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平肝熄风药(刺蒺藜)

 小胡TCM学习吧 2023-10-11 发布于天津


GUIDE

导读


个人图书馆账号:小胡TCM学习吧

公众号专注中医考研内容推送,每天10分钟,坚持带来大改变。

公众号内思维导图及考研总结内容均为个人原创,请尊重原创,切莫商用哦

欢迎加入中医考研交流群,一起学习(mtyhushuo,添加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下方蓝色文字即可进入对应内容合集)

中基学

中医藏象——心包络

中诊学

中医“寒”的汇总小结

中药学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剂思维导图回顾

方剂学

方剂学——理中汤、小建中汤

中内学

中内肝胆病——积聚、鼓胀

针灸学

针灸学——特定穴(上)

考研复试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中西医结合导师介绍·上篇(专硕)

其他

笔记——眼科小知识

一、平肝熄风药

二、刺蒺藜

1.基本信息

【别名】白蒺藜

【药性】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应用】

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乳闭胀痛 

3.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4.风疹瘙痒,白癜风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2.药物精讲

①功效:平肝+疏肝:

石决明的特点是平肝兼清肝,刺蒺藜的特点是平肝兼疏肝,这些特点常常作为中医考研题干出现,如提问“下列药物能够平肝兼能疏肝的药物是”。

解郁=疏肝=疏肝解郁(中医考研范围内,这个等式一直是成立的)

②功效的补充

刺蒺藜的活血作用并不常用,另外刺蒺藜可以祛风,而皮肤瘙痒多与风邪相关,所以补充了止痒的功效,

其实在五版教材,刺蒺藜的功效很简练: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中药主治需要背诵吗

很多人常常提问中药只背诵功效够吗?主治需要背诵吗?如果需要背诵,那么背诵量太大了,如果不需要背诵,但是做题的时候,涉及主治的提问又不会做......

首先主治是不需要背诵的;
很多人对于涉及主治的中医真题感到困惑,一方面是功效掌握不熟练导致;另外一方面则是中诊的脏腑辨证出现问题,没有主治与功效对应的库存词汇;第三个原因也常见部分学员太过于追求完美,一定要将主治一字不落的复述出来。

①功效不熟练的,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背诵即可;
②中诊脏腑辨证方面,比如疏肝解郁的功效,对应的主治便是胸胁气滞导致的胁肋胀痛(这里是肝经循行的地方),或者心气郁郁不舒,再或者乳汁闭塞等等。
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在脏腑辨证里面找到思路,仔细读读温习一下就好。
③至于主治,其实不必追求一字不落,完全和书上一样,因为我们最后做的是选择题,意义接近便可(完全按照脏腑辨证的思路去推导主治便可)。

3.拓展

刺蒺藜

《本草纲目》:“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

《本草求真》:“质轻色白,辛、苦,微温,按据诸书虽载能补肾,可治精遗尿失,暨腰疼劳伤等证。然总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通身白癫搔痒难当者,服此治无不效。”

The End


如何检索文章内容



快速检索公众号内对应文章

或者还可以这样哦

文章末尾合集链接

了解合集全部内容

NEW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我是小胡,未来的我们,无论走向何方,终会感谢现在这段称之为努力的时光。
文章内容来自文献古籍与中医学教材,涉及图文部分源自中医学10版教材及网图,如有侵权,请及时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基础备考知识。
文章思维导图及相关考研内容为个人创作,未经允许,请勿商用!
商务洽谈工作号:mtyhushuo(添加请备注来意)



知识星球:雷哥故事


中医交流合作平台

给小编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