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句容曾有座太子墓

 赶场子的程逛客 2023-10-11 发布于江苏

句容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墓葬也多。已知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四世孙翳王葬于茅山、梁武帝第四个儿子萧绩葬于今天的石狮、唐时某王妃曾葬于唐陵……

翻开《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如此的“排行榜”不胜枚举。不过其遗漏了一个“主打”古墓葬,那就是东吴的太子孙登之墓。

据唐人许嵩所撰的《建康录》载,吴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即皇帝位,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可是赤乌四年(公元241年)五月,33岁的孙登却病故了,他临终前上表给父亲孙权,请孙权“进贤劝善,宽刑省赋”,还希望把自己的弟弟孙和立为太子,并夸孙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

孙权读了孙登临终前关于振兴国家的上表后,既感动又伤心,他谥孙登为“宣明太子”,葬于句容,诏曰:“国丧明清,百姓何福?”认为孙登之死是国家和百姓的一大损失。

据史料载,孙登生前谦让好学,尊师爱友。他出外时,从不践踏良田,从不惊扰百姓.一次他骑马出巡,有一弹丸忽从他身边擦过,侍卫很快抓到一个打弹丸的人,并要予以责罚。孙登见此人所携的弹丸与擦身而过的弹丸并不相同,立即下令放了他。

不过孙登只在句容葬了三年,就被迁葬到南京紫金山之西的蒋陵去了。孙权还置了园邑,让人终年奉守于此。

孙登死后为何先被葬在句容?这倒是一个待破之谜。不过据我猜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著名道家葛玄有关。葛玄是句容人,人称“葛仙翁”,孙权十分崇拜他,屡与他谈经论道。孙权将太子葬于句容,或是想沾一沾这位仙翁的光吧。

有趣的是,孙登临终前推荐的太子人选孙和,其母恰是今茅山乡的何庄人。东吴的孙家,与句容倒是挺有缘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