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斗”神话:“老太太”的烟斗

 新用户9379LEMC 2023-10-11 发布于北京

神话,是从英文字儿,myth来的。洋人含蓄些,文章中常用这个字儿,其实表达的意思,有一个汉语词儿更接地些,那就是 — “忽悠”!

我前面的帖子里聊工艺不少烟斗圈里的神话或者忽悠,洋人的和中国的都有,特别是聊了英伦老斗的代表 — 登喜路烟斗的种种,咱也该聊聊更悬更邪门儿的忽悠 — “大师斗”了吧!

安妮·朱莉

这位,汉语斗圈里被称为老太太。之所以叫起来这么亲切,谅必是因为这位来中国太多次,跟各位烟斗店老板太熟习的缘故吧。

这位女性的名声,缘起于她的丈夫,丹麦的烟斗师Paul Rasmussen先生。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斗师,六十年代初期,继内位著名的Sixten Ivarsson之后,在Suhr's Pipe Work Shop 里主持做斗,后来成立自己的作坊 — Hornemannsgade,设计制造出不少造型精彩的烟斗,也培养了不少后来大大有名的斗师,比如Emil Chonowitsch (Jess)的父亲),Björn Bengtsson, Tom Eltang等等。可惜这位英年早逝,于1967年,在他四十多岁的年头因病去世。

但是,他的这些制斗的经历和经验,与他的太太,上面说的这位老太太一点关系也没有!Paul从来就坚信,做烟斗是男人的事儿,跟老娘们儿无关。安妮·朱莉跟他的婚姻,时间极短,不大可能,也从没听说接受过他丈夫关于制斗的训练和熏陶。丈夫突然辞世后,安妮带着一个二岁的孩子,孤儿寡母,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有一天,在与她丈夫的徒弟,Hans Nielson,就是内位叫Former的(佛魔),一起收拾丈夫的作坊,准备卖掉做斗的设备时,发现作坊里居然还剩下一些斗坯,突然萌生一个谋生的主意。于是在她二十七岁时,在佛魔的帮助下,开始做烟斗。

安妮是位画家,她的画有没有什么成就不知道,但至少花去她不少时间。也许受此影响,她做的烟斗画面感倒是很强,倒是色彩花里胡哨够绚丽的。可是,她从未提及,也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做斗用的材料有多好处理有多精妙,而即便是单纯制作的手艺,一位带着幼子,二十七岁才开始做斗,还得忙着画画旅行的女士,能有多大造诣,不难想象吧?老太太一个女性,一身是铁能打几颗钉?一个小小的作坊,就算连轴转能做出几把斗?有几个人好好抽过她做的斗?有几位听到过老太太烟斗使用者的评价和口碑?

老太太名噪华夏,何止内些花团锦簇的烟斗?用名声挣钱谋生的,根本就不在乎做的是什么东西,反正人家买的是名,也不在乎内东西。听说过吧?老太太还做雪茄哪!相信老太太能做好把烟斗的,一定也会相信她老人家同样可以做好雪茄吧?

有事说事,实事求是,揭露忽悠的不能矫枉过正,以忽悠代替忽悠。老太太的石楠根作品,造型生动鲜活,色彩鲜艳绚烂,创造令人赏心悦目的的烟斗形手工艺术品,绝对值得观赏和玩味。如果烟斗之于您,是件儿用来观赏把玩的艺术品,是个用来显示您品味或者身价的物件儿,没毛病,够用的,您尽可以任性地去买尽情地显摆。但是,如果烟斗之于你,首先是个实用器,必须得是能抽烟享受烟草的美妙的,那好抽(好经验好制作)和好味(好材料)才是评价烟斗的因素,其他全都不是。

烟斗是烟斗,艺术品是艺术品。烟斗是拿来用的,艺术品是拿来看的特别是有些人更愿意拿来给别人看的。谁要说老太太的斗漂亮好看有品合身份透着咱有钱,都不是毛病,但谁要非说内些斗特别好用好抽好味道就值内天价,是不是该先掂量掂量,再心生仰慕不迟,再鄙视他人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