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晚唐,“小李杜”组合接过了历史的一棒,其中李商隐出身寒贫,而杜牧则是出自名门望族种的京兆杜氏,排行十三。今天的主角就是小杜-杜牧-杜十三-杜池州。 说起杜牧,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纨绔子弟,在扬州城里日日流连于江南的秦楼楚馆,与歌女们夜夜买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用自己的诗句,为自己贴上了花花公子的标签。 豪门公子,正值青春的年华,在江南的扬州、宣州呆了十年,这里美女如云,上司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又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寻欢作乐自然少不了的,这都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豪门公子+诗情才子“双Buff”加持的杜牧呢?既然有资本为何不放荡潇洒走一回。 诗词给了杜牧风流的一面,同时也误导了我们。其实我们并不懂杜牧的心,或者说我们被杜牧骗了。 不管历史上还是诗词中的杜牧,都是一位积极向上,壮志报国的热血青年。他出生在豪门,所以有条件博览群书,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华。高启强从一个卖鱼的脱胎为京海市的黑老大,凭借的是一本《孙子兵法》,那么杜牧才是《孙子兵法》的研学大师。他刻苦钻研孙子兵法,专门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凭借于此,少年的他便献计给朝廷,助宰相李德裕大获成功。而且杜牧不只是纸上谈兵,还曾专程驱马到西北边塞,考察军事,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许就是在那时候写的(有争议)。 对政治和军事精通的杜牧,并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身处中晚唐的历史背景下,毕竟不是贞观年间,他没有诸如太宗皇帝时期平定吐谷浑、东突厥,东征高丽的机会可以施展。26岁中举后,他在长安没当多久的文官,便被去了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推官,他的顶头上司便是“牛李党争”的主角之一牛僧孺。来到扬州,杜牧并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与其整体闷闷不乐,虚度光阴,为何不随遇而安,坠入扬州的温柔乡呢?杜牧做的一点没毛病。 期间杜牧曾被召回长安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就在洛阳,他恰好躲避过了大唐皇宫内的刀光剑影,一场甘露之变,千余官员被杀,整个朝野胆战心惊。如此一来也更加坚定了他要离开长安、洛阳这种政治漩涡的心。不久之后他又被人举荐来到宣州担任团练判官,开始了轻松的生活。 宣州一年多时间,春花秋梦还没醒,就又被通知回长安。接到这个通知他是100个不愿意,可端着朝廷的碗,就得受朝廷的管,即将离开宣州之时,他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自宣城赴官上京 杜牧〔唐代〕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其实杜牧真的很幸运了,江南好的地方他都去过,扬州、宣州、池州、睦州还有杭州和湖州,而且还都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和诗篇,至今都是这些地方的文化标签。 宣城古属吴越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千年州府之地,宣城的历史基因里就流淌着千年不断的文脉,从宣纸到宣酒,从敬亭山到谢眺楼,从谢眺到李白再到杜牧,宣城的诗情画意浪漫了历史的星河。 李白出川后游历江东曾在宣城短居,晚年被大赦后也曾回到这里。杜牧仕途之初在淮南节度使府中做幕僚多次游历宣城,还结识了红颜张好好,数年后再次来到宣城任职,与宣城续写了一段奇缘。 这首诗就是杜牧第二次到宣城之后,结束任期,即将西去长安所写。他26岁进士及第,如今37岁,在官场混迹了十载春秋,江南留下了他风流的美名,秦楼楚馆和酒肆茶坊间也回荡着他的传说。谢眺曾深爱着宣城这座城池,杜牧也有幸在这里生活游历,在城畔溪水驻过足,在苏小门前拂过柳。如今又要离开深爱的江南,千里云山到底哪里才能找到归处,世上又有几人甘愿漂泊呢?说到底就是不愿意去京城。 年轻时的杜牧之所以流连于花坊,不过就是觉得怀才不遇,难施展才华,目睹过甘露寺之变,对大唐更是没了信心。所以与其当个小官到处漂泊,不如“尘冠挂却”不再为官,将蹉跎了的岁月去寻亲访友,游山玩水,还更快活一些,多实在的道理啊。 牛李党争中,杜牧也没有幸免,成了被殃及的池鱼,曾被外放到黄州,苏东坡时期的黄州就是被流放的地方,更何况两百多年前的唐朝。但在黄州,杜牧可是一把手了,作为刺史,人家把黄州治理的整整齐齐的,政绩很突出,积累多年政治才华终于得到了施展。 在江南风流诗的背后,其实杜牧是一位怀古诗达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以及著名的《阿房宫赋》,大家不要被他“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风流所欺骗,他其实没那么潇洒,心里始终惦念着大唐一片江山的,可身处飘摇的唐朝,没有他的舞台,他自己更无力挽狂澜于即倒。 聪明的人始终在事业和生活中寻求平衡,杜牧或许就是这一类人,他曾满腔热血,孤身纵马驰边塞,也曾风流倜傥花名在外,曾主政一方勤勤恳恳,也曾菊花满头登临胜迹。但暮年的杜牧重病缠身后,临终前,他烧掉了自己大部分的诗稿,仅留给后世最满意的诗作,为自己一生划上了句号。 人生就是这样,身处什么时代,不是我们个体能决定的,纵使才华满腹,也只能憋着。人这一路有太多无奈,随着角色的变化,人生的阅历的积累,我们不断寻求着生活和事业的突破口,甚至说是为了生活而忙碌,不敢停下来。但心中的热爱和坚持不要被掩埋,抛开生存的问题,这些才是活着的意义。 作者 | 素心 文字内容 | 文章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