

如果有困难,我们会给你想办法的,让孩子去读书,让孩子有所前途吗?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吗?

女:只要他不喊我再生孩子,我没得啥子得吗?

小女孩哭了,说:爸爸,真的!

 幸福:点点头,嗯。笑了笑说:我这个当家的,对不起你们母女幸福,是党好,他们这些干部教育了我!

女:要得。

娃儿:妈妈,我有书读了,便去拉他爸爸说:“你让我读书吗?”

幸福:我听了司法官的话后,很惭愧,难道我还不如邻居劳改犯张糊涂,他都能办茶场,我不行吗?我保证从今儿起,再也不提生男孩的事了,改邪归正,不打牌,让孩子好好读书,努力生产,我们要配合复兴镇和村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说着给自己一耳光,我才是真正的糊涂哦!

法官:同志,你要让孩子重返校园读书喔,不能误了他的前途。保护未成年人是法律规定的。更不能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哟!

幸福:好,谢谢!

老太太:走进屋里,把一筐新鲜的茶叶提出来放在司法官的面前说;这是我家的一点小意思,自个儿产的,不花钱请你收下!

司法官:哎,您老人家提一筐茶叶来做啥子吗?

老太太:家里电灯电脑电话,五转一响加雅马哈,公路修在屋门下,茶叶、李子、杨梅、黑桃树上还挂大喇叭,如今时代变化大……复兴镇的烟,复兴镇的茶,复兴镇的酒,复兴镇的工作搞得走,复兴镇有个好政府,他替人民作了主。我们家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哪来的今天幸福生活哟。所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好啊!

大爷从框里拿出一付对联:

两学一做育新人,脱贫振兴谢党恩。

司法官把老太太送的那一筐茶叶送给了在场的人,又把书籍、粮油,衣服拿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唱着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放音乐到结束)

大家一起上并唱,落下帷幕!    




作者简介
唐长青,笔名:半壶水或乐翻天,贵州湄潭人。遵义市历史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谱志文化研究会西南分会会员,贵州省乡村名师,贵州省乡村名师中学语文唐长青工作室主持人,贵州师范学院学科实习指导教师;曾在湄潭县武警中队、遵义医科大学、重庆市铜梁区旧县、攀枝花市仁合县、湖南省临武县等作专题讲座;曾任《中学课程辅导》《时代青年》《速读》杂志编委,《学习导刊》杂志副主编;曾创办校刊《望乡》《培英》《莲艺报》文学社,镇刊《马鞍山》杂志,《大唐春秋》等任社长兼主编;主持县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湄潭茶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与实验》省级课题《贵州湄潭傩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与实验》;编撰校本教材《快乐作文》《学习语文》《我们带着诗歌去旅游》;撰歌词《天城赞歌》《茶乡》《我们的家乡》《我们相约贵州》等;出版诗集《龙洞坪》《无悔》;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歌词、戏曲、论文并多次获奖和指导学生获奖;2016年获全球华人国际音乐节词曲创作大赛银奖,2017年获湄潭县师生书法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全国学校美育骨干教师,2019年1月获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2019年11月“华夏杯”书画大赛三等奖,2020年获世界华语童谣童诗大赛优秀奖,2020年7月获《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2020年10月奉天诗刊“喜迎中秋”全国征文赛优秀奖,2020年11月“墨韵中华书画展览”金奖,2021年1月《中国中学生报》师生大赛二等奖,2021年3月获方志西川“疫情防控,四川在行动”征稿比赛二、三等奖,2021年5月奉天诗刊现代诗优秀奖。作于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贵阳南明河畔!

(图文供稿唐长青

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找到了共同爱好者而相得益彰!待如今,有风景则相携而赏,有心意则相印而通!高山流水遇知音,情趣相投,雅俗共赏,有文朋诗友一齐在《新京都文艺》欢聚,不亦悦乎?临沧海则思其深,看高山则望其远,立大地则叹其广,秀林于森,润田于心,悠然于心境,收获之快乐!花儿在阳光下绽放,鸟儿在蓝天上飞翔,文学爱好者在这儿展示才华!每一天的清风丽日 ,每一天的欢歌笑语,每一天的吟诗赏文,日子就是这般充实着的。从此,有您有我有大家在这儿赏心悦目,皆因之文艺欣赏与交流:风雅荟萃,博采众长!才情涌好诗,才华写美文,远与近宜相邻,古与今本贯通,而新时代则出新佳作!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京都文艺》与文艺爱好者相约在每一天携手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