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两个是什么?原来我们都误解了!

 新用户6516h3hB 2023-10-11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常常被父母拿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后代,是为大不孝,其实完全错误,很多人说这孟子的原话,怎么会出错呢?这句话的确是孟子说的,只不过是被翻译错了!其实这句话,大部分人都曲解了。

对于这句话你第一反应的解释是什么?应该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没有后代,是为大不孝,其实完全错误,很多人说这孟子的原话,怎么会出错呢?这句话的确是孟子说的,只不过是被翻译错了!

孟子曾经在《孟子·离娄上》提出五不孝,分别是:不赡养父母,酗酒聚赌,贪吝钱财,放纵声色享乐和逞勇好斗,对于“无后为大”的解释,他是这样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是孟子对舜娶妻这件事所做的评价,舜是尧钦点的接班人,但在娶妻的时候却没有告诉父母,擅自结婚,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很大的不孝,所以这句话的原意是说不尊重父母,没有尽到做后辈的本分,是一种不孝之举。

之所以原本的意思变了味,还被误解到现在,还要追溯到东汉时期一个名叫赵岐的参事官,他非常喜爱孟子的文章,整日钻研,但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参考资料,于是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把“无后为大”中的“后”字,翻译成了“子女'的意思,还把孟子原文中的五不孝总结成了三不孝,除了前面所说的“无后”,还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呢,“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说盲目的听从父母的建议,也是一种不孝。就好比,君臣辅佐君王,如果只是一味的顺从,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变成昏君,对于父母亦是如此,父母有错却不指出,只是一味顺从,结果只会陷父母于不义,是为大不孝。

第二句:“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一句话解释,就是不赡养父母。有些人成年以后,也不赚钱养家,也不考取功名,就算原本家庭并不富裕,也还是想吃父母老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啃老族嘛,这也是一种不孝。

和孟子的五不孝相比,赵岐的解释显然是有所出入的,尤其是孟子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子嗣一说,而赵岐的一句“无后为大”却被后世误解了千百年之久。所以说,有时候后人对于前人语录的解释也不一定正确,那你还知道哪些被后世误解的古句吗?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