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代会流行这样一首歌:从《大梦》的流行看中国社会的群体性、全流程迷失!

 lwdalian 2023-10-11 发布于辽宁

困惑是生活的常态,该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恐惧!

——吉大秋果

图片

我不是乐评人,我没有资格点评这首歌曲本身。这首歌曲本身能流行,就说明词曲本身引发了共鸣,好的音乐或者影视作品都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能引起共鸣就是真实切中了人类的某种情感,这种真实性的表达本身就标志着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应该不错的作品。然而,我不喜欢。我也意识到我正在写作的是一篇极其不讨喜的文章,针对一首这么流行的歌曲,也就是群众基础这么好的歌曲进行衍生性评价(注意,我不评价歌曲本身,我只评价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首歌,要喷我也要喷对方向),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冒险,只是这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状态值得思考和分析一下。 

歌曲描述了人们从小到大面临的一系列困惑、以“我该怎么办”——不停追问的方式、重复、排比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而且是大规模的群体共鸣。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困惑和大规模共鸣。

我们先来看一下困惑都是什么:

六岁弄脏衣服、弄坏玩具;十二岁离家上中学;十八岁打工还是上大学;二十八岁谈恋爱、打工找工作、房子车子问题袭来;三十八岁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五十八岁父母不在,给孩子带孩子;七十八生病;八十八面临死亡。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规模共鸣是什么:

感官上的数据是我的朋友圈里这首歌刷屏了,打开任何一个视频软件都会推送。较为理性的数据是官方给出的在几个小时内播放量达到多少以及在哪个榜单上又霸榜了。 

好了,这些困惑都是什么困惑?从6岁到88岁,歌词里提及的困惑是一个人人生的全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动作,一种是意外非常规动作(我们法律人把这个称之为不可抗力,即人为不可控的)。常规动作和非常规动作的区别在于常规动作可以预测,可以通过事先周密的准备和铺垫减少自己的压迫感,如何选择是个人的决断,但非常体现个人智慧和格局。比如,我身边有两个身患重症的朋友,他们对待生命和治疗、以及最后的安排都非常冷静,让人敬佩。非常规动作无法预测,只能遇见什么应对什么。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的灵魂有三个层次:欲望、意志和理性。相应地,面对常规动作也会将人们分成两个不同的群体:欲求不满诉苦型以及理性体面面对型。前者显然是欲望型,后者显然是理性型。对于一个可控、基本操作都感到恐慌、充满情绪和怨怼的人,显然不是苏格拉底口中的理性人。 

《大梦》这首歌本身提及的是常规动作,也就是基操,谈不上什么意外,也谈不上什么重大关口的考验。比如车祸、黑天鹅、社会动荡、突发战乱、人类灭绝、地球危机……,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出生那一天就一定揭示了你一定会有成长痛、你一定会面临求学、找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生老病死的压力。这类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我不是说你不可以有压力,但是这一类压力真的是人类一出生就面临的,而不是你到了6岁、12岁、28岁、38岁、58岁、78岁、88岁突然出现的。意识到压力存在的时间点将人的认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提示我们一点,面对常规操作——认知在前,恐慌减少;认知在后,恐慌增加。如果一个群体意识到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过程,到了哪个过程遇到什么问题是正常的,你就不会完全迷失在一个情绪当中去呐喊,而是想着应该怎样救赎自己。比如那个六岁的孩子,衣服脏了、玩具坏了这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常态啊,是什么样的家庭会让孩子因为这件事情感到迷失和恐惧?中年人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压力自然就要多一些,这也是常态啊。父母不会陪我们一辈子,有的早离开,有的晚一点离开,这也是常态。自己也会最终离开,幸运的人猝死,不幸运的人先病后死,更不幸运的人先病很久很久然后才死。这难道不也是常态吗?求学还是打工背后的规律就更是“硬道理”——人总得有一技之长啊,要么在学校学习,要么在实践中学习。我不喜欢这首歌的一个原因在于过分渲染了人类必须要经历的常规过程,把对人生全过程的无知、无准备、无认识包装成痛苦、困惑来进行渲染,不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不改善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把自己对自己生命应尽的义务说成是困惑和痛苦,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也许有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我只能说人怎么想问题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历史和现代社会从来不缺乏物质条件匮乏但是精神十分富足的例子。《论语》就曾说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并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而不是对基本的生命过程都苦的不行的人。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大学生,他让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骨,虽然小的时候我也不太喜欢他,但是在生命的尽头,他向我展示了一个对死亡有正确认识的人带给我的力量。他特别理性地对待他的疾病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也没有在亲人面前表现过痛苦和掉过眼泪,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离世并记述了自己患病和治疗的全过程。我当时不懂,但是现在我觉得他足够勇敢,选择了勇敢和体面的方式跟自己和家人告别,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减少了亲人的痛苦。 

回归到本文讨论的主题,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规律,人一生下来就必须要面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一个成熟、理性的民族,不会是在基本操作面前,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者常说的事实判断面前都感到困惑,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生还能活出什么样的意义和精彩?从社会和民族的角度来看,还能有什么样的格局和视野?在一个常规操作面前,学会摆脱痛苦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如果你做不到,只能说智慧不够。《大梦》让我不喜欢的就是这一点,在常规操作面前没有展现智慧,反而过度传递恐慌和痛苦。而让我更加感到难过的是,竟然有这么大规模的人群被这首歌带情绪,这说明什么?大规模人群对生命(还是全流程)是缺乏反思的,这是最要命的! 

PS:写这篇帖子并不是想要说人们不能对这些事情感到困惑,可以,但是全过程、大规模的困惑拿出来晒就有点不成熟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你藏好就好了,这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的。但是把自己的“小”大规模、成批量包装成时代和民族的困惑拿出来贩卖,我个人觉得,格局太小,智慧未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