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是武术真正的法宝

 ying190 2023-10-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近年来武术界忽然刮起了“松”风,愈演愈烈似乎有一统武术“江湖”之势。在这股汹汹而来的“松”潮中,“松”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武术的绝对核心。可以说练武就是练“松”,只要一松,神功就来了。这股莫名而来的“松”潮彻底颠覆了传统武术的武学思想,也迷离了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心。

天下之道,一张一弛。武术松紧有度动静相宜方为正途。武术以“紧”为用,以“松”为养。“紧”是武术功力增长的“引擎”,功力的产生和增长是“紧”的结果。武术中的“松”为养,是对“紧”造成的身体气血的损耗和紊乱所进行的修复和调整。“松”是重要的,但有“松”无“紧”没有丝毫用处。“松”是永远松不出功夫来的。

“紧”是武术最重要的法则之一,什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颈提顶”“空掌涵足”,什么“三顶”“三抱”“三圆”“三撑”等等,都是“紧”的体现。“泥犁行”“水中游”“反挑灯”“八面相争”“抱球”“撑胀”等等意念假借都是为了找“紧”和增强“紧”而采用的方法。

图片

与“松”相比,“紧”做起来比较不容易。“松”是不做,只要放下就行。而“紧”是做,怎样做怎样做好需要用心体会才可以。有很多人也知道“紧”,但不知道如何做“紧”如何做好“紧”。尤其是在武术圈大刮“松”风的时候,更是一片茫然。欲松又欲紧,欲紧又欲松,不知如何是好。
武术以”紧“为用。“紧”是功力产生增长的“引擎”,“紧”的越强,马力越大,功力增长越明显。我们对“紧”的处理上第一点就是要做到充分的“紧”,要“紧”到位,要有明显的“紧感”,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怕紧大了就“僵了”,所以只是稍微有一点“紧”的意思。这完全不够。这种认识是当下这股“松”风造成的。武术中的“紧”是“撑拉拔伸”形成的“紧”,是“关节紧张肌”收缩形成的“紧”,不会影响到运动肌的工作,如何紧都不会僵。

图片

做到充分的“紧”后,第二点就是在快速运动变化中如何保持住“紧”。这一点做起来比较难,也很少有人注意,现在几乎没有人做到。很多人都站桩,在站桩的时候大多人能“紧”得住。但是一运动尤其是快速运动就“紧”不住了。“紧”是武术的基本身法,是贯穿在整个武术运动过程之中的,不是仅仅在站桩时才要求如此,在整个武术运动过程中“紧”都是不能丢掉的。只有在运动中“紧”得住,肢体各部才能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协调如一完成各种运动动作;只有“紧”得住,肢体各关节才能具有强大的支撑力,才能具备沉重浑厚饱满的力量。

图片

以上肢的“紧”为例,说说“紧”的做法。上肢的“紧”是由“含胸”“沉肩”“坠肘”“挺腕”四个方面构成。首先要找到“紧”。通过各种意念假借的方法找到“紧感”。这个“紧感”是上肢“牵拉拔伸”时肌肉拉长,关节紧张肌牵拉附着于关节处的肌腱产生的“牵拉感”。有了“牵拉感”就说明找到“紧”了。找到“紧感”后然后再用力使“紧感”加强。紧到位的时候牵拉感强烈,有明显胀的感觉,跟直腿抬高时腿后大筋牵拉产生的胀感是一致的。找到充分的“紧”后再找运动中的“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