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立人

 兰州家长 2023-10-11 发布于甘肃

孙立人 字抚民,号仲能,安徽庐州府庐江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孙立人在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预科1923届毕业后,先后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博雅教育学士学位,是抗日战争时期少数留美、且不是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拥有美国留学背景的中华民国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赏识留美军人,因此孙立人的从军历史是从财政部税警总团特科兵团团长起家。

孙立人

国民党第4任总统府参军长

1942年,孙立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后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凭他的西方学识,派往英属缅甸指挥仁安羌之战,以寡敌众击退日军,救出7000余被围英军及500多名西方记者和传教士,在此战后孙立人被英军和美军昵称为“中国的隆美尔”或“东方隆美尔”,意为孙立人与德国名将隆美尔一样足智多谋。

同年,他拒绝与上级杜聿明穿过热带丛林野人山撤回云南,而改为率军撤往英属印度,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军事决定。而杜聿明最终领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于瘴气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授予了孙立人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他是极少数得到该荣誉的外国军官,亦为四名获授美国功勋勋章的中国军官(与蒋中正戴安澜和谢莽)。第二次国共内战前期,孙立人在东北战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林彪所辖部队相持,参与了第二次四平战役临江战役等,但与上级杜聿明将帅不和,于1947年4月被调闲职,未参与第二阶段作战。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被调台湾,主要负责在位于台湾高雄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训练和整编军队。1955年,孙立人遭蒋中正指控涉嫌孙立人兵变案,被软禁33年。1990年,孙立人病逝于家中,享寿89岁。

孙立人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时期的孙立人

抗战初期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税警总团第四团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两周,在周家桥破坏日军机械化橡皮桥,七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使该地成为淞沪会战中日军伤亡最重之处,日军久留米师团称孙团为其在华遭遇战力最强之部队。但此役孙立人为夺回友军失去阵地,遭迫击炮弹攻击,身受十三处创伤,由其部属李鸿营长指挥号长苏醒与机枪连长胡让梨背负救出,昏厥三天后宋子文派弟弟宋子安将其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疗,以免日军发现被俘。

次年伤愈后,孙立人返回武汉任财政部盐务总局缉私总队长,升任财政部缉私处副处长,并且继续任盐务缉私总队总队长。重组之缉私总队为淞沪会战后伤愈之税警总团残兵(未受伤的被团长黄杰带走改组为40师)加上新募为主,规模3团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之后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孙立人将缉私总队由原本之三团残兵新兵逐步扩张至六团规模。

在国民政府急需有力部队之要求下,1941年12月财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缉私总队半数兵力给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三十八师,作为交换条件由原本财政部体系的孙立人晋任少将师长,隶属于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成为中华民国当时的主力部队之一。

第一次中缅印作战

1942年2月,中华民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于进驻缅甸曼德勒,兼任卫戍司令,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4日,西线英帝国缅甸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将军奉罗卓英之命,派113团星夜驰援,刘放吾团长16日下午四时率部赶到巧克伯当。英缅甸军司令斯利姆将军17日亲往会晤,命令该团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哩公路两侧之敌。

18日凌晨113团会同安提司准将之战车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救了被包围的英国南方军区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和威廉·斯利姆中将及七千英军,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馀人。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一个团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的敌人,并救出将近万名的友军。因此受蒋介石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美国小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孙立人

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路易斯·蒙巴顿(英国)正与孙立人交谈中。

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师奉命掩护盟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由于英军的溃退,导致了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包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为对蒋介石表达忠诚,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经野人山热带丛林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这也埋下东北剿共战役杜聿明处处为难孙立人的伏笔。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属瘴疠之区,纵横千里,难以穿越,当机立断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

由于日军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队所吸引,新三十八师在撤退途中比较顺利地打垮日军的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孙将军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师搜寻并救出部分友军转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英驻印边防军要求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拒绝解除武装。恰巧,为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联军第一师师长正于当地医院疗伤,闻知孙立人部队的情况后,即前往调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第二次中缅印作战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军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反攻。

战役发动后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进攻胡康河谷,新一军战车第一营在胡康河谷之战立下辉煌战绩。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新三十八师113团与美军麦瑞尔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日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

据日军战史记载:“师团长接到两军交锋报告后,判断这支敌军只是为了掩护中美军主力越境派出来的一支先遣部队,首先命令富昆南部地区的第56联队急速前进,企图将其各个击破。及至该联队到达战场交战后才搞清楚,敌军原来是中国军第38师(孙立人师)一支劲旅,和第18师团过去在中国大陆上接触过的中国军队,在素质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惊。

