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人生的聚散来自认知

 冬歌文苑 2023-10-11 发布于北京

人生的聚散来自认知

人生的聚散像天上的流云,分分合合,变幻莫测。大多数人认为人与人的相遇是有缘的,把相遇看作是一种缘分,聚散“随缘”。

聚来自“缘”。进了一个新团体,就像上了一列火车,认识新朋友,志趣相投或相互有吸引力的就结下了缘。列车终究要到站,人终究要各奔东西,下了火车,同行的人给你留下的是咋样的印象,决定着以后的聚散。人生的历程就是加入一个团体,又离开一个团体,有些人和你一直亲近,有些人慢慢疏远了。

人为什么会产生好感或者相互排斥?简单地说,就是认知。

人的认知千差万别,随着环境和阅历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一起读书的人有的毕业后就停止了学习,有的还在继续深造;有的习惯了体制内的中庸,有的一直在社会闯荡;有的喜欢勤俭节约,有的喜欢随性。生活各不相同,没有体验就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 

唐伯虎有一句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认知能力决定人的思维能力,如果把大脑看成一个体系,那么只有思维能力在相同维度的,才能有共同的认知。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有个概念叫“降维打击”,降维打击的原理是利用一种叫作二向箔的武器,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维度无限压缩,使之坍塌成二维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三维物质都会被破坏,无法在二维空间中生存。黑暗森林法则说明宇宙中最残酷的事实就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文明根本无法共存。这个法则启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就是站在一起,却好似相距千万里。

散来自“缘”,心境不同就会形同陌路。

你看别人,和别人看你一样。

有的人崇尚信仰,有的人看重利益;有的人为了理想,有的人为了生存。有的人选择沉默,有的人针锋相对;有的人总想改变他人,有的人却反省自己。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无法改变行程,许多事等你想回过头去追,已是剧终的时候了。

聚是缘,散是缘。对人生做个剪辑,把同一维度的感情保存,把不同维度的路分开走。形散而神不散,散了的是缘,不散的是情。

仓央嘉措写过这样一首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喜欢。——《见与不见》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陈国华,现居西安,陕北民营企业家,喜欢网络写作,作品散见网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