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光线下会使抑郁风险增加30%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0-11 发布于北京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夜间暴露在光线下会扰乱我们的体内时钟,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而白天暴露在光线下则会降低这种风险。这一发现为改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非药物手段。

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光线下会使抑郁风险增加30%
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光线下会使抑郁风险增加30%© 由 cnBeta.COM 提供

我们的体内时钟或昼夜节律通过对环境中光线的变化做出反应来调节警觉和困倦的周期。虽然运动、社交活动和温度等其他线索也会影响昼夜节律,但光线仍然是最强大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昼夜节律紊乱是许多精神疾病的共同特征。因此,光照是导致精神疾病的一个可改变的环境风险因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了进行研究,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了一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研究,研究白天和夜间光照对精神疾病风险的影响。

研究人员从英国生物库中招募了86772名成年参与者,对他们的光照、睡眠、身体活动和精神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查。他们发现,夜间暴露在强光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30%,而白天暴露在强光下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下降了20%。

在自残行为、精神病、躁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当考虑到人口统计因素、体育锻炼、睡眠、轮班工作、生活环境和心脏代谢健康时,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产生潜在的巨大社会影响,"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肖恩-凯恩(Sean Cain)说。"一旦人们了解到他们的光照模式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强大的影响,他们就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优化他们的健康。这就是白天要有明亮的光线,晚上要有黑暗"。

研究人员说,现代生活--尤其是人造光以及手机、电脑和电视屏幕等设备发出的光--混淆了我们的体内时钟,挑战了我们的大脑在白天明亮光线下最佳工作的进化方式。

"今天的人类挑战着这一生物学规律,一天中约有 90% 的时间是在室内的电灯下度过的,与自然光暗周期相比,电灯白天太暗,晚上太亮,"凯恩说。"这让我们的身体感到困惑,使我们感到不适。"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晚上避光,白天寻光,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药物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

该研究发表在《自然-心理健康》杂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