过去,日军以优异的单兵作战能力及较先进的装备,在面对中国军队时都有压倒性的攻势。尤其是这个由九州编成,素有把握的第18师团转战中国,同中国交战最有自信,岂料胡康河谷富昆的中国驻印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尽管第56联队奋勇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致密的火力攻击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日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中国军虽已遭到了将近九百名的损失,却依旧顽强抵抗,坚守密林阵地,毫不退让。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使全军不禁大为愕然。”

孙立人

全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正手持当时的'中国国旗'于印度进行阅兵。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叩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将军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18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馀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予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退兵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叩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将军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18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馀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予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退兵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1945年1月1日,国民政府明令颁授郑洞国霍揆彰萧毅肃周福成何绍周王凌云、孙立人、廖耀湘青天白日勋章,颁授卫立煌以一等宝鼎勋章,颁授巴梯斯达以特种大绶卿云勋章,颁授萨拉里架以特种大绶景星勋章

孙立人

芒友会师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缅甸八莫、中国南坎。

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两军于芒友举行会师,作为在越南河内(时称东京)会师的前哨。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日占领南渡,24日占领西保,27日攻克猛岩,消灭中缅印边界所有的日军部队,第二次中缅印战役以胜利告终。

孙立人

孙赴欧洲考察战场前于重庆九龙坡机场留影

孙立人将军指挥新三十八师,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屡克强敌,战功卓著,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备受国内外各方肯定;而被打败的日军在缅甸战后史料上,尊称他为“中国军神”。1945年5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并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迅速占领东北,把日本关东军的军火装备提供给第十八集团军。就在几个月前,整个第十八集团军总共只有上百门门炮。 林彪是我党将领中最能战的“常胜将军”,号称东北“黑土地之狐”,率领四野占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

1946年3月下旬,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同时孙立人被派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会议,由于抗战后国共关系迅速恶化,国共两党争夺中国东北战事受阻,1946年4月,国共双方在东北战略重镇吉林省四平开始了第一次主力决战。

原先蒋介石曾下令限东北行营4月2日前攻下四平,可是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指挥国军北上进展迟缓,前后拖延几近两月,中间尚有挫败,蒋介石为此十分焦急,急电孙立人返国指挥新一军。5月15日夜,孙立人赶到新一军军部,连夜制定攻击计划。5月16日,新编第五十师从正面攻击,新编第三十师和新编第三十八师从侧翼攻击,孙立人亲到各师前沿,新一军官兵见军长回来了,士气大振,奋勇猛扑东北民主联军防线。

5月17日,新五十师第一五〇团首先突破,攻克四平东南制高点五顶山,林彪指挥部队连续反击。5月17日,当战事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派首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飞赴东北督战。白崇禧一到东北,即召开军事作战会议,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国军士气大振。5月18日,白崇禧偕杜聿明赴前线指挥所督战,指挥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陈明仁第七十一军中央军,分三路向四平东北民主联军进逼包抄。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突破四平东北防线,新三十师第八十八团突破城南防线,林彪弃守四平。5月19日,孙立人之新一军进占四平街,陈林达之第一九五师攻占四平街东侧哈福屯,历时33天之四平街攻防战至此结束。

郑洞国久攻不下的四平,孙立人等新军将领只用3天于5月19日便彻底就攻克,瓦解了杜聿明5个月来与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对峙的僵局,林彪执行毛泽东“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命令退到公主岭,杜聿明在接到投降叛变的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的情报报告东北民主联军战力已失,命令所属5个军进行超越追击,孙立人一路前进,亲率新五十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林彪又北撤,五日内攻陷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6月5日,攻占陶赖昭车站。此时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正在往佳木斯方向撤退。

在救援海城的问题上,孙立人与杜聿明发生了矛盾,杜聿明调度有失(当时新一军离海城较远,杜聿明却坚持调新一军驰援),孙立人向蒋介石抗议,埋下将帅失和伏笔。至此1946年四、五月间,东北第一次“四平街会战”,国军均呈攻击态势。但此时,正值马歇尔调停,马歇尔不断向蒋介石施压,为迫使国共停战不惜以美国援华五亿贷款为要挟,敦促东北国军停止追击到松花江南岸为止,此举让东北民主联军得以喘息。

