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默就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杨氏之子》的三层读法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小学生对古文积累的还不够多,所以每一篇古文都是一个台阶。

一、朗读

拿到一篇古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无论多么陌生,也要强着读下去。

朗读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正音

读现代文,尤其是长篇小说,我主张先标注生字,等通读过一遍再来查生字。但古文不同,因为不查字音、字义,很容易推进不下去。而且古文篇幅短小,查完以后,再连同前面读一遍,也并不难。初学古文,要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篇查完生字读音以后,出声读两遍,凭借感觉,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2.正义

古文比较难的是古今异义字,需要结合注释或查《古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把注释写在古文旁边,然后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初读时,重在整体感知,有点儿不太理解的地方,在大致了解词语意思的情况下,联系全文,了解大概意思即可。

3.句读

现在学古文,基本都已经有标点了。但要想读好,需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清哪些字串是词语,词语要连读,词语之间要有停顿,停顿处要求平长仄短、语断气连。遇到平声,停顿处要拖长,声调高扬;遇到仄声,要快速收住,声调下降、顿挫——无论平声还是仄声,一句之内,都不换气,到标点符号处再换气。

4.明晰人称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件物,需要明确:“儿、其、君”是杨氏之子;“孔、夫子”是孔君平;“此”是杨梅。

4.补充成分

古文为了节约书写材料,会对一些句子成分进行省略。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在划清停顿之后,对省略部分进行补充。本课省略的都是人、物,相对不难。

如本课:

孔君平诣(杨氏子之)父,(杨氏子)父不在。(孔君平)乃呼儿出。(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孔(君平)指(杨梅)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朗读

在经历以上几步的基础上,对古文进行大声朗读,就会越读越明白,很多注释中没有的含义,也能通过前后勾连读出来了。这是学习古文的通常过程——一般来说,学习古文,经历这几步就够了。

二、解读

1.杨氏之子的聪慧之处表现在哪儿?

1)知礼节,懂得来客人就用水果招待。

2)明指向,知道孔君平指的是杨梅。

3)理解联系,知道孔君平把杨梅的第一个字和杨氏的第一个字都说成是“姓”,说他们是一家。

4)反应快,应声答曰。

5)回答巧,借孔君平的思维方式,来回应孔君平。而且“未闻”二字点明孔雀不是您家的禽,所以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既机智,又有礼。

2.朗读

在解读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三、联读

1.课内

用孔君平的思维方式来回应孔君平,在我们本册书中,还有一篇古文提到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往往都可以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来回应,甚至回击对方。

2.《世说新语》

1)小时了了

人言孔文举聪慧。中大夫陈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令誉:美好的声誉。

敕见:皇帝命令召见。

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

浆:较浓的液体。

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

2)腹中何物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卿:你。

卿辈:您这样的人

3)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先达:大人们。

常:平凡、普通。

狗窦:狗洞,后特用以嘲笑人缺少牙齿。

4) 出汗

钟毓、钟会少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④。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⑥,汗不敢出。

5)长安与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晋元帝长子。

东渡:因为天下大乱,把晋国迁到南方。

通过联读,我们发现同样一个内容,我们抓住矛盾不同的两面,就可以转换矛盾双方,明明是对方拿自己开玩笑,却变成了我们拿对方开玩笑了。

《世说新语》在《言语》《捷悟》《夙惠》《排调》《低诋》等篇目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简短的小故事,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然后像我们分析这几篇一样,发现聪慧之人思维的过程,也学着古人幽默一下。

3.个人尊严

《晏子使楚》中就有这样三次晏子面对楚王的刁难而运用楚王的思维方式,通过转换矛盾双方来回击楚王,最终赢得尊严的对答。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分析一下明明楚王想羞辱晏子,晏子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过程,就让他变成羞辱楚王自己了。

关于著名文学家,也有很多转换矛盾两个方面来幽默回击的古诗,比如:“你头上戴的是什么,能叫帽子吗?”“我从不给傻瓜让路。”“为什么在古诗中'僧’总和'鸟’相对?”……

4.周总理答外国记者

在外交场合,你的思维方式往往就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周总理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管公路叫马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弯着腰走路?”“为什么周总理喜欢用美国的派克钢笔?”等问题,做出了幽默而有力的回击。

我们学习这些故事,就是要汲取前人的智慧,让我们在重要场合,能够把握对方刁难的矛盾核心,进而转换矛盾双方条件,进行幽默地回应或回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