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送来「永乐宫」,广东省博物馆祭出「黄鹤楼」

 画游记 2023-10-11 发布于广东

虽然还有好多外地的展没写,这篇还是先回广州说一下广东省博物馆的《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免得大家错过。原本粤博预告这个展的时候,我以为跟深圳罗湖美术馆的那个类似,会以壁画复制品为主,但没想到这次是动真格的,不仅以文物为主,还把永乐宫三清殿的整个正脊和鸱吻都搬到了展厅,展品应该跟两年前山西博物院的《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接近。广东省博物馆更拿出了自家的元画《黄鹤楼图》搭配,实在是诚意满满。

元,永乐宫三清殿正脊及东西鸱吻,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元代琉璃绝品,两边鸱吻达2米、重约400斤,整个正脊全长约13米,在展厅里看到实在太震撼了,就是觉得粤博的书画厅实在太小了。它们是上世纪60年代迁建时替换下来的元代实物,已经历经风雨600多年!

两边鸱吻红泥作胎,孔雀蓝釉色,五品合成,品缝间原有铁鞠(形似蚂蟥钉的铁扣),拆建时去除,外形巨龙盘曲,张口吞脊,怒目圆瞪,与正脊连接处有胡人献宝、风伯、雨神、流云等纹样,正脊没有脊刹,两侧堆塑菊花、双凤、升龙、荷包牡丹、二龙戏珠等图案,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元之前,脊身用瓦条垒砌而成,从瓦条脊向堆花脊筒的演变始于元初。

元,永乐宫重阳殿西鸱吻,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重阳殿的鸱吻,相对小一点,被放在了展厅入口位置。它的内部还发现了宋金印刷的《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佚名《黄鹤楼图页》,广东省博物馆藏

画的是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意,是道教飞升题材,跟展览还是挺搭的,而且也是元代的。左上角有“元丰二年龙眠居士李公麟制”伪款,去年的《绘冠南天》特展也展了

唐,杜君秀道教造像碑,芮城县博物馆藏

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神西村出土。主龛内浮雕一天尊二弟子,两侧雕力士。下方雕两个侍女和熏炉,碑额线刻两飞仙,。碑身有造像记文,中有“景云二年(711)”纪年。造像碑多为佛教的,道教的比较少见。

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分两层,中间开一小石龛,内雕天尊及弟子,周围线刻15个跪像,都是李氏家族男女,上层线刻跪像16人,均附有官职姓名。中间序文由进士韩诠撰写、常选李思诲书;正文由乡贡进士李怀创撰写、弘农杨荣书。按铭文,李思诲家族世居河曲(即芮城永乐镇),奉唐玄宗之命于天宝五载(746)造此灯台。说明芮城一带在唐代已经有浓厚的奉道传统。

元,有唐纯阳吕真人祠堂记碑,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展的是拓本,原碑在永乐宫吕公祠,初刻于1228年,全碑主要讲述吕洞宾生平及成仙事迹,曾于1244年的大火中受损,1324年重刻增补了永乐宫修建的内容。吕洞宾的故里就在芮城永乐镇,永乐宫即其祖庭。展览中还有几个碑拓,拍得不好就不放了。

唐,天尊造像,芮城县博物馆藏

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出土。神龙三年(707)造。

唐,白砂石天尊造像,芮城县博物馆藏

芮城县风陵渡镇候丰村出土。仪凤元年(676)造。

元,汉白玉吕祖像及书童像一组,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三个汉白玉像及左侧的《吕洞宾修性百字碑》是元代的,原为永乐宫旧址西北九峰山纯阳上宫之物,传说九峰山是吕洞宾得道之处。1942年纯阳上宫毁于战火,这组造像被移到永乐宫纯阳殿。右侧的《吕洞宾修命百字碑》则是仿品。吕洞宾像所坐的木雕座椅是明代的,两边一对龟趺铁仙鹤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

元,纯阳殿壁画-钟吕论道(3D打印)

画的是钟离权度化吕洞宾的场景,全真教兴起后,追尊钟吕为祖师。由于这个展的文物较多,灯光不会太亮,而且展厅狭窄,以致打印的壁画反而没有在罗湖美术馆看的效果好,后面这些打印壁画不是很重要的就不说了。

明,佚名《八仙会集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八仙的成员到了明代才最终固定,在永乐宫的壁画中,八仙有徐神翁而没有何仙姑。此画是明代浙派作品,线条粗犷,何仙姑脸部则有明代仕女特色。

南宋,贵山皇帝空白旨书公据,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贵由皇帝是指孛儿只斤·贵由。他是窝阔台的长子,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该旨书公据颁于蒙古汗廷贵由汗三年(1248),这里按习惯标为南宋,书中明确指出蒙古汗庭保障全真教寺观相关权益,同时旨令其为皇室成员诵经祝福。其中“宣差通玄真人”是全真教第三任掌教大宗师李志常。展览中的这批文书是近年才从搬迁资料中整理出来的。

