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四十年历次学术会议回顾

 东营菌物科学 2023-10-11 发布于山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开展轰轰烈烈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在微生物研究与生产领域,正进行5406、天瘟素等农用微生物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人正从事大型真菌,包括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开发与生产。药用菌作为一种中药在我国有深厚的应用基础。七十年代,配合气管炎的治疗,灵芝的研究更进入新一轮高潮。正是这种形势,促使我国的药用真菌事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

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座谈会于1980年5月6日至10日在江苏金湖县召开,由金湖制药厂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3名代表,收到40余篇论文。全困解放以来,第一次召开了这方面的会议。会议回顾了解放以来药用真菌事业的进展,指出许多单位曾先后对麦角、灵芝、亮菌、安络小皮伞、蜜环菌、猴头、银耳、云芝等进行了发酵、药理、药化、临床等综合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其中麦角新碱不仅不靠进口,还有出口。蜜环菌片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稳定,较受欢迎。

杨云鹏,林志彬,张之荫,李兆兰,林树钱,洪震,庄毅,李敬轩,黄茂先,陈国良,袁锡林等共28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

2

第二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于1983年6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138篇论文。

从报告中看出三年来药用真菌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了。

有一些科研单位,开始建立了专门进行药用真菌研究的科室或研究小组。他们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南京中医学院药学系,河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杭州大学生物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抗生素研究所,吉林省生物研究所,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等。

会议批准在原来筹备组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分科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会议一致认为应该出版专业组的内部刊物《药用真菌》,并通过了编委会名单。编辑部设在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内,并承担经费开支。

3

第三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于1985年11月23日在福建三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会议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承办。

会议收到冬虫夏草论文较多,因此专门安排了冬虫夏草研究的专题报告及讨论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蝙蝠蛾拟青霉,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头孢菌,吉林省生物研究所的树舌,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层卧孔菌,都进入了新药研制阶段。会议还高度评价了在1984年病逝的杨云鹏研究员对药用真菌事业作出的贡献,并选举林志彬接任专业组组长。

4

第四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9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107篇论文。

会议得到了吉林省医药工业管理局的高度重视,他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变成生产力的巨大效益。吉林省13家制药厂自1984年生产云芝肝泰,总产值达到了3400多万元,上交利税1200多万元。药用真菌制剂产品产值达4亿多元。

1985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药审批法,规范了新药研制和审批的方法,提高了新药准入门槛,这无疑对药用真菌新药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药审批法颁布后首个被批准的药用菌一类新药为金水宝胶囊,该药由中国医科院药物所转让给江西国药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

第五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暨药用真菌专业组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于1990年6月7日至10日在江苏省金湖县召开,会议由江苏金湖制药厂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35篇,并选用110篇了论文汇编成论文摘要集。

会议认为十年来我国药用真菌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共举办了五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培训班,出版了七期《药用真菌》内部刊物,出现了一批药用真菌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专门队伍。从过去只能生产几种真菌药物而如今已有二十余种之多。其中较受欢迎的有:茯苓多糖注射液,云芝肝泰冲剂,云芝糖肽胶囊,香菇菌多糖片,银孢糖浆,肌生注射液,金水宝胶囊,致灵胶囊,宁心宝胶囊,肾炎康,猴菇菌片,百令胶囊,脑心舒,香云片,天麻蜜环菌片,安络痛,亮菌片等。这些产品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蜜环菌片,据全国七家药厂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到1985年蜜环菌产值达5500余万元,获利1000多万元。

会议还提出了目前药用菌类粗提取物研制而成的营养保健品呈不断上升之势,应加强保健品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药学会的孙南君理事长及中国食用菌协会的孟凯会长均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对药用真菌事业充分肯定及殷切希望的热情讲话。

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书。

1992年1月在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一届第十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批准了药用真菌委员会为中国食用菌协会下属的二级协会并通过了委员会组成名单。委员会

挂靠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药集团。

1991年11月初,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国灵芝专题研讨会,除国内代表出席外,还有国外及港台的许多学者、厂商出席了会议。

1993年6月1日至4日,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全国灵芝产销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本单位灵芝生产、销售及供求信息。讨论制定了统一的灵芝出口标准及如何开展协作,在出口上协商一致等问题。

6

第六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5月4日至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由杭州大学生物系承办。有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90余篇,并汇编出版论文摘要集。

三年多来,又有杭州大学生物系的鸟灵芝胶囊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金克槐耳冲剂通过了药准一类新药审评。灵芝的研究更加深入,在分类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及化学等方面均有更新的进展。