但蒋介石为了显示国军在松花江以北的存在,指令杜聿明派一个团渡过松花江,占领交通要点陶赖昭堡,此地易守难攻,杜聿明命令孙立人率新五十师渡江,隔日,攻取了陶赖昭堡,此时距哈尔滨仅六十公里,位在哈尔滨的东北民主联军组织均已做好撤退准备,在孙立人即将攻进哈尔滨之时,1946年6月6日,蒋介石下第二次停战令;

1947年林彪为打破杜聿明的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1月5日,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1个营被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包围,孙立人命第一一三团主力解围,结果在其塔木被全歼,但孙立人却一直坚守松花江南岸,没有给东北民主联军以更大的战果。德惠之役后,新一军扼守松花江南岸的一个连及坚守德惠的第五十师第一四九团获蒋中正赐名“中正连”、“中正团”。但随后,杜聿明屡次发电向蒋中正批评孙立人,指责其作战不力,骄横跋扈。

4月26日,新编第一军军长孙立人改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官,潘裕昆继任军长。蒋介石鉴于孙立人和杜聿明不和,而且在东北国军将领中比较孤立,不可能取代杜聿明统领各军,所以蒋介石将他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暂时解除兵权,其新一军军长之职由黄埔军校出身的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接任。1947年6月16日,蒋介石接见东北保安副司令孙立人,听取对东北战况之报告;蒋经国飞四平、公主岭等地视察。

同年7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负责全国国防新军训练的重任。此消息一传到哈尔滨后,8月4日,国民政府特派孙立人代理陆军总司令兼陆军总司令部训练司令部司令。8月31日,陆军副总司令兼训练司令孙立人上将,自南京飞抵台北,筹划国军新军训练事宜。陈诚赴东北,拆散新一军组成新一军、新七军、把新一军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黄埔系将领;并且将原本已编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关东军精良训练的原日本关东军裁撤,使许多不满国民党军因顿时失去生活来源而纷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大增加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的实力。孙立人离开东北时,东北局势虽已被动但尚未恶化至不可为地步,是国军在东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将领。

1947年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司令部迁到台湾省高雄县凤山镇,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

国民党败退

1949年1月21日蒋发布“引退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理总统进行和谈。2月11日,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派一名中将特使到台湾,以专机邀请孙到东京会谈。同月,青年军第二零一师调台湾受训。

1949年9月1日,孙正式就职台湾防卫司令,第二零一师10月在金门参加金门战役。11月,蒋在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第二分会中提议孙再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防部亦随之发表新职

孙主张军队国家化,对于曾留学苏联而时任国民党方面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的蒋经国以政工制度破坏现代军事体制有不满之意,对当时主管警备总部的彭孟缉也不假辞色。曾在1950年12月,孙召开“新年第一次年终扩大良心会”时,致词说:“现在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骗人,说话也骗人,所以社会动荡不安,就是彼此不能开诚相见,埋没了良心之故。”因此也与蒋经国的政工系统埋下冲突之因。蒋经国向蒋构陷孙,认为孙希望借由'反攻大陆计划',获得更多军事力量,会威胁到蒋的权力,主张拔除他所有军权。

1951年5月,孙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孙致力于军队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民党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亦曾经历孙立人兴办的军事训练计划,成绩甚佳。金门战役后,与孙的努力有关。防守第一线的二零一师就是经过孙的陆军训练司令部的训练。

1954年6月24日,蒋任命黄杰为陆军总司令,将孙调任至无实权之总统府参军长,12月3日国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蒋氏政权在获得美国充分保障后,已不再需要依靠孙来维系台美关系。

1955年5月25日,孙旧部属郭廷亮被捕,遭严刑拷问,军统局长毛人凤逼迫孙旧部属郭自诬为匪谍,引发“郭廷亮匪谍案”。5月28日蒋召见孙,说他打仗不行,解除了他的职务,将他软禁在家,派人监视。6月,国民党方面以其部属少校郭廷亮预谋发动兵变为由,对孙实施看管侦讯。8月20日,孙立人兵变案公开化,国民党方面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公开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国民党方面参军长孙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蒋指定陈诚为主任等9人组织调查委员会彻查。10月,孙立人案调查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蒋以孙立人抗战有功,特准予自新,毋庸议处。孙被判处“长期拘禁”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自孙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

孙在台中寓所被软禁时,出入都遭到特务监视,不能与人交谈。孙妻子在院子里种玫瑰然后拿到市场去卖,于是就有人称那些玫瑰叫做“将军玫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后,同年5月接任总统的李登辉,下令解除了孙长达33年的软禁,恢复其自由。

1990年11月19日,孙病逝于台中市西区的寓所,享寿8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