南宋,陕西都总管付道士张志洞执照,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张志洞号炼阳子,先后参与陕西长春观、太清观的重建,文书提及其正从事永乐宫修建,落款乙巳年是1245年,即永乐宫开始营建的时间。

南宋,皇帝圣旨普度戒牒(含封套),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加盖“宣差仙孔八合识之印”,是在斋醮仪式之后依圣旨授予道人的戒牒文书。

南宋,行尚书省断事官给付空白执照,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颁于蒙古汗廷乃马真后三年(1244),受给人空白,委保人为太平兴国观刘志晏。

南宋,道人张来童执照,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行尚书省断事官颁发给道人张来童,作为官方凭证,上清太平宫道士李德光为担保人。

南宋,“重修三清殿工毕”铭文砖,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蒙古汗廷中统四年(1263)造。

元,三清殿手印砖,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留手印是为了追责。

元,三清殿甬道花砖,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元,潘德冲石椁前盖板,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1959年永乐宫旧址潘德冲墓出土,线刻了戏台及杂剧表演。潘德冲是丘处机弟子。1245年,由宋德方倡导,在全真教主教尹志平、李志常的全力支持下,开始主持营建永乐宫,1247年潘德冲始建永乐宫,历经十年,新宫主体工程建成后,1256年潘德冲在永乐宫去世。罗湖美术馆那个展给了他比较多的篇幅。

清,《蒲州府志》卷一:永乐宫图,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乾隆二十年(1755)印本。

1960年,永乐宫新址总平面图彩绘图,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永乐宫除宫门为明代修建,其余都是元代建筑。

元,三清殿前檐当心间阑额,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阑额又称额枋,是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此阑额透雕缠枝牡丹、流云、行龙等图案,是元代小木作的上乘佳品。

现代,三清殿模型

三清殿是永乐宫体量最大的主殿,具有宋代建筑特点,符合《营造法式》的标准。前面的脊顶就是它的。

现代,三清殿明间藻井模型

这两个模型是之前美术馆的展览也有的。

元,栱眼壁游龙花叶悬塑(升龙),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元,栱眼壁游龙花叶悬塑(降龙),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三清殿外檐及殿内神龛外侧的斗栱间全饰以盘龙花叶悬塑彩绘。

元,三清殿藻井团龙,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就是前面藻井模型中心的,此件原位于三清殿次间藻井。

元,三清殿彩绘木平棋,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平棋也称承尘,兼具防尘与装饰功能。

元,押鱼,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又称狎鱼,是海中的一种异兽,神话中它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脊兽之一。

元,重阳殿套兽,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套兽是古建筑防水构件。安装在翼角或窝角梁梁头上,中部掏空,外形常塑异兽纹样。兼有防水和装饰作用。

元,武士嫔伽,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嫔伽是人面鸟身怪兽,这件武士嫔伽残损严重。

元,孔雀蓝釉角神,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角神位于转角斗栱由品之上,由平盘斗承托,其顶端支撑角梁。

元,永乐宫款琉璃香炉,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炉沿一周刻铭文,有至正二年(1342字样,是有明确纪年的永乐宫定制琉璃珍品。

元,《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1959年永乐宫迁建时在重阳殿屋脊西鸱吻内发现,卷尾有题记。

元,沥粉贴金壁画残块一组,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沥粉是将白土粉、胶、热桐油装在猪尿泡里,像挤牙膏一样挤出线条,形成立体效果。贴金则是将金箔用桐油直接贴到沥粉后的线条上。

元,截金工艺塑像残块一组,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截金工艺最早出现于北齐,用于佛教雕塑的装饰,这种工艺现在中国已经失传,它要将多层金箔热熔,用竹刀切割成金线,再用胶将金线按固定顺序贴在指定位置,一般装点在塑像服饰的领口、袖边、蔽膝、下摆等位置,以几何纹、植物纹为主。

元,雕塑残件一组,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从这些衣饰塑造上可以看出,永乐宫塑像注重线面结合,线与面的关系穿插翻卷,就连衣服褶皱间的纹饰细节都处理得细致入微,美得不可方物。

清,清绿色暗花绸绣五岳真形图、云龙纹法衣,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件法衣衣缘绣三组双龙戏珠纹、八卦纹,下摆彩线绣山岳,盘金线弧圈状如海水。背面正中仙塔象征道教世界最崇高玉京山的郁罗箫台,围绕塔身饰五岳真形图、暗八仙纹、红莲纹。外间三组双龙,衣领左右圆圈内分别为金乌、玉兔象征的日月,中间三个金线盘绣圆圈象征道教三清天。

现代,三清殿《朝元图》壁画(3D打印)

这个永乐宫的招牌壁画被放在了展厅的最后出口处,由于通道狭小,连个全图都无法拍到,而且人来人往,拍照打卡也不容易,其实还不如放到展厅外,既开阔又光亮,这方面应该学一下大元帅府,人家把云冈石窟3D打印雕像都放到户外去了。

至于展览中关于永乐宫迁移和文物保护的文献部分,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还是自己去看吧。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
展期:2023926—202417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