药用菌制剂产品的优点是:原料来源教广,能用工业化发酵生产,疗效持续时间长,成本低,副作用少,是从中药中寻找有效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在药用真菌产品开发中也发现深入研究不够,特别在化学研究领域较薄弱,以致制定质量标准颇感困难。保健品的开发,有一哄而上的现象。更有个别厂商故意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都是应该努力克服的。

1996年上海召开了96(北京)灵芝专题研讨会,1997年在徐州也召开了灵芝专题研讨会,会议规模均为几十人。专家们都对灵芝的药效给予正确评价,对那些恶意夸大灵芝作用的做法进行有力驳斥,对灵芝的研究和生产均起到了正确引导及推动作用。

1994年中国食用菌协会进行了换届选举。

7

第七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1998年5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代表及来自日本,韩陶,马来西亚及港台的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一百余篇,并汇编出版了论文摘要集。

本次会议是代表人数较多,论文质量较高的一次会议。所涉及到菌类除过去常见的灵芝及虫革之外,还有姬松茸、竹荪、猴头、稻曲菌、大白菇、茯苓茵、裂蹄木层孔菌、松口蘑、虎奶菇、灰树花和蛹虫草等。

代表们还就福建省食用菌联合总公司林东星等起草的灵芝精粉和灵芝破壁孢子粉的行业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讨论。指出在国家尚未出台正式标准之前,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及十分有益的做法。但因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问较长等凶素,还必须协作攻关才能做好。

本届会议还就药用真菌专业组成员进行了增补。

2000年10月中国食用菌协会进行了第三届理事会选举。2005年5月中国食用菌协会进行了第四届理事会选举。1998年第七届会议之后,原定于2003至2004年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第八届会议,但通知发出之后,终因论文太少而延期。

8

2006年8月11日至1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第八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长春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并汇编出版了论文集。

本次会议的特点是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都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显示出药用真菌的科技队伍后继有人。他们中有的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令人感到振奋。

会议认为,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应该由中、青年专家接班。会议同意由郭顺星研究员担任组长,并将挂靠单位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会议还对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鲜血液。

9

全国第九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于2009 年 10 月在福建武夷山召开。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共同承办本次会议,会议开展药用真菌的学术交流,提高了药用真菌的研究水平,促进了药用真菌产品的开发,推动了药用真菌产业发展。会议主要内容:药用真菌的生物学与遗传学特性、菌种及优良菌种选育、栽培方法、生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质量标准、制剂工艺基地建设、药理作用、功能与临床试验。

10

2012年 10月11-14日,全国第十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绿洲大厦召开。会议由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主办,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前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就近三年来我国在药用真菌遗传、育种、栽培和基地建设、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活性、营养与功能、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家共150多人参加了大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爱忠致开幕词,并与上海农科院谭琦副院长一起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梅鹏先生塑像揭幕。

本次会议分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报告两部分,主题发言由谭琦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林志彬教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张劲松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钟建江教授做大会报告。他们分别以灵艺的多靶点抗肿瘤作用和预防放化疗损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中国栽培灵芝亲缘关系、质量控制和生物活性的研究,高等真菌次级代谢物的发酵过程调控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做了精彩报告。

专题报告分为化学与营养成分、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和生物活性三部分,与会专家针对不同的方向进行发言,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同行认真交流,大家积极互动。会议在经过两天的交流、讨论后,于13日下午圆满结束。经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委员扩大会议决定,2015年第十一届药用真菌大会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承办。两届会议期间,将于2013年、2014 年由吉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各承办一个药用真菌专题研讨会。

11

2016年10月27-30日,“全国第十一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市九天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承办。本次参会代表200余人,分别来自德国及全国24个省市,包括90个科研院所和企业。会议论文集收集了论文22篇、摘要40篇,会议交流报告47个,涵盖了主要的药用及食、药兼用大型真菌种类,涉及资源、遗传育种、栽培、成分分析,功效评价和产品开发等近年食药用菌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会议期间,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活跃在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积极踊跃发言,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综观药用真菌四十年来所开过的历次会议,凡参加过会议的领导及代表们都一致认为,药用真菌的学术会议会风正,从不搞靠收取高会务费赚钱的事。其二是,药用真菌专业组或委员会的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富有朝气,都能一心一意把会议开好,以事业为重。我们相信这优良传统能一代一代往下传。我们也希望药用真菌的学术会议能一届一届延续开下去,直到永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洪震、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王瑞霞等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