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孤独之研究
2023-10-11 | 阅:  转:  |  分享 
  
孤独之研究这里所讨论之孤独,不是通常所谓“鳏寡孤独”之意或者“寂寞无聊”之意,毋宁说,它是一种精神的自负。既然是“自负”,自有其“不同凡俗”
之意,但是世上自负的人也绝不鲜见,常常听到某些混得风生水起的成功人士声称“我很孤独”,其实那是吹牛。孤独是一种超拔的哲学境界,是对
世俗的拒绝。真正的孤独是在精神生活或灵魂生活领域。就物质生活层面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大的;但是一进入精神生活层面则高下立判。
对于诸如“你幸福吗”之类的无聊提问,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回答。所以鲁迅先生主张:“任个人而排众数,掊物质而张灵明”,这就是鲁迅式的孤独
,也是尼采式的孤独,或曰“哲学的孤独”。这样的孤独者对于精神交流的对象要求极高却常常不免失望。一般来说,对于孤独的理解大体可以有三
个层面的分析:第一个层面,知音难觅。鲁迅曾经为了《儒林外史》被误读而抱憾,说是“伟大也要有人懂”,言外之意是无人读懂小说的深意。其
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存在这种“不懂”的障碍,即以每天铺天盖地的微信言说为例,真正能读懂对方文字的可谓凤毛麟角,表情包的敷衍把无聊推
向极致。现实中很多人都为鲁迅婚姻生活中的朱安鸣不平,但是我们只要读一下《两地书》,看到鲁迅与许广平之间激活了那么多有趣的思想火花,
有了那么多说不完的情话,就可知道鲁迅没有做错什么,以鲁迅的精神格局而言,拒绝朱安是必然的,因为鲁迅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煮妇”“
缝妇”,而是一个知音。然而这样的知音何其稀有。第二个层面,逃离世俗。孤独是与世俗水火不容的,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市
场之蝇”一节开头便说:“朋友,逃到你的孤独里去吧!我看出你因为大人物的喧闹而昏惑,因为小人们的针刺而受伤了。森林与岩石知道庄严地沉
默地陪伴着你。再学那你所素爱的长臂的大树吧:它无言地俯在海上倾听着。市场开始于孤独停止的地方;市场开始的地方,也开始了大优伶之喧闹
与毒蝇之营营。”(见该书第5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叔本华也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明确区分:“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摆脱蝇营狗苟之徒是一个不得不然的选择。“市场之蝇”的喧嚣让真正的觉悟者无法容忍。第三个层面,睥睨天下。《史记·货殖列传》云:“天
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的社会是一个庸众的世界,在惯性的轨道上无思无为。而真正的精神超越者既反世俗也反传统,他的思
维是批判性的。人是一个高级灵长类动物,人最重要的精神追求是让自己从动物界超脱出来,对人而言,仅仅“吃饱了不饿”是远远不够的,精神文
明的价值远高于物质文明的追求。所以,孤独者也同时是一个批判者,对芸芸众生的吃饭哲学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批判性思维的
有无,是检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的根本尺度。孤独者看世界的眼光不是仰视而是俯视,他绝不会看谁都很伟大。孤独者的生存方式是独处。当他一个
人呆着的时候感到宁静、充实而非百无聊赖,这正是一种精神超拔的体现。对于精神的富有者而言,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体验,也是灵魂生长的必要
空间。正是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杂务中抽身回到自我,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宇宙的大道。卢梭曾经说过:“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
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推崇独处与性格无关,爱好独处也并非完全拒绝朋友,只是无论他多么乐于与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命中的必需。
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种缺陷,而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世上没有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
独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孤独的境界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的狂欢。其实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孤独的。在做选择的时候,别人终究只是能给你提供意见,
并不能帮助你按下选择的按钮。这一刻除了你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到你的生命当中。有人害怕孤独,是因为害怕独处时的无助。有人害怕,
是因为害怕夜晚的漫长,也有人害怕孤独,是因为害怕面对自己。然而问题的本质却恰恰相反,就是只有当你孤独时,你才能够变得内心强大,只有当你孤独时,才能真正与自己的灵魂沟通。而且只有透彻理解了自己的灵魂的人,才是一个内心强大之人。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