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血丸子的历史(闲聊吃喝)

 洞霞尹后裔 2023-10-11 发布于湖南

  

前面聊了家乡的美食——猪血粑,再来聊聊猪血粑的来历。

相传北宋年间,杨六郎被奸臣陷害入狱,杨排风给六郎送牢饭,每次都被狱卒拿去吃了。杨排风想出主意,用植物混合糯米蒸煮饭,饭色如黑炭,实在不好看。下饭菜是黑黑的血豆腐。

故事流传开,为纪念机智的杨排风,当地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办赛歌等欢庆活动,称为“姑娘节”。黒饭与血豆腐则成为传统食品流传下来。

也是在北宋,宝庆府有户孤儿寡母,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儿子。为了让儿子体魄强健,母亲就把他送到云山庙去习武。

习武辛苦,庙里吃素,儿子渐渐消瘦,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想做些荤菜改善儿子生活,又怕破庙里戒规。一天,她见一家杀猪,突发奇想:到把猪血加在水豆腐里,既能解荤腥,又可避佛门戒律。

母亲讨得猪血,买来豆腐,将豆腐捣碎,拌入猪血、加盐,把血豆腐揉捏成团,放柴火灶上熏干,成了黑乎乎的粑粑。母亲把黑不溜秋的粑粑送给和尚们和儿子吃。方丈问为何物?母亲说是用水豆腐熏干制成,方丈默许。和尚、儿子觉得“黑豆腐”好吃,每顿能多吃饭,练更有劲。

儿子刻苦习武成功,参加朝廷的武考,一举夺得武状元。后来,宝庆人也学会做这种黑乎乎腊菜,并加以改进,并取名“血粑”。

也有传说,猪血粑始于清康熙年间。宝庆老百姓忙完农活后,就到沅江长沙等地挑盐回来卖,挣钱贴补家用。

外出路途遥远、往返时长日久,媳妇们去屠夫处讨来新鲜猪血,和滤干捏碎的豆腐揉合,加入盐、姜末、辣椒粉等调料,做成椭圆形状的丸子,上面抹菜油,于太阳底下晾晒,再在柴火灶上熏干,用水煮后可切片吃,很方便。家里汉子出远门,媳妇就煮上几个猪血粑,丈夫带在路上吃。妻子的拳拳爱心、眷眷之情,丈夫如沐春风、走路更有劲。

      故事也好,传说也罢,家乡的猪血粑制作历史悠久,美味源远流长。猪血粑里隐藏母恩母爱、夫妻和睦恩爱,及乡亲、乡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