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园林绿化苗木衰弱原因及复壮措施

 老张聊园林 2023-10-10 发布于河南

浅谈园林绿化苗木衰弱原因及复壮措施

在日常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苗木长势减弱、花不繁、叶不茂、色不正等呈现仅维持生存状况,那这些症状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复壮的意义

出现衰弱苗木后通常的做法、理解就是,只要树不死或者死一棵换一棵就行了呗,那还省事,那么为什么要做复壮呢?复壮的意义何在?

首先,园林绿化中苗木是主角的存在,苗木衰弱对整个景观效果如洁白玉石上的小斑点,影响较大。

其二,做苗木更换,与复壮衰弱苗木相比,从成本管理还是景观效果恢复的维度,后者更具有优势。

其三,通过复壮,可有效增强苗木的抗病虫害、抗旱、抗寒及抗逆能力,保证苗木长势旺盛,来确保整体景观的一致性。

其四,对于某些衰弱的苗木如古树名木,即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同时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二、苗木衰弱的原因

理解了复壮的意义,接下来要针对不同树种,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不同土壤下出现的衰弱问题要分析其衰弱原因,了解其发生原理。园林绿化苗木衰弱的原因有多种且较为复杂,主要有:种植工程不规范、养护管理不当、环境因素及受树体自身因素影响等。

三、复壮措施

在结合现场对苗木衰弱原因予以分析后,要依据结果对苗木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复壮、保护措施。

(一)种植端来解决入口问题:

1. 设计,要以项目区域气候、土壤特点等为基础,结合苗木习性、适应性等特性选择品种,杜绝“新、特、奇”;

2. 进场验收

采购端要坚持“选近不选远”的采购原则,如,有些企业为了价格,项目在郑州却从福建采购苗木,理由是价格便宜,但是苗木适应性差,三五年都恢复不了树势,甚至于死亡。

成本部门结合采购做好各苗木采购地的综合成本的核算,为公司选定采购地提供有效支撑。

严把苗木进场验收,杜绝弱树、病树及造假树等进场,影响后期整体效果和成本;要建立完善的苗木进场验收制度和标准来杜绝问题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31009133730微信图片_20231009133722微信图片_20231009133713

(进场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3. 栽植:依据行业标准结合区域性特点等规范苗木栽植管理程序,从源头减少弱树的产生。

(栽植中常出现的问题)

(二)复壮措施

在养护过程中根据苗木自身特点结合外部环境因素制定具体复壮措施和方法。

1. 环境因素

① 土壤,在浇水后、雨后及利用除草等,开展中耕来逐步改良土壤,以促进苗木根系有效生长,特别是对土质较差的区域,在中耕的基础上可打透气孔、追施有机肥、逐步换土的方式来解决土壤质量差的问题。

② 水分,水涝后要及时采用中耕,打孔透气的方式加速土壤中水气蒸发,尤其是涝害严重时,可待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后根系浇灌杀菌剂以解决苗木根系腐烂所导致的苗木生长势衰弱或死亡。

WPS拼图0

(银杏复壮过程)

2.病虫害

   特别是天牛类的危害,严重时枝干虫道贯通,易风折,甚至整株枯亡,柳树类、国槐、美国红枫、白蜡、红叶李、法桐等根据区域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对此首先要结合天牛的生长规律在3月底-4月初树池内扎孔,使用吡虫啉类杀虫剂灌根,同时向排粪孔内注射50%辛硫磷乳油剂,用泥封堵孔口封杀等措施来捕杀的方式减少虫害,以恢复树势。

3.苗木适应性问题

比如桂花,桂花属于南方外调树种,喜湿润环境、土壤Ph值偏酸性,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夏季温度较高,土壤Ph值偏碱性,趋向于盐碱性土质。对栽植地气候、土壤、水分等适应性较差。

出现症状多为:新叶暗淡无光,颜色偏黄,老叶的叶尖发焦,新叶生长缓慢并且暗淡无光等。针对于此类问题可针对衰弱原因,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技术救治方案主要从解决根系生长问题入手,采取根灌生根剂和磷酸亚铁,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方法来解决。

微信图片_20231010195955

(月季老桩复壮效果)

4. 开花结果类

比如树状红叶石楠,由于开花量大,水肥管理不当,土质较差等原因导致树体表现为“老小树”,树皮老化严重,叶片过小且部分发黄等,树势衰弱以致于死亡。具体做法可参照一下:

①在开花季将花朵全部打掉,检查栽植深度和有无包装物等;②对干枯枝进行修剪,并做伤口处理;③在水圈内扎孔后生根剂灌根及补施有机肥等方式来进行复壮。

微信图片_20231010195920

(树状红叶石楠复壮前后对比)

总的来说绿化苗木衰弱不是单一的因素所造成的,以上所列举的复壮技术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来确保苗木尽快恢复树势。

四、写在最后

绿化养护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管理,管理者要根据苗木品种、环境、气候及适应性等,从各维度分层分类的开展绿化管理工作,要结合园林绿化作业特点建立园林绿化养护作业管理体系,来指导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展,以减少和杜绝衰弱苗木的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