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从目标到系统

 AI量化实验室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按照传统观点,我们要定目标,要有计划。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就有了年初要定年计划,季度定Q计划,月初定月计划,还有周计划,而后复盘,有年终总结,季度总结,月报,周报等。

目标导向的经典的做法还是“按结果倒推法”。比如五年后,你希望自己达成的一件事,反推三年需要达成什么状态,一年后需要到什么阶段,然后再细分,直到确定这个月要做什么事,今天要做什么事。一切看起来相当合理,“心想事成”。

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财富自由与成功就不会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了。

在经历过大量的计划,尝试,努力之后,依然达不到预期。计划是计划,现实是现实。原有的生活,工作轨迹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改观。

然后,你怀疑是不是方法论不对,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钱去参加知识付费,学习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好像懂得了很多成功人的道理,也付诸了行动,但收获依然不符合预期?

结果只能感叹——“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么破局?

有挑战的目标,意味着过程的不确定。

比如,你希望自己成功年化30%的职业投资者,然后用OKRs的模型去分解,最近三个月需求研发出一个回测上可以满足风险收益要求的量化模型。面对这样一个目标,你可能会很沮丧。因为因子时而灵时而不灵,在某些指数上有效而其它的无效等。这种情况下,你坚持一段时间而没有效果,你就放弃了。

周而复始,一次次对树立目标失去的信心。

如果给自己建立一个系统呢?系统就是每天会做的事情。还是上次的问题,你本质上,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以“投资为生”的职业投资者,30%只是能力上的一个量化表达。这时候,你设定的系统是“每天提升投资技能”。不一定有明确的期限和边界,那么也没有失败,每天感受自己的进步,都小有成就感。从量变到质变,也许30%不经意间就实现了,或者只是15%,那又怎么样呢。巴菲特老人家才20%。

心中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为目标建立一个系统,不设时限与边界。

为了实现财富自由这个目标,为自己设定的系统是:

1,持续提升投资技能并输出。

2,投资技能、财富管理,目标/时间管理为轴,对外输出文章,提升影响力,打造个人IP。

3,持续快车道的思维,关键可能的用户痛点,研发赛道长,可重复销售,边际成本近乎0的产品。

——这里大部分的观点来自一本书:“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淡化目标,强化系统。

很受启发,我们建立一个朝着目标去的“正概率”的系统,连运气都可以管理。

从知道到做到并不容易,希望我们都能心想事成。

(公众号:七年实现财富自由(ailabx),用数字说基金,用基金做投资组合,践行财富自由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