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良知”是什么?

 kelewym 2023-10-12 发布于山东

王阳明的心学有三个核心,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当然,这三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通,共为一体,犹如硬币的两面一样,谁也不能独立构成硬币本身。

在阳明心学当中,“良知”什么?

其实王阳明所讲的“良知”,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良知,也不是善恶对错所形成的世俗概念,而是强调不虑而知,即“此心不动”之后所得到的“知”,也是不再受到外在的一切外境外缘的干扰与影响而得到的“知”。

   

换句话说,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本身就不需要通过思虑而得,也不需要经过后天的经验认知而获得,而是人以生俱来原本就具足的认知,正如王阳明与友人游山时所探讨的“岩中之花”一样,即: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大意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鲜艳的花朵,是基于心内先有“鲜艳花朵”的认知,而不是看到鲜艳花朵之后才在心里形成“鲜艳花朵”的认知。

   

而“良知”也是一样的道理,即:

“良知”一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内,但是,这个“良知”是需要做到“此心不动”之后,才有可能显现。

因此,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去实现“良知”,而人生的过程就是彰显良知的过程,即“致良知”。

也就是说,我们人的一生,或者生命所作的一切,皆是为了满足此“良知”的终极诉求,甚至可以说,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致“良知”的过程,一切皆是为了实现“良知”、彰显“良知”而存在,除此之外,另无其它。


从另外方面讲,“良知”是所有人生来就具足的,也正因为有此“良知”,才会有“致良知”的生命过程,当然,若没有“良知”,也就不会有“致良知”的生命过程,所谓人生,也就毫无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良知”为体,“致良知”为用,两者本自一体,不可分开。

但是,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实际上终其一生都不曾回归到自身所具有的“良知”,因为他们的心从未有过停息的时候,即念念相继,于是不可避免地陷于各种欲望当中,迷失自己,从而无法实现“良知”或彰显“良知”。

而阳明心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让人们懂得“致良知”之法,从而答疑解惑,实现人生真正的意义。

  

当然,这或许就是阳明心学之所以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